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u (咪咪),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深圳地产市场竞争环境和策略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Dec 28 21:02:53 1999), 转信
深圳地产市场竞争环境和策略
99年7月30日
1998年深圳宏观经济环境有喜有忧,支撑深圳经济的主要行业:工业、
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业和房地产业,均获得平稳发展。投资拉
动作用明显加大,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61亿元,增长18.3%。
但通货紧缩持续,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全年物价逐月走低,居民消费价格
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下降0.7%和2.5%居民收入增幅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86元,实际增长4.9%,比1997年的增幅低5.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
性支出1543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1.88亿
元,增长21.8%,消费和投资心理趋于理性和保守。可以说1999年消费萎缩
的态势仍未有明显改观。在此大形势之下,深圳的地产市场又呈何种态势呢?
深圳地产市场进入成本营销时代
总的来说形势趋紧。
1、全市总销售面积430万平方米,增长6.2%,二手楼市场趋于活跃,
1998年比1997年有近80%的增长。
2、空置也明显增加320万平方米,比1997年增长近15%。
3、商品房施工面积略有增加,基本保持在1500万平方米;
4、商品房竣工面积由1997年的327万平方米下降为255万平方米,下降
约22%;
5、房地产平均开发周期由1997年的4.45年拉长为5.78年,反映出销售
市场的疲软对整体开发市场和开发资金的周转的反向作用,以及销售不畅、积
压增加、资金压力增大,对开发竣工进度的影响。
6、商品房平均造价由1997年的2795元/平方米下降为1998年的2319
元/平方米,下降幅度高达17%,反映开发成本、建筑成本、材料成本的综
合下降,拉动楼价下调,促使楼价总体水平下降的作用明显。
7、地产项目主体成本由1997年的5295元/平方米下降为4800元/平方
米,下降8.99%,降幅495元/平方米。成本下降占售价下降数量的主体,
占76.3%。成本控制、调整利润水平、政府适当让利(地价或税费)将有利
于市场售价进一步调低。
8、商品房平均售价由1997年的6506元/平方米下降为5857元/平方
米,降幅达649元/平方米,约10%。按住宅平均地价2500元/平方米计算,
计算主体成本(地价+平均造价)占销售价格的比重由1997年81.4%上升为
82.4%,升幅约1个百分点,总体水平保持在80%左右。可见,商品房社会
平均利润有进一步平均化的趋势。
以上分析可见,当前深圳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全面的成本竞争的市场。成本
再降一点,利润再少一点,政府税费和地价再减免一点,销售费用再适当压缩
一点,消费者再忍受一点,21世纪的地产市场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成本营
销时代,联合、垄断、规模经营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2-3年的深圳住房供求形势
深圳究竟有多少人?(见表1)
表1 (单位:万元)
年份 全市常住 比上年 其中特 增长 户籍 增长 其中特 增长
人口数 增长 区内 人口 区内
1998 395 4% 185 5.4% 114 4.7% 71 4.9%
1999 (预计)415 5% 195 5% 120 5% / /
2000 (预计)435 5% 204 5% 126 5% / /
据有关机构抽样调查,1997年深圳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如下:20至49岁
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5.2%,人口结构类型为年轻型人口;户均人口3.4
人,家庭户规模趋于小型化,具有明显的“夫妇加小孩”的核心小家庭的特征;每年约
有7500-8000户新婚组成家庭。
深圳人还缺多少房?
调查显示:108家企业中,已购单元式住宅16750人,但仍缺单元式住宅
6730套;尤其是单身宿舍(公寓式)的缺房量高达7316间(深圳是个年轻城
市,就业人口中年轻员工居多之故)。
从结构上看,企业员工的住户呈现“苦乐不均”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国
有企业员工的住房条件好于股份制企业,而股份制企业的好于其它类型的企
业。统计数据显示:
1、国有企业户籍人口缺房率为15%(每100人中缺单元式住宅的套数,
下同);
2、股份制企业的为20.84%;
3、其它类型企业的缺房率为30.31%;
4、平均缺房率为22.05%。也即每100人户籍人口中缺单元式住宅22套。
把数字放大些来看,1998-2000年深圳户籍人口缺房数粗略计算为
25130套、26460套和27780套。按常住人口计,1999年-2000年,深圳市
每年静态缺房数约为50000套。
深圳人为什么购房?
据深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与斯立信的市场调查,来深3年以上的消费者
中:
有65%-78%的(平均为71.5%)为“自住及家人居住”;作投资和
二次置业、送亲友的购买比例近3成,显示出明显的购房动机的多元性。
按1998年深圳市销售住房约34500套计算;二次置业、投资及送亲友的
约为9900套。加上深圳市每年静态的住房需求约为缺房数50000套、投资及
二次置业需求约为10000套,合计60000套。
每年深圳人如何解决住房?
主要渠道有:购商品房35000套;微利房、福利房及企业自建房10000套,
合计约45000套。
从目前的供应量上看,在建量和空置待售量约为60000-70000套(含政
府供房数),已经基本能解决深圳人每年60000套的住房需求,而且有超过
10%的空置率,可见住房供求之间的平衡压力十分严峻。
这种市场竞争格局对房地产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1、重新审视自己的竞争范围与对手,知已知彼。
2、研究客户对象,建立有效的客户网络和分销渠道。
3、实施全程策划(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强强联合、深度调研,加强售
前、售中、售后及附加的服务。有些公司推出的顾问式购楼服务值得借鉴。
4、与竞争对手和可能的合作伙伴建立战略、价格联盟关系,需有人联手
“造市”“托市”。
5、建立有效的营销组织,提高决策和销售效率。有些公司设立营销中心、
销售中心(公司)、建立分销(代理)渠道值得借鉴。
6、建立鼓励全体员工参予销售、安心销售、人人销售的组织制度和激励
机制。
7、实施多种的销售方式:(1)概念和卖点销售——广告推销;(2)
直效销售——直接与客户面对面打交道;(3)全员销售——人人销售、老板
销售;(4)与代理商合作;(5)联合购房俱乐部、看楼团等客户组织;(6)电子销售
——互联网销售;(7)公关促销等。
8、建立长期品牌,如开发系列产品,组织或参加客户网络、实施ISO9000
体系认证等,都是可尝试的招式,以建立客户对公司品牌的忠诚度、美誉度。
9、以成本为导向,以市场份额为重,以销售量为目标,而不仅以利润为
唯一。
10、设计以经济实用为主,更注重户型和功能设计;艺术风格需从概念、
从外立面、屋顶、小区设计三个方面入手。
11、保证质量、进度、让利消费者、为业主着想,兑现承诺。
12、研究并抓住上市时机,赶上销售高潮的期房比错过市场机会的现房
更有吸引力。
(中国地产市场 彭远才)
--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