MSE81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nlioy (总该有新的追求吧 :)), 信区: MSE81
标 题: 见闻琐记 ———————— hw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17日16:42:4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见闻琐记
太白曾云:"天地,万物之逆旅。"照此一说,清华也算是我有生之年诸多驿站之一
。
现在我也才大三,远远没有回首过去、总结过去的权利。能做的,恐怕只是将我寄身此间
的种种见闻、种种感想,择优者录之,以飨诸君。
如果清华没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文国学的辉煌,如果没有培养出学贯中西、国学为
本、西学为用的一批大师级人物,我一定会在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犹豫。我是一个对中国
传统文化有着极深感情的人,决不能接受一个纯粹的、单薄的工科院校里学习和生活。但
大师早已成了遥远的过去,这四十、五十年来,清华也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工程师,但杰出
的科学大师却寥寥无几。
这不是清华的过错,稍加留心,便可看出,那批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风云人物无不从小受到
极好的传统文化熏陶,看着那些老一辈人物的著述,时时能够感受到传统的气息。能将先
进的科学技术同之乎者也组合起来、编纂成书以启后生的,敢问当今中国能有几人?而如
今的中国,国学势危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蕴涵在我们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的重视"和"
"庸""冲""一"的宏观把握,整体考虑的精要,无疑在那些大师们成为大师的诸多因素里
,是极关键的一条。也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只传授那么几篇仅供遮羞的文言文,如何能
够造就出大师级的人物呢?
图书馆大约是清华园中最让我着迷的去处,雅致的设计,满馆满架的书,亲切的布
局,来往人中白发的先生,还有细声细语,轻手轻脚的同窗们;原来通向真理的大门可
以这样引人亲近,而远非某一位西方哲人所说的,真理的门外像是地狱。(大意)
我爱草坪。礼堂前的,让人爱恨交加:那可喜的广大的绿,看了如何叫人不满心欢
悦?但又不敢太亲昵,不敢上去走走,怕踩坏了它,难免不生出一些葡萄园外的狐狸心
中的"恨"。理学院的更好,更绿,同红砖红墙相映生趣;我又不敢离它太近,怕被融化
了。
近春楼南面有一个小园子,大约少有人去;但如果没有虫叮蚊咬,我是宁可在那里
搭个茅屋住下来的,一个人躺在床上,透过茅棚缝隙看外面的果树、花草,心中窃窃念
道:面朝池塘,春暖花开!
物理系徐湛老师的量子课,各位如有机会不妨一听。听课如听评书,身形手势,有
板有眼;声音声调,抑扬顿挫;思路讲解,有条不紊。漂亮的理论,帅帅的老师!
同学之中,牛人不少,但举一例:A君不喜听课,主课副课,点名与否,从来少见"
踪影",期末考试总归是七十上下,今日某课,此人居然到席,我等惊讶不已之余,老师
点名至他,A君不置可否,问之则曰:"他点他的名,关我屁事!"
太白亦云:"光阴,百代之过客。"我只是清华这一驿站的过客之一;既是过客,所
见所云,难免偏颇或者失详。但总是一家之言,各位且容之,且容之。
--
我滑移,我孪生,我是刃型位错。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