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uxia (剑胆琴心), 信区: communist       
标  题: 共产党宣言在当代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Jul  7 22:24:17 2005), 转信

文/保罗.斯威齐
 
  《共产党宣言》我大概已经读过十几遍了,但它从未给我已过时了的感觉。它总
是值得一读再读。因此我认为,在准备这个专题讨论时,我应当重读一遍《宣言》,
这一次我特别关注那些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而显得与我们在世界上所面临的问题更
为休戚相关的见解和阐述。
  
  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观点,我把它们总结概括为三点:(1)资本主义的危机;
(2)我们向何处去?(3)我们应当努力实现什么?
  
  资本主义的危机
  
  1848年,即《宣言》写成的那一年,正是欧洲的一个危机年。而1998年是现今已
完全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危机年。"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
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
278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时代。对这一现象的基
本原因的诊断也一样。他们写道:"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
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同上)今天,这种阐述也许可以
更好地被用来解读一部生产数据生产过剩的史诗。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做不到这一点
,而且大概永远也做不到。
  
  我们向何处去?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忠诚的革命家,他们坚信,资本主义内在的、根深蒂固的矛盾
将会引起一场日益强大的并最终能获得成功的革命斗争,以此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
代之以一种更加人道和合理的制度。但是,他们的分析是否考虑到或者甚至暗示了一
种不同的历史结果呢?我认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资产
者和无产者"的第一页上,就有一段常被人们引用的话,"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
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
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
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同上,
第27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对"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阐述不多,这很可能是
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可能是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结果。但是,在当今世界,如果
我们环顾一下我们周围--而且把资本主义正在毁灭或者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的
程度考虑进去--我们就必须明确重申,"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是不久将来的历史上
的一个非常现实的前景。
  
  我们应当努力实现什么?
  
  我们应当努力使世界各民族牢记有关资本主义的真实情况,它并不像资产阶级思
想家想让我们相信的那样是"历史的终结",但是它的继续存在确实可能导致历史的终
结。《宣言》在这个方面是否提供了什么帮助呢?也许提供了,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仔
细阅读它并富于想象力地解释它。在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段落中,马克思和恩格斯
把一个新主题引入了他们的分析。"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
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
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
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
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
,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同上,第282页)
  
  世界科学共同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已经充分意识到我们这个行星所面临的生态
威胁的严重性,但是他们还没有普遍认识到这种威胁的原因正是资本主义自身这一事
实。资产阶级经济学力图隐瞒或否认这个事实。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如果这个事实
得到普遍认识,那么什么是资本主义就会很快得到确认,它是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和许
多其它形式的生物的不共戴天的敌人。这样,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帮助生态学家传播
他们的思想,尽管这一点很重要,而且要使生态学家本人和一般公众了解资本主义的
全部真相,即它必须由一种把给予地球以活力的生活放在首位和最高位的社会制度来
代替。随着资本主义的致命后果的不断显露,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把他们本人"提高
如果我们想要有任何未来的活,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我们的任务是用尽可能
短的时间来揭示这一点。
 
 
 
--
情深不寿,强极必辱。慊慊君子,温润如玉。
Richers do not know hunger!
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就是造反有理!
欲哭闻鬼叫,我悲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3.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