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l (Gemini), 信区: network
标  题: 随便发的一封帖子。有闲心就看看吧。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Apr 11 17:20:08 2000), 转信

发信人: linuxrat (竹剑居士*习拳悟道*闭关苦修), 信区: Linux
标  题: 随便发的一封帖子。有闲心就看看吧。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21 18:05:44 1999)

这是我昨天在www.openunix.org上发的一封帖子。由于时间的关系和
表达能力的限制,没有说的更详细一些。有空的时候再  磨琢磨,
补充一下或者修改一些错误的说法。如果有人发现bug, 请跟我说一声
也好让我修正一下哦。谢先...//bow
=========================
主  题:要实事求是! 中关村没有技术?Turbo没有技术?有没有搞错?
写了一篇帖子,吹吹牛吧。
希望devin, sumuel, hahalee删除本文时通知一声,有什么问题可以
发mail给我。//bow, 谢先啦...
=============

当前,能够有别于纯英文版,支持中文程度比较高的而且有组织进行开发的当数
TurboLinuxChinese, BluePoint, CLE, XTeam, 红旗Linux, COSIX Linux这几家.
我这里仅就我所知和我所受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有人能够同我进行讨论,
但是希望不要炸我的邮箱就行了(LinuxRat@263.net)。呵呵...

说句实在话,我接触BluePoint是从清华的kxn大虾“以权谋私”给的第一阶段的
Preview版本。至今我仍然能够感受当时BP给我的冲击力,真是比以往任何的版本
更富有冲击力。不论别人会怎么看待我,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想哭”。我也不需
要可以隐瞒什么,Linux的open吸引了我,我觉得自己也应当要做一个足够open的
人。从技术角度来讲,我是比较偏爱BP的,毕竟他的想法是很新颖的,做法也是
前无古人的。暂且不管他是否符合标准,能够实现出来就是一件好事,能用先。
等以后慢慢想标准靠拢。毕竟标准也会有变化的。很多的事情都是从不标准走向
标准的嘛。说不定哪天这还成了标准呢!呵呵... 而且从一个纯中文用户的角度
来讲,BP是颇具吸引力的。

从感情上来讲,我是偏爱TLC的。因为毕竟自己从TLC3.0.1英文版,TLC3.0.1中文
测试版,TLC3.0.2测试版,TLC3.0.2Pre版,玩到最新的TLC4.0版,还使用了
TLC3.0.2测试版+FireBirdBBS同信息中心的一位老师给本校架设了BBS, 至今没有
任何差错。而且自己玩TLC的时间也不短了,可以说是在Linux社区里玩TLC时间
最长的那一批人之一吧。虽然自己本事不咋的,把Linux往死里折腾的活还是可以
干一些的,所以还能捉些bug什么的。而且当时来讲,能够在北京,或者说
CERNET这个范围内,能够在Linux里面使用中文的,我印象中的只有清华大学的
raner大虾制作的RH5.1(2CDs)的那一套和TLC当时的测试版。当时接触Linux的时间
还不到半年吧,可是亲自操作的机会绝对没有超过10次。整天就扛着大众软
件那张译典集萃带来的Slackware3.2.0做的两张boot/root盘到处找机器用。这
张CD的发现还是在1998年“五一”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当时售价是60元。发现
有Linux光盘是对我的冲击之一。最后我终于挨到首届中关村节的时候在大和软件
广场打7折,咬牙犹豫半天终于花了42元买了回来。5月17,18号左右,我就在一个
老乡的机器上做了那两张软盘。就只有这两张软盘,想象一下,能做些什么呢?
能学到些什么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求爷爷告奶奶的蹭别人的光驱用来看盘上的
HOWTO, 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提倡别人要看HOWTO的缘故。我从1998年2月份春节
期间接触Linux开始,就觉得今生不用Linux, 一生都会后悔。找盘费了我足足一
个季度。然后在当年9月份,我到北京海淀图书城看到这本书,当
时卖的是42元,因为临近教师节打折,我就花了39元买了回来。结果RH5.0的安装
界面令我激动不已,这就是第二个冲击。接着就是9月10日(大约就是这个时间,
肯定是一个周六的), 我第一次参加了北京Linux俱乐部的第二次聚会,正式加入
一个Linux组织,算是找到一个家了吧。然后在一个月之后,BJLC的第三次聚会
开始,我就是在那一次,看到了raner大虾重新打包的RH5.1, 当时觉得能够这样
提供中文支持,真是牛人一个。这就是冲击四。当然了,现在终于知道raner是谁
了,清华9#的绝对Linux第一人呀。居然是我高中的师兄!//faint,当时专门去
盗版市场做了一个调查,呵呵,这套盘居然脱销,卖盗版的都知道“小红帽”特
火。我竟然买不到那套盘了!!!然后就接触TLC了。这个消息还是现在的水木
清华Linux版斑竹mephisto提供的,测试用的盘也是他本人提供的。当时参与测试
的大多是集中于海淀区之内,再小就是清华北大了。我是我们农大仅有的一个。
因为距离清华北大特近,所以就沾了点光。因为使用的TL3.0.1英文版收集的包
比RH5.2的新,支持了很多硬件,所以当时就觉得TL比RH牛。当时mephisto就说
了,这个不具备可比性。因为这两个版本不是同一个时期出现,而GNU/Linux社区
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这个在技术上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差别的。
他的观点让我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应当说是评论事情不要主观成分太多吧。还有
就是看问题不要过于呆板,要联系着点(呵呵,象讲政治课吧? 呵呵). 我接受
了他的话, 所以现在对于各个版本之间的Linux的比较仅仅限于特定时间内的比
较,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可比性来,否则就不做任何评论。最理想的具备可比性
的时间应该是两个版本在同一天内发布,稍次就是不超过一周。基本上超出一个
月的就不应当进行比较了。我觉得TLC的一个可取之处就是能够为很多人提供测
试版,当时我就是受益者之一。当时虽然有混盘用的嫌疑,但是能够测试出TLC
的bug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反馈给GNU/Linux社区,何乐而不为呢?因为
这些测试,我还结识了别的牛人,也认同了TLC. 同样的,BluePoint能够在FTP
上及时公布测试版并且同媒体合作让他们将预览版打包进光盘中进行销售的做
法,我是极为赞同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支持BluePoint的一个原因。这种做法某种
程度上应当是符合GNU/Linux社区的规则的。而且由于私人的关系,我认识TLC
的开发人员,对他们是景仰之极的,对他们的能力是很信任的。需要说明一点的
是,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全部都在水木清华上热心解答网友的问题,当时
还没有进入TLC公司。呵呵,那时侯还没有TurboLinux中国分公司呢。虽然TLC
是一家美资公司,但是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是中国本地人员,我不知道如何给
TLC定性。有些道友说,TLC不是中国的,我曾经反驳过。今天我旧话重提,也
希望能够有人帮忙分析一下。我希望自己也能够辩清,不要过于主观化。是对
是错,希望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的说。//bow, 拜托大家啦。

而XTeam1.0的来临,几乎是无声无息的来到我们中间。至少在水木清华上从来
就没有人提起过。我自认为在CERNET之内,水木清华Linux版的水平应当是No.1
的,我不知道当时的网易的情况,所以不便做评论,所以才强调是CERNET内水平
之最。当是曙光BBS上的大虾们应当都在水木上活动的吧。如果当时XTeam能够在
CERNET内或者在社会上发放测试版,我觉得今天的XTeam在CERNET之内就不会这
么差的口碑了。至少我看过不少Linux论坛上的讨论之后感觉不是很好, 令很多
老手大丢脸面。我本人也仅仅见过一次已经安装的XTeam1.0, 当时还是在其公司
经理任一先生面前操作的。就是在实达郎新1998年5月3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
的政府上网工程展示会上的那一次,当晚还是BJLC的“Linux之夜”大型活动。
然后活动当中很多人问到我很多XTeam的问题,我无从答起,因为自己毕竟没有
碰过,所以不敢胡说。但是,1999年的9月初,我弄到了一套XTeam1.6测试版,
终于“斗胆”安装了一套,结果差点没有把我给气死。还是到网站上发了一句
有些牢骚的话。我毕竟安装了十个不同的发布版本在我的硬盘上了呀,凭什么
XTeam装不上?极可能是我的水平还是很次,摆不平XTeam呀。我快晕倒了...
//faint.........明天就是XTeam2.0新闻发布会了,我可能要去看看,看看有
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希望不会有牢骚才好。否则就...

至于COSIX Linux和红旗Linux,我见过前者的演示,感觉不是很好,毕竟自己也
没有亲自安装和操作过,所以就不做评论了。至于红旗Linux呢,也是雷声大,
雨点小,是我这个凡人看不见的“神仙”呀。但是我对XTeam, COSIX Linux和
红旗Linux感到非常厌恶的就是连一个测试版都没有公布,更别说是source code
了。如果他们能够公布测试版,我敢保证在CERNET之内会有许多人帮忙进行义务
的测试。就算是给一张CD也足够了,因为CERNET内GNU/Linux的成员是非常热心
的,自己可以放到FTP上共享,可以帮忙给刻录CD-R进行传播。这种事情为什么
不做呢?我自己从mephisto那里弄到TLC和BP内部交流版的盘,从devin那里弄到
BP1.0RC的盘,作为回报,我把TLC带去了华南理工大学,给以前未曾见过面的
网友nic带去了TLC(10CDs)和BJLC重新打包的RH6.0, 并把TLC的前三张留在了华
工;象mephisto帮忙给刻录的BP内部交流版, 我同样在北京进行传播。象devin
给我EMS过来的BP 1.0 RC, 我送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而且
在CERNET之内这种GNU/Linux System的传播方式是很常见的。所以只要您愿意,
不愁没有人给您测试。象TLC和BP, 在CERNET里面的名声就是比其他的那些大!
不信?来转转看看?

我感觉他们不公开测试的做法极大地损伤了中国在Linux的声誉。我个人认为,他
们的这种做法很难获得GNU/Linux社区技术层人士的支持,所以在很多的技术论坛
上很少会有人热心为这些发布版本(虽然没有得到主流力量的承认,我还是暂且称
之为发布版本吧,利于表述而已)进行技术解答。这样,一来使用这些发布的用户
不能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最终只能通过发布商来支持,那么发布商的开发力量
是否能够集中,支持力量是否充足是值得考虑的;二来就是因为技术支持的问题
导致用户对Linux社区的逃避,或者逃避相应的发布版本,同样影响GNU/Linux的
发展。因为会有人觉得,什么GP的Linux, 这么难用,有问题问人还不愿意理你。
还是用Windows好呀。要知道,如果这种观点被人认同,那么生意就难做了。如果
有人认同我的帖子,我觉得有些人的生意也比较难做一些。呵呵,不够谦虚吧?
TLC和BP能够在CERNET或者说技术层被认同,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技术人员
而不是什么公关之类的结果。水木清华的三任斑竹都在TLC, 网易Linux的三位斑竹
就是BP的核心开发人员。当然了,市场不仅仅靠技术,还要靠公关。但是,离开了
技术,产品会有什么卖点呢?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我觉得能够在技术层口碑好的
往往会被最终用户所承认,而不是靠什么宣传"hoho~~~, 我是XXX No.1", 搞的星哥
都不得不说"kao, I 服了 you!". 因为GNU/Linux System的模式毕竟跟Windows的模式
不一样了,这种销售的渠道也会有某种程度的改变的。我所接触的TLC的开发人员,
都是很自谦的人,对别的发布版本的评论仅限于技术角度的评论。我也知道,因为
采用的技术的不同,技术观念上是存在分歧的。但是他们对我坦言,不怕技术上的
竞争,而是怕技术之外的“不可琢磨”的竞争。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人挖
你的墙脚,背后捅你几刀。那才叫可怕呢。他们并不忌讳给我们刻录BP内部交流版,
也不忌讳我传播BP, 因为这些都是很正当的事情。我很高兴看到这一切,所以我很
钦佩他们,无论技术上还是为人上。我自己也觉得可怕了,因为我这篇帖子,指不
定得罪了哪些爱揪小辫子的人,哼哼,他会让我好生消受的了。我好怕怕呀...

哇,我都不知道自己花了多长时间写这篇帖子了,弄得最后自己都不知所云了。
讲了自己的一些土土的经历,好象写什么回忆录似的。爱看看,不看就拉倒吧。呵呵
快该回宿舍睡觉了。发现什么问题别忘了通知我哦。最后还是声明一下吧:
如果这里面侵犯了什么人的权益,我希望能够直接找我来承担。还有,因为
这个并不是什么技术评论,可能违反了devin大虾以前所言的“本板不欢迎非技术性
帖子”的规定。如果有什么过路人看到我这土鳖的破帖子需要转载或者保留的,希望
能够通知我一声,因为我还是害怕会有人会错意的。唉,语文水平太次了,愧对列祖列
宗呀。wuwu~~~~
//sing "I'm LInux LOver. I love Linux, I love Turbo, and love BP"...
//Linuxrat高声唱道“啦啦啦...我是LILO, 我爱Linux, 我爱Turbo也爱BP..."


--
|======================+========================+====================|
| 以无法为有法 ,      |  拳本无法,有法也空;  |  我爱GNU/Linux,    |
|   以无限为有限       |    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因为我爱自由! |
|                      |                        |                    |
|   截拳道宗师-李小龙  |        意拳宗师-王芗斋 |     土人  Linuxrat |
|======================+========================+====================|

※ 修改:·linuxrat 於 Oct 21 18:17:20 修改本文·[FROM: 202.112.168.177]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