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ug (如风),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网络冲击波之住房二级市场中介篇(4)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Dec 29 19:51:52 1999), 转信

                      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了解网络情况,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上房置换"和"搜房网络"这两
个模式,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先来看看"上房置换模式",我觉得此模式弊病在于"大":5000万注
册资金,108家连锁店,俗话说:"林子在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了"。
目前,房地产中介秩序较乱、较多不合资格的中介公司在大市中鱼目混
珠,也因其水平不高,乱收费等问题,既损害了交易双方利益,更玷污
了房地产中介的信誉。因而目前如何创建名牌是最迫切的问题。要创建
名牌,首先需要保证员工素质,108家加锁店,员工难免良莠不齐,如
何确保员工素质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上房采用了"兼并"、
再培训的模式,也许这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素质,但兼并并非一种良
好的竞争机制。另外,以上房置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看,几乎是
有关房地产的都要插足,这种对企业更提出了需要方面人才的问题。

    以"上房置换模式"看来,运营者未能摆脱一个追求"大而全"的误区。
诚然,在国外许多成功的大企业都经营多方面,但在国内,尤其以市场
观念不完善,公司刚起步时,不宜涉及过多方面项目。我们不能再走国
企那种有自己的饭堂、幼儿园乃至养老院的"大而全"模式了。总之,我
觉得"上房置换模式"未能抓住IT业技术更新快,网络灵活多变的特点,
而一味追求"大而全",船大则不易转舵了。

    再来看看"搜房网络",因其实际上并非房地产中介,因而难免出现
如提供了房源信息者的联系办法等问题。显然,直接公布此类信息尤其
是联系办法是未注意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和房地产中介在此交易中的重
要性,其仍按一般商业网站的操作模式动作,而未能考虑房地产这个消
费群的特殊性。因浏览该网络网通常为有购房、售房意向的,故网站上
信息的正确性应严格控制,而搜房网上自由发布信息这一做法显然不可
取。则这些方面身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上房置换网中则无此类问题。当
然,搜房家族其实是各自独立经营,因此操作手法各异,但基本上都有
上述两大问题。至于其利润来源,我觉得收取信息上网费不可取。

--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7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