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verbw (浪子~~搬完家了,与小强为伍!), 信区: computer
标  题: 在梦与现实之间——ADSL VS HFC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8月23日18:59:2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在1999年底,当广州传出ADSL和使用HFC有线电视网将要开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究
竟选哪个好?第一个人不加思索地回答他:选HFC吧,线路是现成的,不需要改造,方便
。另一个人坚定地反驳:用ADSL吧,HFC是使用的总线型网络技术,共享带宽,别人看电
视你都慢。最后他选择了什么,我也没有问。但是究竟哪个更好,更合适呢?
 在讨论这个对中国宽带网络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报导时,我想起了这件事,于是这个专
题就落在了我的肩上。ADSL和HFC相比,究竟有什么区别,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究竟该
选哪个?
ADSL——中国电信的新宠
 ADSL,是由“数字用户环路技术”(Digital Subscriber Line)发展而来的一种网络
接入技术,全称“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宽带接入方式。

 1999年中国CNNIC(中国国家网络信息中心)提出了一份统计报告:截止1998年6月,
中国的上网用户达62万,其中49.1%的用户认为Internet最令人失望的地方是网上速度太
慢,36.2%的用户则认为是上网收费太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个统计数字都将近翻
了一番,分别是:117.5万,88.9%,61.2%。由此可见,随着中国Internet上网用户数的
飞速膨胀,网上速度太慢和收费太高愈发成为中国Internet发展的两大障碍。
 1999年底,充分认识这一点的中国电信为了拓展市场,一面高喊着“想把上网速度提
高吗?还不赶紧去装ISDN。”的口号,一面在上海、广州和深圳3地开通了ADSL试运行服
务。ADSL服务开通后,用户反应强烈。宽带网络深深吸引了苦苦忍受着缓慢的窄带网络
的中国网民,“什么时候才能用上ADSL?”无数的人在呼唤。
 ISDN业务早在1997年就由中国电信正式开放,到1999年底之前用户大约在13万左右,
其中1999年新增10万余用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是“一线通”业务开通较早的地
区,不过这些地区的“一线通”用户并不多,这也与电信本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和安装费
用较高有关。但是中国电信在ISDN上却花了大量的钱进行投入,购进了大量的设备。宽
带的火热,让电信处境尴尬。究竟该如何做?发展宽带还是继续推广ISDN?中国电信作
了什么样的选择无法确切得知。但是1999年底,中国电信突然开始在全国很多大城市大
力推广ISDN,其方法还是很吸引人的:新装或改装“一线通”业务的用户,将免费获赠
智能网络终端(NT1)。暂且不去谈论安装“一线通”的费用和月租费是高是低,这次活
动毕竟使不少渴望加快上网速度的人感觉到了一些实惠(至少与以前相比)。
 不难看出,中国电信在经营上确实老道,先解决了ISDN的问题,再着手ADSL。反正中
国的用户有的是,低价高性能的宽带出台后自然有的是用户市场。
 当然,这也不是中国电信延缓ADSL发展的所有原因。目前ADSL的技术仍控制在少数国
外大公司手中,他们技术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但这种情况也同时造成了技术垄断。
完全打开大门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并不现实,如何合理地进行经营、管理恐怕都是极为
烦琐的问题。世界头号ADSL销售商阿尔卡特,自1996年就开始将其ADSL技术引入中国,
在上海推出一个试验项目。此后,相继在江苏、黑龙江、浙江和北京等省市推出类似试
验项目。1998年夏天,阿尔卡特与福建省邮电管理局签署了其在中国第一份ADSL商用合
同。直到1999年,阿尔卡特被上海邮电管理局选定为“上海热线”提供ADSL解决方案,
并针对个人用户开放。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大力发展ADSL业务。2000年有大约10万线ADSL投入使用,预计
到2003年中国ADSL市场将达到600万线。2001年3月22日,中国电信与阿尔卡特签署ADSL
宽带接入网络和业务拓展长期合作协议。4月12日,思科在全球发布基于ADSL的长距离以
太网产品,目标市场为多单元建筑物用户、宾馆、住宅或商用办公楼。4月底5月初,中
国电信的ADSL接入业务推广宣传排山倒海般推开……有消息表明,中国电信的目标是今
年发展180万ADSL用户。
 曾经有人质疑,在中国网通、长城宽带等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个人市场的宽带IP网络
时,为什么电信不去和他们竞争而是一心致力于ADSL?电信的选择理由很简单:现实且
实用。
 DSL的发展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技术测试、商业试运营、大规模部署。而技术、价格
以及业务能否满足客户需求,这几方面因素都会影响ADSL的发展。最早在国外普及的AD
SL技术现已非常成熟,在中国的应用也已经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现在进入大规模部署阶
段。
 相关人士认为,将2001年称为“ADSL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熟的ADSL技术价格已
经大幅度下降,可以全面进入大众市场。以前的ADSL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大大影响了
应用,而现在它已成为一个大众化的技术,ADSL在中国的应用才真正开始。1996年还要
5000多元的Modem,很快将降到1000元以内。
 有专家认为,如果ADSL的成本降到每线200美元左右,该技术就可以实现大众化普及,
目前ADSL的成本已经迅速向这一水平靠拢。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它不仅要考虑初期设备投资,还会考虑网络运营成本。从美国
、日本、韩国等地的运营商对ADSL市场前景和投资回报的看法中,传递出的是充满信心
的信号。对于终端用户,如果只花2000元左右的初装费、100多元的包月费就可以享受宽
带接入服务,这绝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
 此外,用户对宽带接入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猛增加,ADSL作为一种成熟的宽
带接入手段,可提供8Mbps的带宽,具有服务质量保证、永远在线、不需另付电话费等明
显的优势,只要价格在用户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其迅猛发展当在情理之中。
 对中国电信而言,其1.4亿电话用户全都是通过铜双绞线接入网络的,这一庞大的硬件
基础正是发挥ADSL优势的最佳平台,实施ADSL接入方案甚至不需要对线路进行改造,可
以节省大量的经费。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电话网络上,每条ADSL线路的开通成本基
本上是ADSL设备费加上少量运营费用。从经济的角度上讲,ADSL是完全基于国内现有网
络的一种现实的接入解决方案。
 此外,在中国用户市场有一个特点,用户数不是平稳增长的,而是到了某一个临界点
之后,突然就迅猛扩张。现在ADSL服务起步不凡,中国电信由于预期着这个临界点能在
很短的时间内到来,所以在个人用户市场选择了ADSL。
HFC——广电的最后一着
 HFC(Hybrid fiber coax)中文译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体”,是采用光纤和有线电
视网络传输数据的宽带接入技术。
 1999年,广电系统的中国有线电视网集团公司正式组建,几乎同时由中科院牵头,连
合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共4家各出资25%共3亿资金,正式组建中国国际网络通信公
司。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电信身上时,广电迈开了他们介入中国互联接入的步
伐。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有线电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线路
总长度已超过300万公里,光纤干线达到26万公里,近2000个县开通了有线电视,其中6
00多个县已实现了光纤到乡、到村,HFC网正在成为发展的主流。目前,有线电视用户总
数已超过9000万,并以每年500万户以上速度增长,有线电视用户数已位居世界第一。在
这种条件下,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利用PC/Cable Modem或TV/STB组合实现宽带接入
,向普通百姓提供视频、话音、数据“三合一”的多媒体信息服务成为广电新的战略目
标。
 1999年,当电信的ADSL正式试运行时,同样在广州、上海等地,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
HFC宽带网络也投入了试运行。利用广电与铁路系统的光纤,采用IP/DWDM方案,在北京
、上海、广州、天津、南京、福州、武汉、深圳、杭州、济南、厦门、石家庄、郑州、
长沙、徐州等15个城市进行“高速互联网”示范工程的建设。
 这两大公司和中国有线电视网集团公司及各省分公司,形成了一整个有线电视网的独
立运营、规模运营作为体制改造及建设的群体,为将来建设以有线电视网为基础的高速
多媒体通信基础网与中国电信展开全面竞争作准备。同时各地有线台凭借广电网的技术
优势,在各自的需求和实际能力的范围内以先进技术的高效益为导向,尽量开展现阶段
可以做的增值业务,尽快扩充实力,占领市场,构建起第二电信基础网,以抵御加入WT
O后外资进入电信市场(加入关贸不要求我国开放有线电视市场)形成的强大资金、技术
优势,并防止外资摄取电信业垄断性高额利润。
 打破电信垄断,分强合弱,引入竞争机制,这既符合国家利益,也有利于技术进步和
社会发展,更是广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难得机遇。根据事态的发展,不难明确的就是
以有线电视网为基础的高速多媒体通信基础网建设正在加紧体制、技术的改造和业务的
拓展,不久即会摆脱目前云遮雾绕的状态。山雨已来,急不可止。
 除了ADSL,Cable Modem也同样成为广大中国网民的期盼。
 虽然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其良好的基础足以和电信的基础网络相对抗,但是与Cable 
Modem使用的HFC技术相比,ADSL技术却具有着相当大的优势。Cable Modem的HFC接入方
案采用分层树型结构,其优势是带宽比较高(10M),但这种技术本身是一个较粗糙的总
线型网络,这就意味着用户要和邻近用户分享有限的带宽,当一条线路上用户激增时,
其速度将会减慢。大部分情况下,HFC方案必需兼顾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而占用了部分带
宽,只剩余了一部分可供传送其它数据信号,所以Cable Modem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
一小半。而每条线路的开通成本也要高于ADSL。
 在这种情况下,HFC将如何来对抗ADSL的竞争?
 专家认为,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趋于饱和。原因有3:一是通常上网需采用电脑,而中
国的电脑入户率只有1.6%左右。而中国的家庭收入又比较低,所以高速发展的可能性不
大;二是上网要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中国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三是上网的费用较高
,也限制了中国上网人数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广电认为自己和电信的竞争就有了一
个自有的领域:在中国目前具有3.2亿台电视,大多数家庭都具备这种接收数据广播的终
端。既然存在着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广电的目的也就很明显,就是想通过广电庞大
的有线电视用户群,来争取这些低端用户。
 但是这样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美的。第一,机顶盒类产品不能满足传统上网族的需求
,因为这类产品的互动性值得探讨;第二,这类产品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可能在一
两年就会失去市场;第三,这类产品也会给广电的竞争带来反面效果。虽然能在短时间
内开发出低端用户,但同时也在起到一个逐渐引导的作用。待目前尚未接通互联网的低
端用户发现互联网能够带来如此多的好处时,可能会转向以PC为终端的宽带用户。
 理论上,构筑信息高速公路的三大环节是:信息源、传输网及用户终端设备。广电的
业务一般可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增值业务三大类。基本业务:指广播式的电视
节目如中央一台等;扩展业务:指公共广播电视的扩展部分,如图文电视、数据广播等
;增值业务:指交互式数字、数据多媒体业务,如视频点播等。一般有线电视台几十套
模拟电视节目,只占用了1/3带宽资源,还有2/3带宽闲置,可搞扩展业务、增值业务。
为此,可在有线电视网上搭建2个信息平台:一个是模拟平台(传广电的几十套电视节目
等);一个是数字平台(传交互数字信息、数据广播服务等),通过这类服务用户将得
到网络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甚至连家庭查表(水、电、气表)、安全报警等,都可在网
上运作,享受所谓的网上社会生活,如网上教学、网上会诊、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
上炒股、网上银行等。
 也许广电只有在利用目前自身优势前提下,发展成本低廉、内容丰富的信息源服务才
能和电信展开竞争。无论如何,广电的有线电视网是他们和中国电信竞争的唯一的也是
最后的一着。
ADSL和HFC的比较
 Cable Modem的HFC接入方案采用分层树型结构,其基础带宽相对而言比较高,一般是
10M。但HFC终究是在总线型网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总线型网络中所有的用户都要和
邻近用户分享网络自身的一个固定带宽,一条线路上每增加一个用户,网络都会平均地
分配一部分带宽给这个用户。用户越多,速度将会越慢。
 并且,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通过目前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而来的宽带网络在大
部分情况下,HFC方案必需兼顾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这样就占用了相当部分的带宽,在
此之外的部分带宽才供于传送其它数据信号,这样Cable Modem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
其中的一部分。国外公司的实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其速率减为1M-2Mbps,更常见的是
400-500kbps。而我国人口较多较密集,这种情况会变得更为严重。
 也就是说,即使在理想状态下,HFC只相当于一个10Mbps的共享式总线型以太网。相对
于HFC来说,ADSL接入方案在网络拓扑结构上较为先进,因为每个用户都有单独的一条线
路与ADSL局端相连,它的结构可以看作是星型结构,它的数据传输带宽是由每一用户独
享的。
 从安全性角度来讲,ASDL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相比较而言,Cable Modem的结构是
共享式的,每家用户实际分到的带宽将逐步减少,一般认为Cable Modem所能达到的速率
在300-500k;而ADSL则是独享式的,每个用户的带宽不会因用户的增多而减少。因此,
从实际带宽上来讲,ADSL占有优势。也恰恰因为Cable Modem采用的是共享式的方式,其
安全性比较差,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多,所以更多
的企业和个人都愿意使用ADSL。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ADSL的上网费用比较低。对于一个普通的上网者,每月的上网费
加上电话费大约200元,却要忍受那奇慢的网速。而ADSL上网,每月只花150元却可享受
最高8M的上行速度,这对用户无疑极具诱惑力。HFC的收费虽然和ADSL相比可能还要低一
些,但也十分有限。
 在接入方式上,ADSL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交换端局到用户间直接使用ADSL,利用
现有的电话铜线,快速满足用户的宽带业务需求。这种方式已从网络结构上将话音和数
据业务流量分离,将数据业务流量从接入部门直接分流到数据网中,从而有效地缓解用
户上网对电话交换网络的压力。这种方式还可以根据设备和用户业务需求资费等具体情
况,开通ADSL的多种子速率,如限速提供512kbps、384kbps等。
 另一种方式是FITx+ADSL方式。这种方式的光节点靠近用户,铜缆距离较短,线间串
扰较小,可以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更为看好的是其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升级到VDSL

 而HFC,则只有通过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通过总线网络形式进行共享的方式,将每个用
户接到一个类似于总线型以太网的HFC网络上,各个小的HFC网络再以同样的方式接入到
一个大的HFC上。
 不过使用Cable Modem的HFC宽带技术也不是一无是处。首先,Cable Modem不存在由于
电话线质量和串扰引起的开通率低的问题。由于DOCSIS标准的推行,Cable Modem开始采
用单芯片设计方案,价格已经开始下调,估计最终有可能降到与目前用于电话拨号上网
用Modem相近的水平,所以在设备费用上可能会更易为百姓接受。而利用了目前市话双绞
铜线作为传输介质的ADSL带宽的传输技术,其优势是能利用现成的电话网络提供点→点
的宽带传输,但也正是这种质量较差的基础成为制约ADSL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线间串
扰,xDSL目前的开通率最多只有20%,传输速率/线路距离在实际使用中也不理想,如要
完善,则附加改造费用更是难以估计。
 
 而且基于HFC结构、利用Cable Modem实现宽带接入不仅提供了对Internet的高速数据
接入服务,还能提供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以及IPphone话音服务。
 目前除了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的ADSL和HFC之外,还有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电通
、长城宽带等一批宽带运营商建成的一些其它类型宽带接入网络,但是和ADSL和HFC的规
模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前景堪忧,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运营商开始准备将目前的用户和
网络出售。而在ADSL和HFC之间,似乎也是ADSL更占优势。不过市场瞬息万变,这场在神
州大地上打响的宽带接入的竞争之仗,究竟谁能胜出还是个未知数。
ADSL技术简介
什么是ADSL
 DSL(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
技术组合,它包括HDSL、SDSL、VDSL、ADSL和RADSL等,一般称之为xDSL。它们主要的区
别就是体现在信号传输速度和距离的不同以及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对称性的不同这两个
方面。
 HDSL与SDSL支持对称的T1/E1(1.544Mbps/2.048Mbps)传输。其中HDSL的有效传输距
离为3-4公里,且需要2至4对铜质双绞电话线;SDSL最大有效传输距离为3公里,只需一
对铜线。比较而言,对称DSL更适用于企业点对点连接应用,如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等收
发数据量大致相应的工作。同非对称DSL相比,对称DSL的市场要少得多。
 VDSL、ADSL和RADSL属于非对称式传输。其中VDSL技术是xDSL技术中最快的一种,在一
对铜质双绞电话线上,上行数据的速率为13到52Mbps,下行数据的速率为1.5到2.3Mbps
。但是VDSL的传输距离只在几百米以内,可成为光纤到家庭的具有高性价比的替代方案
,目前深圳的VOD(Video on Demand)就是采用这种接入技术实现的;ADSL在一对铜线
上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到1Mbps,下行速率1Mbps到8Mbp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
以内;RADSL能够提供的速度范围与ADSL基本相同,但它可以根据双绞铜线质量的优劣和
传输距离的远近动态地调整用户的访问速度。正是RADSL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用于网上高
速冲浪、视频点播(IAV)、远程局域网络(LAN)访问的理想技术,因为在这些应用中
用户下载的信息往往比上传的信息(发送指令)要多得多。
ADSL的技术优势
 现存的用户环路主要由UTP(非屏蔽双绞线)组成。UTP对信号的衰减主要与传输距离
和信号的频率有关,如果信号传输超过一定距离,信号的传输质量将难以保证。此外,
线路上的桥接抽头也将增加对信号的衰减。因此,线路衰减是影响ADSL性能的主要因素
。ADSL通过不对称传输,利用频分复用技术(或回波抵消技术)使上、下行信道分开来
减小串音的影响,从而实现信号的高速传送。衰减和串音是决定ADSL性能的两项标准损
伤。传输速率越高,它们对信号的影响也越大,因此ADSL的有效传输距离随着传输速率
的提高而缩短。
 ADSL接入网线路长度若为5.5km,可覆盖80%以上的现有电话用户;线路长度若为3.7k
m,则可覆盖50%以上的现有用户,用户小区以外的分散用户可通过基于光纤的集线器节
点接入到网络中。串音噪声通常是稳定的,因此比较容易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克服;而
冲击噪声在频率、周期、相位等方面都是随机的,对其难以建模和研究。
ADSL的调制技术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ADSL调制技术有3种:QAM(Quad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CAP(Carrierless Amplitude-phase Modulation)、DMT(Discrete Multitone),其
中DMT调制技术已被ANSI标准化小组T1E1.4制订的国家标准所采用。但由于此项标准推出
时间不长,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ADSL产品采用QAM或CAP调制技术。
HFC技术简介
什么是HFC
 HFC(Hybrid Fiber Coax)中文译名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体”,是采用光纤和有线
电视网络传输数据的宽带接入技术。
 HFC是一种模拟的CATV信号接入技术。典型的HFC系统要提供一个下行路径(频率范围
从50-750MHz),一个上行逆向的通道(频率范围从5-30MHz)。数字传送是通过调制解
调器信息以打包的形式通过中继载波,其中QAM作为关键技术之一,能在下行通道上以一
个波特产生4个位,在上行通道中应用正交相偏移调制,并且更稳固些。HFC的物理结构
由网关设备组成,定位在电视网的前端或电话网的交换中心,它能提供中继模块,并且
是主干数字网(典型的是带ATM的同步光纤网)的终点。下行通道有帧中继信号,由调制
的模拟和数字信号组成,通过模拟光纤的路由选择到用户群的光纤终点。每个前端终点
要支持500个家庭。从光纤终端节点开始,同轴电缆通过星形体系结构路由到一支线电缆
,大概要通过40户家庭,每个都是以这种方式与家庭连接。
 HFC使用多路访问技术,上行帧中继传输使用家庭共享有效的逆向波段,另一波段,载
有逆向帧中继通道从用户群节点回到前端或交换中心。
在客户端设备有两种终止方法。一种是在房屋外的接口设备,它通过帧中继调制解调器
把视频分发给用户,借助同轴电缆和局域网分发视频数据;第二种方法,也是现在正在
使用着的,直接把同轴电缆分发到家里,使机顶盒有帧中继的调制解调功能。单个的家
庭连接,通过动态的分配帧中继通道和一个打包到机顶盒目的地址而完成。电视网技术
用一种同轴电缆系统的广播来发送,传输多个MPEG压缩的视频流,它能提供高带宽并支
持数百个同时连接。但正如前面所述,它要有个适应层,以支持VOD所需的双向交互式通
讯。
HFC的物理结构
 电视网系统通过电视广播信号,是单向的信号。典型的是450MHz的带宽,每个模拟频
道6MHz(中国为8MHz),达到70个频道的容量。它是专用并且是非互联的,其网络管理
相当简单。电视公司强调广播型的网络,其中准VOD技术仅要求最少的交换。可以数字、
模拟混用750MHz的光纤到节点的系统,以便提供更多的模拟频道,并提供有限的随机存
取能力的电影点播给用户。
 要能双向交互通讯,应当有一条回向通道加进此系统中,再提供数字编码和视频压缩
。采用640QAM(正交调制),每6MHz的模拟频道中可得到27Mbit/s的带宽,采用265QAM
,可得到不止40Mbit/s的带宽。假定要传输3.35Mbit/s的MPEG-2电影(包括音频、视频
和控制数据),目前的系统中每6MHz的模拟频道可提供10个电影流。按此升级的电视网
,用光纤环路技术可支持200到1000个用户,750MHz的带宽将按如下方式分配:70个6MH
z的模拟频道,共420MHz;430个数字压缩的电影流(300MHz/6=50,50×(8-10)=400-
500)。
 电视网的视频分发可能是广播和VOD点到点两种模式的混合。对广播部分而言,机顶盒
的功能很简单;对VOD部分而言,机顶盒是个精致而复杂的设备,要提供视频解压缩和高
速通讯的功能。对电视广播网而言,从费用、时间和可行性方面的考虑,安装巨大的网
关是一个主要的难题。网关主要用于接收从远程主干网来的数据,并构造国家范围内的
高速网。
HFC的传输方式
 当有线电视网重建分布网以升级现有的服务时,大部分转向了一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
,通常称之为“光纤到用户区”。在这种体系结构中,单根光纤用于把有线电视网的前
端连到200-1500户家庭的居民小区。这些光纤由前端的模拟激光发射机驱动,并连到光
纤接收器上(一般为“节点”),通常由电话杆或用户区基座。这些光纤接收器的输出
驱动一个标准的用户同轴网。
 “光纤到用户群”(光纤到用户区)的体系结构与传统的由电缆组成的网相较,主要
好处在于它免除了一系列的宽带RF放大器(用来补偿同轴干线的前端到用户群的信号衰
减),这些放大器逐步衰减系统的性能,并且要求经常维护。一个典型“光纤到用户群
”的衰减边界效应是要额外的波段来支持新的视频服务,而现在已经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了。在典型“光纤到用户群”的体系结构中,支持标准的有线电视网广播节目选择,每
个从前端出去的光纤载有相同的信号或频道。通过使用无源光纤分离器,以驱动多路接
收节点,它位于前端激光发射器的输出处。
 “光纤到用户群”的有线电视网系统可利用单个输出光纤以重用交互服务的带宽。例
如,在节点1的10频道和节点2的10频道是不同的节目或数据,这种重用适合中等规模节
点(一般要少于1000个通过的用户)。从光纤的安装上增加系统的可用带宽,将在最大
程度上升级有线电视网系统,以便把单个的波段分配给每个交互式服务的用户。宽带分
布网体系结构,把光纤用于从交换中心或前端到用户群的远据离传送,结合同轴电缆下
载到单个用户,就如通常所说的“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
当爱情不再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无法失去今生对你的记忆!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