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u (完了完了全完了),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智能管理“一卡通”的概念及其运用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Jan 16 03:03:01 2000), 转信
智能管理“一卡通”的概念及其运用
一、“一卡通”概念诠释
在智能卡领域,在各种卡类杂志,“一卡通”运用得比较频繁,但究竟什么是“一卡通
”?其概念含义到底是什么?到目前还没有准确明晰、令人满意的解释。
目前来说,“一卡通”概念应该是“一卡一库一线”,即一条网络线连接一个数据库(
PC 机),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实现设置IC卡管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整个系统的“
一卡通”。下面予以分别解释说明。
所谓“一卡”,就是在同一张卡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一张卡上通行很多的
设备,而不是不同功能有不同的卡,不同的机在不同的卡上使用。有些错误的认为,既
然是“一卡通”设备,那么所有的卡(包括磁卡、ID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等
)就都能读都能通了。“一卡通”首先要求是该卡的读写设备必须与该卡一致。其次要
求该卡必须是具有多分区及密码校验,保证彼此的独立性、安全性、多用性的智能卡,
如MIFARE卡具有独立密匙的16个功能分区,在MIFARE系统设备里,只要MIFSREHHU 卡留
有空位,不将密码封住,各设备相互之间订好协议,则一个公司多种不同的设备,能用
一张卡相通。不同的公司用同一类设备,同一张卡,只要是MIFARE的技术,及其模块系
统,只要卡还有空的区域,就可以用,这就是所谓的“一卡”。
所谓“一线”,就是一条线通多种信息,多种不同的设备都挂在一条线上,通过一条线
跟PC机一个接口把所有的设备都串起来,进行不同数据的信息交换。如果很多设备都挂
在PC机上,那么每台设备跟PC机就占了一条线,而PC机都需要给它提供通讯接口,这样
,设备多,通讯接口多,而计算机的的通讯接口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在安
装使用过程中,做不到那么多线都跟PC机相通,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谓“一库”,就是在同一个软件,同一台PC机上,同一个数据库内,实现卡的发行、
卡的取消、卡的报失、卡的资料查询等,准确明了、方便快捷。这叫“一库”。现在,
市面上所谓的“一卡通”,就是凡该公司做的设备都可以用该公司卡,至于谁的数据库
、谁的平台、谁的软件,到各自发行处去发行,这并不是真正的“一卡通”,只有在同
一个软件上面才能达到真正的“一卡通”。
二、“一卡通”的结构优势
由于“一卡通”的真正含义是“一卡一线一库”,在结构上便显示出以下独特的优势:
1、数据共享:加快了数据交换的速度。
2、全面检索:因有一总数据库,只要给出查询字段名,就可在此库中一次性查出相关所
有记录,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3、全面统计:因只有一个数据库,报表可及时生成,无须再逐一查询各个PC机。
4、实时监控查询任何一个终端机使用与记录情况。
5、操作简单:只需一次,最多二次步骤,即可实现功能,无需多次转换。
6、减少设备投资,降低成本。
另外,因一卡通的“卡”具有多用性、兼容性,仍以MIFARE卡为例,其芯片可划分为16
个区域,且各个区域均可设置各自的区域密码,其本身的安全可靠性、独立性又可延伸
为以下特点:
1、功能分区域占用:不同功能分别占不同区域且可加密。
2、软件不同但可分区共用:不同软件下,功能仍可分别占用不同区域,加密功能可独立
使用,互不干扰。
例:某小区内,先安装甲公司的“一卡通”设备,可实现五个功能,在发行专用IC卡时
,占用了卡中的五个区域,并加密,稍后,乙公司又在这一小区安装了由乙公司生产的
终端设备,可用IC卡实现三个功能,这种情况下,可利用IC卡芯片之优势,将甲公司发
行的IC卡,再在乙公司的软件下发行,占用5/16以外的三个区域,且加密,依次类推,
直至所有区域全被发行占用。以后此小区内,可持这张IC卡,通行甲、乙公司的终端设
备,实现“一卡通”。如图所示:
三、智能系统“一卡通”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现代社会几乎各个行业的众多部门都引进了IC卡智能管理系
统,根据市场现状,准确实效的“一卡通”已成为“势所必出”的必然要求。于是,无
论是制卡公司、芯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商,均推出了“一卡通”。
其实,现在行业人士所说的“一卡通”,只是一种广义上的单个功能组合后的产物。如
某厂家生产出诸如门禁、停车场、巡更等单项智能系统,有其各自独立的设备和软件,
在市场趋势下,厂家将这些系统组合在一起,安装在某一区域,因为是一张IC卡通行,
所以美其名曰:“一卡通”。其网络如下:
这种所谓的“一卡通”,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一)、多个软件多个发行系统:如果要实现一卡通行,则要在各个系统中逐一发行这
张卡,相当于逐一通告每个软件,此卡可通行。繁琐低效。
(二)、多个数据库,多个PC机(即电脑):如果查询某张IC卡之消费记录,只能在各
个PC机、数据库上逐一录入卡号、逐一查询后,再加以统计。费时不便。
(三)、无共享数据库,无法实现总统计、总检索的一次性简便操作的功能。
(四)、成本高,操作繁琐。
综上所述,这种“一卡通”不确切,成本高,费用大,数据运行速度慢,只能是作为未
真正实现“一卡通”软件功能之前的一种过渡。
四、实现“一卡通”软硬件条件
“一卡通”作为智能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复杂而讲究的系统应用工程,其硬
件和软件都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否则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
首先,要有制作“一卡通”的卡,这种卡必须是多分区,与分区密码校验,具有多用性
、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的智能卡,这是“一卡通”的前提条件。现在市面上卡类很
多,从早期的条码卡、磁卡到接触式IC卡、再到非接触式IC卡、智能卡,发展很快,也
越来越先进。构造简单,只读不写,无区域、无防伪、不多用的卡,如条码卡、磁卡、
ID卡以及一些不带CPU功能的卡是不能做“一卡通”的,下面比较几种感应卡,其优劣一
览便知:
以上是针对“一卡通”的概念及其运用的粗浅看法,相信智能化“一卡通”的运用将一
定会走向更实用更完美的境地。
--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