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member (Learning C++), 信区: program
标  题: 讨论(6)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0月12日18:19:2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原文(jason_jee于2001/08/30 13:30粘贴) 
三论Dennis M. Ritchie,Richard Stallman,Donald Knuth告诉我们什么 
------------------------------------------------------------------------
--------
 
  给你的这个帖子也加了一朵花, 
一是因为我很赞同你文中“我们可以开设一个专题来讨论,RUP中那些东西在哪些
场合试用、哪些是真知灼见,哪些是商业运作,那些是可以实际超作可用的,那些
有是用来骗人的。如果一个人说不出好处、另外一个人可能觉得他用得很好。我希
望这样的讨论时切实的,实事求是的,是经过实践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的提议
,如果能够付诸实施将很具有建设性,对于我们的同行们,不论是往者还是来者都
会有相当的帮助:对于来者,可以缩短其学习周期,少走弯路;对于往者,可以纠
正其以往想当然及未能求得甚解得事情。 
我也拜读过你以前关于UML和RUP等方面的一些论述,对于其认识我们没有什么大的
出入,不论是语言或是方法论,两者都是是前人的成果,并在此之上统一的通用规
范。我想做软件这行的都会理解,只要是通用的东西,大多数不能完全照搬,必须
做客户化的工作。我认为该条适用于这两者。但我反对那些尚未了解皮毛,偶然发
现一两处不足,就拿出横加指责,甚至斩首示众,以视自己高明的举动。 
二是因为我很钦佩你文中,“对我来说,我只想好好作我的分析、设计和程序”的
观点。说句实话,或许是我交流不够的原因,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我还
是第一次听到对自己定位如此清晰的同行。 
我想,可能是我对自己的论点阐述不是太清楚。我同意你关于,“停止编程,就是
停止学习”得观点,难道你认为不停止编程,就是学习(尤其是针对软件“工程师
”)的全部了吗?你认为仅仅懂得java,c++就可以目空一切,独步天下了吗?我并
不认为这会是你的想法。 
我从来就不认为做分析、设计,哪怕是软件企业管理就不需要编程了—象GATES这
样公认的商人,不是在做微软的CEO时都尽可能每天安排时间编程吗?但与我说的
“软件工人”不同,包括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不是为了编程而编程,对于他们
来说,编程的目的在于总结、提炼出指导自己、指导他人工作的东西。如果达不到
指导他人的境界,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大师呢?连设计者、分析者都称不上。就象
我前文所说,都是“搬砖头”,但大师和民工就是有质的区别—民工就是别人教他
搬砖头,他就搬砖头,别人教他如何砌砖头,他就如何砌;而大师“搬砖头”“砌
砖头”就是为了了解如何做得更好,或者给别人做出一个工具让别人用。 
“我永远相信大师的作品永远超过平凡人,不然它就成不得大师。”对于你对大师
的这种界定,或是要求我确实有不同意见。我不排除存在大师的作品超过平凡人的
现实情况,但是一个人的作品(从编程质或量的角度)超过其他所有人,如果不能
作为领域中其他人工作的基础,或成为其他人工作的指导,那他真的不能被称为大
师;而如果一个人的的作品(从编程质或量的角度)并不见得优于其他人,但在领
域内是有开创性的、基础性的或是指导性的,他一样是大师。大师最大的价值不在
于自己做得如何漂亮,而在于他能够让其他人也做得足够漂亮、或比自己更漂亮。
 
至于大师的产生条件、环境,我确实不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即使个人每日编程
不断。美国和欧洲,尤其是美国诞生了软件领域的绝大多数大师级的人物,其原因
就是在其他地方尚没有软件行业的时候,他们有了;在其他地方尚没有软件工业的
时候,他们有了。而软件工业的现在已经外移到如印度、爱尔兰等地,那是因为商
业成本的原因,而这同时也给了这些地方诞生大师级任务的条件和环境。中国所不
具备的就是这样的条件和环境。 
我不认为将软件工业化就是“吃美国人剩菜剩饭”,如果说在这个阶段中要吃到一
些“剩菜剩饭”那也是必须的。如果海尔当初不吃德国人的“剩菜剩饭”,不知她
现在靠什么让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她做出的“饭菜”?可悲的是
现在你连吃“剩菜剩饭”的机会都不多。当然,我们的目标绝不是仅仅想吃几口“
剩菜剩饭”,我们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大厨。 

除了以上问题,我想我们的观点并无大的分歧,只是出发点有所不同,你更多地从
个人定位的角度阐述问题;而我讨论的中心是软件的工业化。当然,我认为软件可
以分为商业软件和基础软件,商业软件适合工业化生产,基础软件不太适合工业化
生产,因此多诞生于大师之手。但问题是,以中国软件业的现状,是否有大师级的
人物存在,是否具备大师级人物诞生的条件?即使不从个人出发,以国内现有的软
件公司来说,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我的结论是否定的,不知你的如何?
 

因此,我认为工业化是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包括
培养出该领域世界级大师的人物,并最终能够成为整个领域的引领者,都需要建立
于这一基础之上。这一点不知你是否认同。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