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83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aiser (当爱情嫁给了金钱), 信区: MSE83
标 题: “地下”生活 shijianzu (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1月09日13:03:2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SE83 讨论区 】
【 原文由 kaiser 所发表 】
从大武口的矿务局到贺兰山内的二矿(我们要去的一个矿),坐车得大约一个小时
,得沿着弯曲的山路行驶一段时间。其实,坐车走山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那弯弯的
山路象一条丝带缠在雄伟的贺兰山的腰间,路的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巨大的山崖,汽
车颠簸着前进,山崖上往往峰回路转,着实惊心不已。光秃秃的贺兰山脉,暗红的山体
此时都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感受到了大山的气息、大山的呼唤。
二矿就是这样建在山里的,矿上的工人及家属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这可
能是最简陋、最朴素的集市了,确实,矿上的生活是单调的,矿工们的生活也是朴素的
,城里花花绿绿的霓虹灯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麻烦的奢侈品。
二矿的团委书记刘刚接见了我们,并切了一个西瓜来招待我们。大约在下午三点的
时候,我们下了矿。下矿的第一件事就是换行装。我们把自己的衣服全部除去,换上了
矿工的衣服,戴上了矿灯和氧榴弹,全副武装,随行的还有矿上的几个工人。当时我们
除了兴奋还是兴奋,有的同学立即想到了拍照,被刘书记叫住了,"你们着什么急,现在
拍照,哪像个矿工,等会儿你们上来了,全身乌黑,那才像个矿工,那时拍照才有意思
呢!"我们想在矿井下拍,刘书记说:"矿下是绝对不可以拍照的,为了矿的安全。"
我们是坐着升降机下矿的。升降机的速度很快,不象大楼的电梯慢慢吞吞,一会儿就
降到了300米以下.这时候,我们全部都成了鼹鼠了,开始了我们的地下生活。"
地下的生活是漫长的,一条条不知方向的地道,我们在这些地道理跟着刘刚书记走
,边走边观察。地道里铺着铁轨,那是专门用于运煤车的,我们还看到了煤机一、二厂
的产品在实际运用中,有皮带运输机、刮板机、还有挖掘机。地道里有风,那是抽风机
作用的结果,为了让鼓风机能正常工作,地道里还装了一扇扇风门来控制风力。的确,
我们可以感受到有的地段很凉快,有的地段却很闷。有时,在安静的地段,我们可以听
见地下水渗透滴下的声音,"咚咚"在这幽静的地道中,清脆的,有节奏的响着。
我们在地道里走着,不时地向随行矿工们请教各种问题,这时候,从我的面前经过
两个矿工,脸上全是煤灰,乌黑乌黑的,他们什么声音也不发出来,静静地,没有交流
,一切是那么地平静,而当我同他们的双眼目光相对时,我发现了他们的眼睛是那么地
明亮,有如一团火亮在这黑暗的隧道里。
我们继续走着,还不时地碰到头顶上的横梁,而生颢同学已对他的身高叫苦不迭了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便觉得心里头有点憋了,黑黑的地道何时是尽头啊!
长长的隧道我们大概走了三个多小时,三个多小时的地下生活虽然我们只是走了一
走,但习惯于地面上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我们却不免憋得发慌。但是矿工们却要在这矿上
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难道安于这漆黑的地道?不会的,我从他们的炽热的眼神中
看到了他们同样的热爱地上的生活,但是,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他们宁愿钻到400米以
下的潮湿的黑暗的矿井去挖煤,为了什么?为了我们能坐在教室里,为了我们的汽车能
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为了我们能舒舒服服的穿着白衬衫上学,他们宁愿自己全身被煤灰
染黑,而他们的工资往往是穿白衬衫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的人的十分之一,这难道不
是一种伟大之处吗?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是来不及回大武口乘18:30的公交车去银川了,我们原先的
安排这会全给打乱了,今天晚上去不了银川乐,看来又只能睡青山宾馆了。矿务局的同
志也非常热情,用车将我们送回到了青山宾馆,青山宾馆的服务员小姐刚刚上午整理完
我们的房间,晚上我们竟然又住了进来,不过师父们还是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