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eacherZhang (春去春来),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综述:国家大剧院--水面浮出世纪明珠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Apr  5 00:20:19 2000), 转信

综述:国家大剧院--水面浮出世纪明珠
----------------------------------------------------------------------------
----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4日 16:01 羊城晚报
  寄托了几代人心愿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工程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前天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西侧正式开工建设。
  国家大剧院啥样子?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历经三轮选拔赢得头彩,成为新世纪
世界建筑界的第一位幸运儿。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座“漂”在水面上的类似于半椭圆形的
透明建筑。这个方案几乎带给所有人一种飘逸、梦幻、浪漫和前卫的感觉。
  中国国家大剧院将在三年后建成。这座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建筑,在新千年里为中
国人带来的冲击,将远远超出这座建筑本身。
  几代心愿今朝成真
  大剧院将成为国家标志性建筑物
  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和国家标志性建
筑,1998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
  作为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
约13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约5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由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
剧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舞剧、芭蕾舞,有观众席2500座。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
民族乐,有观众席2000座。戏剧场主要演出京剧、地方戏曲、话剧、民族歌舞,有观众
席1200座。小剧场主要演出实验话剧、小型戏剧,有观众席 500座。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60年代提出。其建筑设计方
案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筛选、论证,并广泛征求全国和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最终选定了法国巴黎机场公司(ADP)设计、清华大学配合的法国方案。主持设计者为法
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ANDREU)。
  国家大剧院建筑四面水池环绕,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
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鸡蛋?珍珠?还是汽泡
  有人对首都中心出现此半透明体没有心理准备
  鸡蛋、珍珠、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是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给人的
第一印象。
  由玻璃和钛材建成的卵型外壳之中,是安德鲁称之为“剧院小城”的歌剧院、音乐
厅、戏剧场及另外的小型实验剧场。从宽敞的休息大厅向外望去,来剧院的人们将看到
一个像拉开的幕布一样的窗景---东面是大会堂,东北面是紫禁城。从外观上看,大剧院
是半透明的,日夜都闪烁着光芒。
  茵茵绿地将环绕着椭圆形建筑物所在的规则水面,来剧院的人们由水下的通道通过

  设计比赛的第一阶段,业主委员会主席阐明了设计方案应该表达出:“首先,一看
就是个剧院,而不是别的;其次,一看就是个中国的大剧院,而不是国外的;第三,一
看就是天安门旁边的剧院,而不是别处的。”
  经过一年半时间、三轮的国际招标竞争,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大胆而现代的国
家大剧院设计方案,在去年7月底终于得到了北京有关方面及建筑师们的基本认同。半透
明、珍珠型的,由水面环绕的建筑物,将使天安门广场变换一种方式,以展现现代中国
的面貌。
  “我并不想令人震惊,”安德鲁说,“这是一种尊重周边建筑的方式,但不模仿。

  这个超现代的建筑使业内人士亢奋。在比赛最后阶段与安德鲁磋商的清华大学的吴
教授说:“这代表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个真正挑战。”许多人认为这样一个设计被认可的
意义是巨大的,比一个传统设计本身更具突破性。
  在中国建起一座代表文化价值的建筑可以标明21世纪非常不同,这就像人民大会堂
和天安门城楼的对比。如果人们能接受那样的对比,也能接受这个对比。
  有人说对新的大剧院要有一个接受调整的过程,因为它太超前了。罗浮宫前的金字
塔,贝聿铭的现代设计在一开始也曾被当作是法国文化的尴尬。
  (筱璇)
  如同闹市中打开幕布……
  65%组委会成员投票选中这个方案
  戴高乐机场的扩建及上海浦东新机场是安德鲁的杰作。一些中国规划者告诉他:“
你为了树木和水丢失掉珍贵的土地。”他却坚持自己加入自然元素这一重要的信念,并
且在设计中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异的关联”。
  最初入围方案中的几个设计者试图以玻璃、钢构成的现代建筑来顺合人民大会堂的
风格,还有一些模仿中国古老的乐器形状。而安德鲁设计的剧院大门很贴近长安街,入
口的宽台阶就像舞台的幕布一样在闹市中打开。
  组委会决定扩大剧院占地面积,两次将大剧院由长安街后移。当他们第一次要求将
入口处后移时,安德鲁几乎放弃投标。“移动一个建筑物可不像移动一个家具。”然而
最终还是南移了20米,远离天安门能造成一种空阔感。
  第三轮,三间外国公司分别与三个中国设计院联合再次递交方案。65%的组委会成员
投票选了安德鲁的方案。据几位中国建筑家说,众多艺术家及评论家都十分称道这个决
定。
  安德鲁说:“当你要去剧院,你要进入一块梦的境地。”至于“中国特点”的问题
,安德鲁认为不能圈定中国文化艺术的概念,他在设计中也受到中国古迹的影响,如颐
和园及故宫屋顶的曲线等。
  (筱璇)
  体现大都市多元化
  名家谈国家大剧院设计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副院长、建筑家):作为国内的合作方与巴黎机场公司
一起完成的这个项目,我们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我们是很喜欢这个方案的。
  我觉得国家大剧院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一个建筑本身的美与不美,而是给中国的建筑
界带来了一种创新的风气。国家大剧院做好了,可能会成为中国将来的一个符号。发展
过程就是不断的演进、扬弃,我们不能以一个固定的眼光来看所谓的中国民族形式。
  乔羽(词作家):我觉得国家大剧院要建得很好,不是凑合事,应该有经典性。但设
计一定要完善,各方面的同志都可以参与,光用专家也不行。我比较保守,不主张太怪
、太新的设计,应该庄重大方,有高度的文化感。
  吴玉霞(琵琶演奏家):我心中的国家大剧院比较现代,但一定要有中国特色。这个
方案从外观上看还是很漂亮的,稍微洋了一点,跟人民大会堂稍微有点不太吻合。你要
说中国特色,中国也有这种圆顶建筑,我倒能够接受。它在外环境上很大气,外部结构
和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毕竟中国是一个大国,所以我们的建筑也应该有一种大
气。
  叶小钢(作曲家):我看了那个方案,觉得还可以。反正是盼望已久了,挺喜欢的,
我觉得那个样子不错。看了蛮振奋的。我觉得天安门广场出现一个与周围根本不协调的
建筑,反而能体现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多元化。
  (胡亮)
  未开工已开挑剧目
  国外名艺术团愿登台献技
  国家大剧院刚刚开工,但其艺术委员会早已开始工作了。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吴
祖强担任艺委会主任。
  据《钱江晚报》报道,在国家大剧院开工时间基本确定后,相应的剧目选择已经成
为当务之急,“我们不能让大剧院闲着”。现在,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引起国外的一些知
名艺术团体的浓厚兴趣,如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就表达了要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意愿。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