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83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志于学), 信区: MSE83
标  题: 北大老“怪物”辜鸿铭(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3年02月24日14:19:3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braveheart 所发表 】

北大老“怪物”辜鸿铭

鼎盛时期的北大以兼容并包著称,聘人只看学问不问观点,因此出现了激进派与保皇派
在同一校园内争奇斗妍的景象。激进派的领袖人物是文科学长陈独秀,文科学长大概相
当于我们现在人文学院院长的职务。而保皇派的代表人物则非辜鸿铭老先生莫属。这位
辜老先生在建立了民国之后也仍是一身遗老打扮,尽管所教授的是英国文学,却瓜皮小
帽长袍马褂,一幅塾师扮相。更绝的是仍梳着象征着大清帝国的小辫子,他是个混血儿
,头发稀朗而且发黄,稀稀疏疏的结成一绺,而且用红丝线夹杂其中,更有招摇过市之
感。当时列北大“三大怪”之首,这身打扮就是在今日也绝对让那些自诩前卫的青年汗
颜了。

辜鸿铭不仅衣着与周围格格不入,言论更是出人意料,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段大家应该都
比较熟悉就是用茶壶茶杯做喻主张男人纳妾的歪道理了。一次国会通过新的选举法,规
定凡国立大学教授,凡在国外大学的学位的都有选举权,本人不必到场,有人拿文凭去
登记投票就可以了。自有好事者上门来认购辜老先生这一票,咱们这位老哥也毫不客气
,狮子大开口,两百元一张票他要了四百,人家前脚走了,他也后脚揣上钞票赶快车到
了天津,支持“服务业”发展去了,据胡适回忆,辜老先生自己亲口说的那个姑娘名叫
“一枝花”。回到家之后,对方上门讨个说法,老先生那根棍子指着对方说:“你瞎了
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真不知该如何评论这段轶事。

如果执意这些奇谈怪论就列为国士那显然就夸张了。辜老先生的学问确是真才实料。他
一生经历也相当奇特,按他自己总结: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倒
也贴切。辜鸿铭原籍福建同安,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曾祖就移民到了南洋,父亲经营
橡胶园,目前是个欧洲人,小时候就寄在一对英商夫妇名下为养子,十三岁随养父到欧
洲学习,成了现在也颇为时髦的小留学生,后来入爱丁堡大学学习西方文学,拿到硕士
学位,后来又在德国莱比锡工学院获土木工程科文凭。在学完了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
学科后,开始在欧洲各国游学,历时11年,精通马来、英、德、法、拉丁、希腊等文字
。这段经历实在令我羡慕得流鼻血,试想一下徜徉于巴黎的沙龙、科隆的教堂,漫步在
小亚细亚爱琴海边是一种怎样的精彩。这些经历给辜鸿铭打下了非常好的西学基础,也
使他能够没有障碍的通世界对话,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当时很多鸿儒耆宿所不具备的。

上面的经历倒更有可能使他变成一个香蕉人,但光绪八年(1882年)在新加坡同维新派
人士的三日倾谈“使我再一次变成一个中国人”,从此开始换装留辫,苦读五经诸子。
三年后入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将《论语》翻译成英文
出版。林语堂对其评价是“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不过也不知道
林老先生的二百年是怎么算的,从1689年开始算的话就算说千年无出其右也是事实么。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随张南皮进京。宣统二年(1910年)一月,宣统皇帝赏给文科
进士第二名(榜首则是我们都熟悉的严复老先生),当年10月任南洋公学校长。辛亥革
命后辞职,以示终于清室。但在所著的《中国的牛津运动》中称:“许多人笑我痴心忠
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并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
忠于中国之文明。”这种意义上的忠于也自然是我们联想到清华园中国学四大导师之首
的王国维先生,以生命祭奠了将要逝去的文化。抱着这样的心态,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为
何后来这位辜先生一条辫子招摇于北大红楼。英国的毛姆访华时记有“你看我留着发辫
,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一个代表。”如此看来,这条辫子足可以在中国
传统文化史上留有一笔,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1915年4月发表了英文著作《中国人
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或《原华》),这本书近几年已经可以在市面上见到英文
原著和中文译本,李大钊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中国两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
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同年9月,应蔡元培先生聘任教于北京
大学,授英国诗文。1928年病逝于北平寓所,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安眠于他所无比钟情
的老大中华。废帝溥仪赐“含谟吐忠”旌额,赠谥唐公。

老爷子的趣事不少,感觉有点老小孩儿的样子,喜欢卖弄学问,特别一条辫子,除了文
化上的意义外,也确有特立独行的个性。维护国故的同时有些东西也显得机械固执,比
如还保留了欣赏女人小脚的习惯,而且据说还藏了不少春宫图。在北大上课,讲英文诗
时候今天是外国大雅,明天是洋离骚,曾任过清华校长的罗家纶回忆,洋离骚竟是弥尔
顿的长诗Lycidas(反正我用金山词霸2003也没查到这个单词的意思,哪位对英国文学熟
悉的可以指教一下)。而且这位老先生的中文也不地道,在黑板上写的中国字多一笔少
一笔也是常事。但外国文学的学问确实是真才实料,一次半是本事半是炫耀的背出了几
千行的弥尔顿《失乐园》,一个字也没有错,有这等记忆力的我印象中只有陈寅恪和钱
钟书可以媲美了。辜老先生的文章(英文)也非常棒,当年有这样的传闻:“庚子赔款
以后,若没有一个辜鸿铭支撑国家门面,西方人会把中国人看成连鼻子都不会有的!”
他曾在英文杂志中发表过这样的文字:“什么是傻瓜?傻瓜是任何外国人在上海不能发
财的!什么是侮辱上帝?侮辱上帝是说赫德总税务司为中国定下的海关制度并非尽善尽
美。”诸如此类的问答传习体罗列了二三十条,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幽默和锋利,这种
文字比起所谓的“深表遗憾或严正抗议”真不知锐利多少倍。

台湾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即是辜老爷子的本家,原来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说辜振甫乃辜鸿
铭之孙,记得不很确实,用google搜了一下发现两种说法:一说是辜鸿铭乃辜振甫的祖
父,另一种说法则是最近考证得到的,辜鸿铭与辜振甫只是同宗,老辜乃小辜之叔父,
两人也确实见过。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