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engineer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u (复习~考试中...),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包宗华教授提出美国房市经验可借鉴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Dec 31 11:11:58 1999), 转信

包宗华教授提出美国房市经验可借鉴
    近日,在“住在杭州”研讨会期间,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包 宗华教授,
结合我国二级住房市场正逐步放开的实际情况,提出应走出“住 房消费一次到位”的误
区,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应从买旧房、小房 入手,逐步改善居住条件。他认为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市经验可以加以借鉴, 从而使现房和存量房市场更快地流动起来。

   他指出,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城镇每年新建住房占总房量的5%左 右,主要是单
位建房和购房,其中上市由个人购买的平均不到1/5,存量 房上市只有千分之几。由于
我国每年到市场上销售给个人的新房占总房量的 比例甚低,因而是一个不完整的、很小
的市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每年上市 住房占总房量10%左右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他介绍说,美国每年新建的住房一般只占存量住房总量的1.5%至2.5 %,而每年进
入市场销售的住房,则占存量房的10%左右。1998年美国上 市销售的住房,则占存量房
的10%左右。1998年美国上市销售的住房,新 房与旧房的比例为1:3.2。香港近两年每
年上市住房量也占总量的10%左 右,1997年上市的新房和旧房的比例为1:5.25。这就
说明,在住房市场很 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上市住房中旧房总是多于新建住房。
   他举例说,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一般头几年会租房住,到30 岁左右才买
房。第一次买房时收入还不高,一般会买地段差一些、面积小一 些、旧一些、价格便宜
的住房。然后每隔几年换买一次住房,每次都有所改 善,但大多数人是换买旧房,许多
人要到四五十岁才会买价格高的新房,也 有的人一辈子都住旧房。美国平均每人一生要
买卖房屋七次以上。这种频繁 的买卖住房,造成每年有10%的住房进入流通领域,从而
繁荣了住房市场。
   包宗华教授特别指出,美国人提倡新建住宅要有超前意识,其标准和面 积都应该超
过现有住宅水平,使新建住宅再过30年也不落后。基于以上思路, 90年代以后美国为中
等收入者新建的“社会住宅”,大多数是面积在200平 方米以上,而且标准高的住宅,
面积小而标准较低的只占少数。他说,美国 的专家告诉我们,每年只新建1.5%至2.5%
的住宅,如果建一些档次低、一 二十年就要拆掉的住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也不
符合消费者不断改善 居住条件的要求。
   包宗华教授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的住房市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 繁荣的市
场,假设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赶上发达国家,达到每年有10% 左右的住房进入市场
,届时我国的城镇居民为8000万户,10%就是800万 户,按每户卖小买大投入资金购房
、装修和购置家具消费10万元计算,则每 年要增加住房消费和相关消费8000亿元,比9
0年代平均每年住房建设投资 3000多亿元增加一倍多。由于这个10%的比例是逐步达到
的,它还会产生持 续不断地扩大住房消费的作用。
   为此,他提出应加快出售公房。广大居民最大限度地拥有自己的住房。 是扩大住房
市场的基础。目前已出售公房只占应出售公房的50%多,不加快 步伐就不能适应发展的
需要。同时,也要实行总量控制,达到供销平衡。一 是可通过科学的信息工作确切地掌
握市场的有效需求;二是要建立起控制住 房建设总量的有效机制。这两条我国目前尚不
具备,还需要努力创造条件。
 

--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