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柳絮飞扬),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关于三峡工程有关问题致人大的信 (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May  8 08:03:00 2000), 转信

发信人: fengliu7 (人不风流枉少年), 信区: DHHE
标  题: 关于三峡工程有关问题致人大的信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y  7 20:42:39 200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Earth 讨论区 】
【 原文由 Ranma 所发表 】

关于三峡工程有关问题致人大的信


------------------------------------------------------------------------------
--

特别感谢作者戴晴女士寄来本文。

尊敬的楚庄委员并转致各位有关委员、副委员长及委员长:

  最近看到一部由一位欧洲独立制片人所制作的关于三峡工程的电视片[①],片
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我还是想问这个问题,如果万一(三峡工程)出了什么事,谁来承担责任
呢?
  李伯宁[②]:万一……不存在这个事儿。如果万一出了问题,这当然是国家决
策的失误了。
策的失误了。
  三峡工程于1992年在国务院提案的基础上获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也就是说,
七届人大是这一工程的最后决策者。但人大,特别是参加投票表决的人大代表们,
是没有可能就提案的技术细节亲自进行调查的。他们投票时的依据,是那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所作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副总理所作
的《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以及附在这两个文件后面的
《提案说明附件》。而这三个文件的成文,责任者当是那时的职能部门。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特别近年来直接为该工程付款的居民[③],
经过数年调查,发现三峡工程的主管机构(从筹备到论证到施工)和人员,在该工程
的重大问题上对人大作了有意的隐瞒。而当被问到责任由“谁来承担”时,又将其
推给人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愿作为一名个人调查者,将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所获
得的情况对人大作一如实反应,恳请人大组织调查,防止工程所造成祸患发生。

  (一) 总投资预算

  1995年秋,当三峡工程已经正式开工,从技术的角度看工程已不可逆转时,三
建委副主任、三峡工程投资总公司总经理 接 楣在回答朱熔基副总理对总投资的询
问时,所报数额为¥6000亿。而三年前,当该项工程提请人大通过时,所给出的数
额仅为“静态投资¥570亿元(1990年价格)”。
  主管人并非不知道,在90年代的中国,静态投资是没有意义的; 而早在80年代
后期,金融专家一再提醒“不可忽略物价上涨对总投资的影响; 不可将贷款利率忽
略不计”,且已经明白提出“¥5000亿打不住”的警告。[④]
  为什么在提请审议通过的文件中,只给出静态投资,这是不是有意给代表一个
投资不大的印象? 对实际预算将达到¥6000亿,有没有隐瞒和谎报?

  (二) 移民

  在1992年的《说明》中,关于工程移民,所给出的是1985年统计的淹没地区人
口72万5千5百人,对于工程最后完工时移民总数则绝口不提。据我最近调查所得到
的资料,在1991年11月6日一次内部的汇报会议上,主管移民工作的李伯宁说:“
按1985年至1990年19个县市的实际情况统计,库区人口每年增长21.93‰……,如
按这五年的平均增长率来计算,到2008年直接淹没人口已不是113.38万人,而是
130.36万人。如果……1993年进行施工准备,20年完成全部移民的规划,到2012年,
在能够控制的情况下,全部移民为131.44万人”。到了1992年夏季,在国务院召开
的一次关于三峡移民问题的会议上,在内部给出移民“将有120万以上”这一估计
之后,李伯宁关照在场人说:“你们不要公布这个数字,现在我们只说100多万”。
  其实,早在1986年12月2日,他就对下面的工作人员说过,“现在大家都把移
民问题作为三峡能不能上马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提出的移民概算,也是决定三
峡命运的概算……如果仍按过去的老概念,提出一个大大的赔偿帐本子来,那就会
把三峡吓回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马马虎虎地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大帐来,这等
于给反对上三峡工程的人提供一颗枪毙三峡工程的子弹。”
  三峡工程移民究竟有多少? 这其实不难计算:工程在1993年开始,按照目前
已认定方案的蓄水位,将在此高程以下之居民,再加上施工期人口增长(21.93‰),
至2013年结束时,湖北移民将为26.5万,四川移民约为172.4万人,两省总计移民
将超过198万人。这还没有将社会性人口增长和搬迁的二次移民考虑进去;还没有
将超过198万人。这还没有将社会性人口增长和搬迁的二次移民考虑进去;还没有
将175米到185米间可能临时跑水的人算进去;还没有将库尾淤积壅高水位之后给
上游造成洪灾的移民算进去。
  三文件所给的72.55万是不是在明知不止此数的情况下有意给代表一个移民不
多的印象? 三峡工程移民到底有多少?

  (三) 泥沙

  在提交人大的《说明附件》中,关于泥沙问题,特别重庆港淤积碍航问题,所
给的结论是:“采取……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通航”。
  实际情况是,虽然关于泥沙的模型试验一直在作,直到1988年7月, 在有关专
家的一再催促下,水电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才不得不进行大洪水年的蓄洪试验
研究。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尾部将发生大量泥沙淤积,重庆主要的九龙坡港区主河
槽基本被淤死,码头前沿淤成很宽很高的边滩,对航行条件和码头作业都非常不利;
嘉陵江口的沙坝及朝天门码头前沿的淤积更为恶化。但这一结论既没有进入1988年
2月完成的泥沙论证报告中,也没有向中国公众和通过该项议案的七届人大公布。
1990年,政府部门中主管者(钱正英部长)动用行政权力,告诫知情者,不许谈这个
问题,说是“怕影响论证”。[⑤]
  三门峡工程由于不肯重视科学家关于泥沙的告诫,开始蓄水不到两年就不得不
因迅速漫延的库尾淤积动手改建,尽量将拦在库中的泥沙排下去,以解决除陕西段
的威胁。开管打动排沙排到今天(历时34年)淤积还在抬高。在三峡工程上对淤积的
重大险情有意隐瞒,会不会导致类似黄河上的情况在长江出现?


  (四) 环境影响

  1984—1987年,在国家科委的协调支持下,一支包括38个单位600多人参加的
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队伍,全面系统地展开了《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
其对策》的研究,他们给出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是有利有弊,
正负效应值之比为1:80(180米方案),从生态与环境角度考虑,对工程应持十分慎
重的态度。
  由于对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科学院的论证结论不满意,1986年工程承接部门
原水利电力部重新组织论证,环境影响结论变为“有利有弊……只要思想重视,建
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给以必要的资金投入,采取治理措施,可以将不利因素减轻到
最低限度,不致影响三峡工程的可行性。”  给人大代表弊害程度不十分严重、有
能力解决的印象。
  这一结论的得出,依据是1991年补编的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即由中科院
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联合编制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
书》。在最后定稿阶段,中科院和长江水研所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从原始数据使
用到结论,均存在分歧,不得不一段段分别阐述、分别具名。最后,这份报告书“
由水利部主持审阅,进行修改”,修改了什么呢? 有证据证实, 主持者以篇幅过
大为由,将中科院的观点根据自己的意见删去,只保留其署名,《报告书》成了看
起来由两家署名但只有一家观点的文件。
  现《报告书》原稿仍存科学院,请人大调查水利部所做修改是否有意向人大隐
瞒了严重情节。
  三峡工程关乎百万人命运,关乎中国繁华腹地的命运,关乎中国稳定。作为一
名调查者,既然已得到以上证据,不敢不向人大反应。我愿进一步接受人大的询问,
并提供全部原始素材和调查线索。

                                      原《光明日报》社记者
                                      现北京市居民
                                      戴  晴
                                      1996年7月10日
  联系办法:
  通信:北京邮政8731信箱(100080)
  ---------------------------------------------------------------

  [①] 《THE DAMMED》auther and director:LEO DE BOCK
  [②] 原水利部副部长、三峡省筹备组组长、国务院三峡地区开发办公室主任、
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特邀顾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③] 自1992年以来,国家提高居民生活用电费,全部款项投入三峡工程建设。
  [④] 见《长江 长江》乔培新:〈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打的埋伏太大〉贵州人
民出版社 1989。
  [⑤]  1990年7月6日下午4时许,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三峡工程展览室,
三峡工程筹建处哈总工程师私下和其密友的交谈。


--
工程展览室,
三峡工程筹建处哈总工程师私下和其密友的交谈。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34.23]

--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一跃而上
         一片烈火的青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