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naldo (老实做mm的流氓),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入世后中国物流大势如何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9月08日17:54:4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首页>>>新闻中心
入世后中国物流大势如何
----------------------------------------------------------------------------
----
中国入世了。
小小木槌一敲,竟令华夏震撼。
外国物流在中国能得到什么,中国物流业准备得如何,抗敌方略怎样?事关中国物
流业的兴衰存亡。不可不详察,不可不谋划。
外来物流企业能得到什么?
看看世界物流大势,方知足下冷暖。
据统计,2000年全球物流费用总支出3.75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为20
70亿美元,占全球物流总支出的5.5%。预计到2002年,全球物流支出将达到4万亿美元
,第三方物流达到2810亿美元,占全球物流总支出的7%。从1996年至2002年,全球第三
方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3%。
据美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咨询顾问公司报告:2000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为564亿美元
,占美国物流总支出的5.6%。在未来的3至5年内,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以15%至20%
速度增长。
欧盟1999年物流总支出为850亿欧元,其中第三方物流市场为260亿欧元,占30%。
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按世界银行的估算为16.7%,2000年我国的GDP为8.9万
亿元,按15%计算,物流成本为13350亿元,按20%计算为17800亿元,这的确是一个巨
大的市场。中国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总支出的比重,按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的典型调
查,大约在10%左右。
中国加入了WTO,国际跨国企业可以进入他们早已瞄准了的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按
中国与美国、与欧盟达成的协议:
产品分销方面:我国将首次向外国公司提供分销权,并将于3年内取消大部分产品的
分销服务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本地制造的产品。分销权将会在我国目前
限制最严的分销行业,例如批发、运输、维修等行业中实施。
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
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目前的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
准入和活动。同时在辅助分销的服务方面也作出了类似的承诺,具体包括租赁、速递、
货物储运、货仓、技术检测和分析、包装服务等方面,这些方面的限制将在以后3至4年
内逐步取消,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
经营机构。
中国的物流市场很大,又十分落后,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加入了WTO,就已拉开了
争夺中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大战。许多跨国物流企业已虎视耽耽,已开始成立中外合资或
外商独资物流公司,并迅速向全国布点。
外国物流企业的冲击对我们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但有利于中国物流市场的加速
形成与规范发展。
中国物流业准备好了吗?
中国的物流热吗?与过去相比,有点热起来了,但从总体上看,并不热。沿海地区开
始热了,中部、东部还没有启动。有些企业动起来了,但大多数企业还是按兵不动。
对中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有三种看法,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处于“春秋
战国”时期,非常无序,非常分散;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物流业炒得太热,将与电子商
务一样,带来许多泡沫;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物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起步期,虽然还存
在不少问题,但从总体来讲是好的,发展是快速的、健康的。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物流业的发展已列入中国“十五”规划。2001年3月15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
指出:“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改
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这为“十五”期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制订
了宏伟的蓝图,为发展中国物流业提出了政策依据。
2001年3月2日,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
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有关现代
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具有很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经国家经贸委、民政部批准,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成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中国物流产业有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行业组织。
发展现代物流已列入2001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
国家邮政局、科技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议事日程。
许多省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已开始制订物流规划。如深圳、上海、广州、天津、青岛
、大连等等。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组织编写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于2001年4月17日发布,8月1日正式实行,这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
物流国家标准,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规范管理将起到重要作用。
国际上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物流市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在中国土地上的大量增长,特别是一些跨国集团在中国的落户,要求有现代物流业的配
合。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掘起,但从总体讲还比较弱小。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原有
的运输、仓储企业经过改造向物流企业转变,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
(集团)总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中国邮政等等。二是新成立的第
三方物流企业,如广东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深圳市中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快步易
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三是一些大型企业自办物流,作为核心竞争力。如青岛海尔集
团成立物流推进本部,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连锁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
中国物流御敌方略如何?
那么,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呢?我认为主要是三个
方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流通业的物质基础;企业的第三利
润源泉。
对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来讲,有很多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需要解决的是体制性障碍。一是所有的物流要素是政府部门分割的,铁路运
输在铁道部,交通运输在交通部,航空运输在民航总局,物流信息在信息产业部,邮政
运输在邮政局等等,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市场,不打破这个障碍,中国的现
代物流市场形不成,也不可能发展。二是企业的“大则全”、“小而全”。我们要发展
物流业,不管对农业也好,对流通也好,对工业也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说每个企
业都要研究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非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过去物流业务大
都是自己搞的,现在60%至70%的企业都认为应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应该
逐步从工业、农业、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粗放经营。中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
差,运作效率低,物流资源不是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因此物流环节
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据有关部门统计与调查分析,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
运输车辆的70%,货运车辆空载率为37%左右,运输平均时速为50公里左右;每年因包
装造成损失150亿,因装卸、运输造成损失500亿,因保管不善损失30亿;在工业生产的
产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占40%;生产企业原材料库存期达30天左右,成品库存期达45
天左右,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库存期达35天左右。
第三个制约因素是认识迟后,缺乏物流人才。什么叫物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对
企业经营有多大作用不了解,不认识,特别是政府的各级领导与企业领导认识滞后,这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物流人才奇缺是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如果说从
1984年成立第一个物流组织“中国物流研究会”开始,在物流理论上已有所准备的话,
那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人才储备,教育没有跟上。物流的中专教育、本科教育、研
究生教育、上岗资源培训、物流师的继续教育很弱或基本上是空白,这是一个十分严重
的问题。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企
业的主要作用在于运作,中介机构的作用主要在于协调。这三者是一个互补作用。
鉴于上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要有七大任务:建设与培育物流市场并使这一市场
规范化、法制化。包括物流市场主体、客体、载体与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第三方物
流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要培育中国自己的“物流航母”;强化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包括物流硬件与物流软件;逐步改造城市与企业物流系统,建设城市物流中心,建设
企业或社会化配送中心;加快培养物流人才,包括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推进各类物流
装备的现代化;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能否完成上述任务,我国现代物流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六大因素:各级
领导对物流重要性认识水平的高低;政府出台什么样的物流发展产业政策;物流业务从
大部分工商企业分离出来的速度。
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发展期,那么,迈入新世纪,中国物
流业发展正当其时,完全可以实施跨越式发展。但跨越式发展不是“大跃进”,决不可
以一哄而上。在发展中国的物流业方面,要吸取历史的教训。
[9/5/2002 10:08:33 AM]
本条消息被浏览了[20]回 关闭本窗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