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胖胖熊), 信区: network
标  题: 电力线接入网(2)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7月28日19:37:3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三."最后一公里"--接入网技术
因特网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球以来,目前已超过1.5亿用户,并且每年以翻一番的速
度递增。随着因特网爆炸式的发展,在因特网上多媒体服务也得以迅猛推广,宽带传输的
需求越来越迫切。宽带传输主要包括了传输、交换以及接入三个层面。对于传输和交换的
宽带化,前者采用骨干网光纤化技术,后者采用以信元交换、统计复用为特征的ATM交换技
术都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方案。宽带接入网问题则比较复杂,对于究竟采用哪种接入方式
目前尚没有定论。
接入网是指从用户端到局端或网络节点的所有设备,包括网络终端、网络单元、分配单元
、线路终端及传输媒介等。随着因特网带宽需求的持续增加,人们越来越感到从高速网络
的交换网到用户终端的"最后一公里"的网络传输已经成为"瓶颈"。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中,"最后一公里"的建设费用将占到整个高速信息系统建设费用的60~70%。采用光纤到户
(FTTH)解决接入网问题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由于光纤用户接入网的成本过高,
在今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可能完全使用光纤搭建接入网,因此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
多过渡性的宽带接入网技术,包括N-ISDN、Cable Modem、xDSL等等。
Cable Modem是有线电视网络提出的采用混合同轴电缆(HFC)介质接入网技术,这种方式
可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原有网络,建网快、造价低,同时由于同轴电缆的带宽较大,可作为
宽带综合业务的接入平台。但是,采用HFC的缺点在于:HFC采用模拟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而主干网络一般都采用数字技术,增加了同步、网管和信令等技术难度;由于采用树状拓
扑结构,HFC的保密性能不够理想,上行带宽不足,同时易产生上行信号的噪声积累,即"
漏斗"效应,影响话音质量;现在绝大多数的HFC都是单向传输的,若要同时传输话音、数
据、图像等信息,必须将其改造成双向传输信道,这需要大量投资,而在现阶段,过高的
成本不容易被绝大多数用户所接受。
xDSL则是电信网络提出的用户接入解决方案,xDSL是各种类DSL(数字用户环路)的总称,
包括ADSL、HDSL、RADSL、VDSL、SDSL、IDSL等。在各种xDSL技术中,ADSL(不对称数字用
户环路)技术目前是最诱人的,它是一种上行和下行传输速率不对称的技术,在一条电话
线上,从电信网络提供商到用户的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5~8Mb/s,而反方向的上行速率为1
6~640kb/s,最大传输距离为55km。ADSL技术的优势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双绞线接入网
资源,传输距离也相对较长。但是这种接入网在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方面提供的带宽资源
有线,并且传输速率和距离相互制约,同时ADSL的终端设备价格过高,一般用户难以接受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目前的接入网形式趋于多元化,各种技术并存,相互补充。

四.    电力线接入网及其优势
电信网络在远程通讯中采用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结构,即以本地电话交换机为中心,
通过金属导线辐射至每个用户,形成一种星型网络结构;与此相类似,配电网络也由各种
形式的金属导线组成,每条配电线路由变电站配电变压器出发,呈辐射状延伸至250m远处
,任何一条配电线路都可为大约150个居民用户提供电力服务。可见,传统的PSTN和低压配
电网络,虽然前者提供声音服务而后者提供电力服务,但它们都由金属导线构成,结构相
似,这为开发电力线接入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峰谷电价、实时电价、智能化电表的发展,需要实时电力信息传递。是租用电话
信道,还是利用电力线路、电力网络资源构建电力信息接入网,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必须慎
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化楼宇和家庭自动化的发展,人们期望通过简单的自动
控制实现水、电、暖、气和门警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又无需铺设线缆,设置接入设备。在
这些实际情况推动下,人们提出了电力线接入网的解决方案。分析各种功能的网络,其中
电力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必不可少,无论普及率和牢固程度都是其它电脑、电话和电视网络
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充分利用现成的电力网络承载电话、电脑和电视网络的任务,最方便
简洁。
随着因特网业务的爆炸性增长,因特网的发展面临三大问题:线路如何更方便地接入到用
户家中,如何提高数据的传输率以及如何降低投资费用。
现在,利用电网进行高速数据通信的新技术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专家们预计,这种利用公
共电网传送数据技术的开发成功,将会大范围的引入许多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如电子商务
、远程操作、网络广播、娱乐业和IP电话等等。采用电网进行宽带数据接入的优势主要有

l   以现有的配电网络作为数据传输介质,所花费的投资远小于其他宽带通讯系统;
l   配电网络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因而通过该网络可为用户提供极方便的因特网服务,无需
在家庭内部重新布线;
l   新的PLC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使得由低压配电网络传送因特网和数据的速度比目前
最快的集成服务数字网络ISDN的速度提高了10倍,比与普通电话线连接的高速调制解调器
Modem快20倍;
l   用户与因特网始终相连,可随时提供服务,无需拨号,使用极为方便,并且还可以在接
收电话的同时对因特网进行访问;
l   用户可以不限时地使用,并且月租费极低。
这些优势解决了上面提出的因特网发展所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
    CPU一思索,人类就发笑。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