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E83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志于学), 信区: MSE83
标 题: 大学之父 蔡元培(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3年02月24日14:19:4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braveheart 所发表 】
大学之父 蔡元培
“他们平日对学问上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
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拿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
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
,学年或毕业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拼命的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
,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
,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及自身的体面起见,往
往把题目或者范围告知他么们了,于是他们不用功的习惯。得了一种保障。”
看了这段文字,简直就是对我们大学生活的绝好描写,不过这竟是蔡元培先生在他的一
篇文章中描述的一百年前的情况。不知这位近代中国大学之父看到跨进了二十一世纪的
中国大学仍在重复他当年面临的问题时会作何感想。所不同的是在蔡先生的带领下,北
京大学出现了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新气象,由官老爷进修的京师大学堂(跟中央党校
作用相近)改造成为中国第一个学术重镇,不仅成为北大人心目中永远的校长,而且也
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树立了历史的标杆。
蔡元培先生是浙江山阴人,今属绍兴。
在这里,不得不对绍兴这个小镇带过一笔,我对籍贯一直都比较有兴趣,因此,绍兴这
个地名在我的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绍兴,作为古越文化的发源地为不仅为封建中国贡
献了大批师爷,仅仅在近代就贡献了秋瑾、鲁迅、范文澜、罗家纶、马寅初、钱三强、
邵力子、陶知行、汪精卫(没办法,名人)、夏丏尊、朱自清、竺可桢、周作人等不可
胜数的名人名士,周恩来总理的祖籍也是绍兴。至1999年底,绍兴市有两院院士53人:
科学院院士37人,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潘家铮为两院院士。看到这个惊人的数字确实
不能不使我们在提到绍兴这两个字的时候发出一声感叹。对了,我老板也是绍兴人。
书接上文,蔡元培字鹤卿,还有几个用过的字,不过常用的一般是鹤卿或者孑民。光绪
十五年(1889年)在他21岁的时候结婚。蔡先生考有功名,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壬
辰科进士,补翰林院修编,可以说其旧学功底深厚。蔡先生不但学文好,酒量也大,蒋
梦麟有“酒量如海,才气磅礴。论到读书,一目十行;讲起作文,斗酒百篇”的评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返乡,开始了教育家的生涯,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
剡山书院院长、诸暨丽泽书院院长。后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光复会会长(前身
为“暗杀团”,咔咔),光绪三十一年(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被指派为该会上
海分部主盟员,相当于青木堂香主吧。两年后赴德,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被任命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五种教育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
道德教育、美感教育及世界观教育。老实说这次蔡元培出国的时间并不算长,满打满算
也之后三年的样子,但从其提出的主张和他的翰林出身来看,确实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令人咋舌。在那个动荡的年月七搞八搞之后,1917年1月算是安定下来,出任北京
大学校长。主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男女同校,宣传以美育代替宗教
和劳工神圣。仅仅喊出几个口号那么蔡元培也只能成为甚嚣于中国的万百千名形式主义
分子中的一员而已,但蔡先生的伟大之处和他能扭转北大乾坤的力量就来源于他的说到
做到他的身体力行。试想一下,一个翰林,是那些面对县太爷都不用下跪的读书人的终
极梦想,而今却能对一所学校的普通劳工身鞠一躬着一种怎样的说服力,如果上面的举
动可以看作作秀,那么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大体相当于现在大学院院长的级别),并
延请了胡适、李大钊、周树人、钱玄同、梁漱溟、张士钊、辜鸿铭等一大批思想不同、
学派各异的名流为文科教授。一时间北大声明鹊起,思想之开放、学术之自由前所未有
。五四运动后自辞北大校长一职,远走欧陆。后国运缥缈,回国组织并参与了多项组织
,同一般的社会名流区别不大。1940年因胃溃疡逝世于香港养和一员,10日公祭,学校
商店下半旗,万余人参加。蒋介石题挽额“泽永河汾”,中央研究院同人挽称“道德救
国,学术救国;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毛泽东挽“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中共中央
唁电“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勋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平心而论,仅从文采上看,我党的唁电确实大失水准。同年因日
均南侵不能归葬绍兴,遂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墓碑为“蔡孑民先生之墓”,京师
大学堂学生叶恭绰手书。
追忆怀念蔡先生的文字很多,挑一些我自己感想较深的。蔡先生旧学功底深厚,亲身游
历欧洲,又怀有先进的思想,也只有他才能压住辜鸿铭、张士钊、刘师培一班遗老,而
为坚持新式教育在报纸上同林琴南(林纾,我国第一位富有生命的翻译家,不过不懂外
文)展开笔战也令陈独秀、胡适之这批新生力量钦佩(蔡先生离开北大时所做的告别书
因有些难字那些文学革新派不能识得也被保守派传为笑谈)。正是这种横跨新旧又能有
所超越的一代才子才能将各种奇才收归于北大门下。蒋梦麟回忆先生平日性情温和,如
冬日之可爱,无疾言厉色。处时接物,恬淡从容,无论遇达官贵人或引车买浆之流,态
度如一。但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发言作文不肯苟同。例如蔡先生执掌北大后延
请辜鸿铭教授外国诗,将原来教授英文的几个差劲的英国教员辞退,一直闹到英国公使
馆出面干涉,但蔡先生不为所动,这种完美人格使蔡先生永远的成为北大的标志。先生
对学生的爱护是非常出名的,但也决不纵容,举一个例子,学生因为不肯交讲义费,聚
集了几百人,要求免费(估计是大家游行成瘾,旧态复萌了),气势汹汹。蔡先生坚执
校纪,不肯通融,秩序大乱。蔡先生在红楼口挥拳做势,怒目大声道:“我跟你们决斗
。”包围的学生遂退去。想象一下这一幕感觉这位前朝翰林,当时校长确实很可爱。
最使我感怀而不能自已的是蔡先生在弥留之际,除去假牙后已经吐字不清,讲了什么已
不能知晓,但“科学救国”、“美育救国”几次吐出,可以看作蔡孑民先生给我们留下
的最后财富。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