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uxia (剑胆琴心), 信区: communist       
标  题: 共产党宣言(4)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Jul  7 23:21:35 2005), 转信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就是写一些抨击现代资
产阶级社会的作品。在法国的1830年七月革命*1和英国的改革运动*2中,他们再一
次被可恨的暴发户打败了。从此就再谈不上严重的政治斗争了。他们还能进行的只
是文字斗争。但是,即使在文字方面也不可能重弹复辟时期①的老调了。为了激起
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
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他们用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
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
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
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
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
而散。

    一部分法国正统派*3和“青年美国”*4,都演过这出戏。

    封建主说,他们的剥削方式和资产阶级的剥削不同,那他们只是忘记了,他们
是在完全不同的、目前已经过时的情况和条件下进行剥削的。他们说,在他们的统
治下并没有出现过现代的无产阶级,那他们只是忘记了,现代的资产阶级正是他们
的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

    不过,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批评的反动性质,他们控告资产阶级的主要罪状正
是在于: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有一个将把整个旧社会制度炸毁的阶级发展起来。

    他们责备资产阶级,与其说是因为它产生了无产阶级,不如说是因为它产生了
革命的无产阶级。

    因此,在政治实践中,他们参与对工人阶级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在日常生活
中,他们违背自己的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词,屈尊措取金苹果②,不顾信义、仁爱
和名誉去做羊毛、甜菜和烧酒的买卖③。

    正如僧侣总是同封建主携手同行一样,僧侣的社会主义也总是同封建的社会主
义携手同行的。

    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
也激烈反对私有财产,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
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
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封建贵族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推翻的、其生活条件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里日益
恶化和消失的唯一阶级。中世纪的城关市民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
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阶级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勉强生存着。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但是,这
一阶级的成员经常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而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他们
甚至觉察到,他们很快就会完全失去他们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立部分的地位,在
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很快就会被监工和雇员所代替。

    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例如在法国,那些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
对资产阶级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
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西斯蒙第不仅对法国而且对英国来说都是这类著作家的首领。

    这种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
虚伪的粉饰。它确凿地证明了机器和分工的破坏作用、资本和地产的积聚、生产过
剩、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财
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的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
旧民族性的解体。

    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
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
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
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就是它的结论。

    这一思潮在它以后的发展中变成了一种怯懦的悲叹。④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是在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产生
的,并且是同这种统治作斗争的文字表现,这种文献被搬到德国的时候,那里的资
产阶级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不过他们忘记
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
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
它必然表现为关于真正的社会、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这样,第一次法国
革命的要求,在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看来,不过是一般“实践理性”的要求,而革
命的法国资产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在他们心目中就是纯粹的意志、本来的意志、真
正人的意志的规律。

    德国著作家的唯一工作,就是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信仰调和起
来,或者毋宁说,就是从他们的哲学观点出发去掌握法国的思想。

    这种掌握,就像掌握外国语一样,是通过翻译的。

    大家知道,僧侣们曾经在古代异教经典的手抄本上面写上荒诞的天主教圣徒传
。德国著作家对世俗的法国文献采取相反的作法。他们在法国的原著下面写上自己
的哲学胡说。例如,他们在法国人对货币关系的批判下面写上“人的本质的外化”
,在法国人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下面写上所谓“抽象普遍物的统治的扬弃”,等
等。

    这种在法国人的论述下面塞进自己哲学词句的做法,他们称之为“行动的哲学
”、“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论证”,
等等。

    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就这样被完全阉割了。既然这种文献在德国
人手里已不再表现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于是德国人就认为:他们克服
了“法国人的片面性”,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
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
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

    这种曾经郑重其事地看待自己那一套拙劣的小学生作业并且大言不惭地加以吹
嘘的德国社会主义,现在渐渐失去了它的自炫博学的天真。

    德国的特别是普鲁土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专制王朝的斗争,一句话,自由
主义运动,越来越严重了。

    于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得到了一个好机会,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
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
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
得,反而会失去一切。德国的社会主义恰好忘记了,法国的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
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
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正是尚待争取的。

    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和官
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

    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
补充。

    既然“真正的”社会主义就这样成了这些政府对付德国资产阶级的武器,那么
它也就直接代表了一种反动的利益,即德国小市民的利益。在德国,16世纪遗留下
来的、从那时起经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是现存制度的真实的社会
基础。

    保存这个小资产阶级,就是保存德国的现存制度。这个阶级胆战心惊地从资产
阶级的工业统治和政治统治那里等候着无可幸免的灭亡,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的积
聚,另一方面是由于革命无产阶级的兴起。在它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能起一
箭双雕的作用。“真正的”社会主义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

    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给自己的那几条干瘪的“永恒真理”披上一件用思辨的蛛丝
织成的、绣满华丽辞藻的花朵和浸透甜情安意的甘露的外衣,这件光彩夺目的外衣
只是使他们的货物在这些顾客中间增加销路罢了。

    同时,德国的社会主义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充当这种小市民的夸夸
其谈的代言人。

    它宣布德意志民族是模范的民族,德国小市民是模范的人。它给这些小市民的
每一种丑行都加上奥秘的、高尚的、社会主义的意义,使之变成完全相反的东西。
它发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对共产主义的“野蛮破坏的”倾向,并且宣布自己是不偏
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现今在德国流行的一切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著作,除了极少数的例外,都属于这一类卑鄙龌龊的、令人萎靡的文献。⑤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


    这一部分人包括;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
、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改良家
。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制成一些完整的体系。

    我们可以举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作为例子。

    社会主义的资产者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但是不要由这些条件必然产生
的斗争和危险。他们愿意要现存的社会,但是不要那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
因素。他们愿意要资产阶级,但是不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看来,它所统治的世
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把这种安慰人心的观念制成半套或整
套的体系。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
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

    这种社会主义的另一种不够系统、但是比较实际的形式,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
一切革命运动,硬说能给工人阶级带来好处的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改革,而仅
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改变。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所理解的物质生活条件
的改变,绝对不是只有通过革命的途径才能实现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废除,而是
一些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行政上的改良,因而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
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财政管理。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只有在它变成纯粹的演说辞令的时候,才获得自己的适当
的表现。

    自由贸易!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护关税!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单身牢房
!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唯一认真说出的最后的话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
的利益。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这里,我们不谈在现代一切大革命中表达过无产阶级要求的文献(巴贝夫等
人的著作)。

    无产阶级在普遍激动的时代、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
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
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随着
这些早期的无产阶级运动而出现的革命文献,就其内容来说必然是反动的。这种文
献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

    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
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关于这个时期,
我们在前面已经叙述过了(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诚然,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
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
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
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
造这些条件。

    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
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
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

    诚然,他们也意识到,他们的计划主要是代表工人阶级这一受苦最深的阶级的
利益。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

    但是,由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由于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他们就以为自己是高
高超乎这种阶级对立之上的。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甚至生活最优
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
统治阶级呼吁。他们以为,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最美好
的社会的最美好的计划。

    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
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
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
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
的。⑥

    但是,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
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
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乡对立⑦,消灭家庭,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
劳动,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
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在当时刚刚开始发展,它们所知道的只是这
种对立的早期的、不明显的、不确定的形式。因此,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
的性质。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阶级斗
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
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所以,虽然这些体系的创始人在许多
方面是革命的,但是他们的信徒总是组成一些反动的宗派。这些信徒无视无产阶级
的历史进展,还是死守着老师们的旧观点。因此,他们一贯企图削弱阶级斗争,调
和对立。他们还总是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创办单个的法伦斯
泰尔,建立国内移民区,创立小伊加利亚⑧,即袖珍版的新耶路撒冷,——而为了
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呼吁资产阶级发善心和慷慨解囊。他们逐渐地
堕落到上述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者的一伙中去了,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更加系统
地卖弄学问,狂热地迷信自己那一套社会科学的奇功异效。

    因此,他们激烈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认为这种运动只是由于盲目地不
相信新福音才发生的。

    在英国,有欧文主义者反对宪章派*5,在法国,有傅立叶主义者反对改革派*6


    注释

    ①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个注:“这里所指的不是1660-1689年英国
的复辟时期,而是1814-1830年法国的复辟时期”。——编者注

    ②“金苹果”在1888年英文版中是“工业树上掉下来的金苹果”。——编者注


    ③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个注:“这里主要是指德国,那里的土地贵
族和容克通过管事自行经营自己的很大一部分土地,他们还开设大规模的甜菜糖厂
和土豆酒厂。较富有的英国贵族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但是,他们也知道怎样让人
家用他们的名义创办颇为可疑的股份公司,以补偿地租的下降”。——编者注

    ④在1888年英文版中这一句是:“最后,当顽强的历史事实把自我欺骗的一切
醉梦驱散的时候,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就化为一种可怜的哀愁”。——编者注

    ⑤恩格斯在189O年德文版上加了一个注;“1848年的革命风暴已经把这个可恶
的流派一扫而光,并且使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再也没有兴趣搞社会主义了。这一流
派的主要代表和典型人物是卡尔·格律恩先生”。——编者注

    ⑥这段话在1872、1883和1890年德文版中是:“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
,是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从无产
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中产生的”。——编者注

    ⑦“城乡对立”在1888年英文版中是“城乡差别”。——编者注

    ⑧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个注:“法伦斯泰尔是沙尔·傅立叶所设计
的社会主义移民区;伊加利亚是卡贝给自己的理想国和后来他在美洲创立的共产主
义移民区所起的名称”。

    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上加了一个注:“国内移民区是欧文给他的共产主义的
模范社会所起的名称。法伦斯泰尔是傅立叶所设计的社会宫的名称。伊加利亚是卡
贝所描绘的那种共产主义制度的乌托邦幻想国”。——编者注

    *1七月革命指1830年7月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垮台
后,代表大土地贵族利益的波旁王朝复辟,它竭力恢复封建专制统治,压制资本主
义的发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加剧了资产阶级同贵族地主的矛盾,激起了人民的
反抗。1830年7月27日至29日巴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金融资产阶级攫取
了革命果实,建立了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首的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
月王朝”。

    *2改革运动指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发动的议会改革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同土
地贵族争夺政治权力,在19世纪20年代末提出改革议会选举的要求,经过几年斗争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迫使英国议会于1832年6月通过了选举法改革法案。这次改
革削弱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的政治垄断,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3正统派指法国代表大土地贵族和高级僧侣的利益的波旁王朝(1589一1792年
和1814-1830年)长系的拥护者。1830年波旁王朝第二次被推翻以后,正统派就组
成政党。在反对以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为支柱的当政的奥尔良派王朝时,一部分
正统派常常抓住社会问题进行蛊惑宣传,标榜自己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使他们不受
资产者的剥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的观
点叫作封建的社会主义。这里的“第一代法兰西正统派”是指那些极端仇视法国革
命的保皇派著作家和政客。

    *4“青年英国”是由英国托利党(见注33)中的一些政治活动家和著作家组成
的集团,成立于19世纪4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本·迪斯累里、托·卡莱尔等。
他们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对资产阶级日益增长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不满,企图
用蛊惑手段把工人阶级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并利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5宪章派是宪章运动的参加者。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的
政治运动,其口号是争取实行包括要求普选权和一系列为工人保证此项权利的许多
条件的人民宪章(见注31)。英国工人阶级为实现人民宪章掀起了广泛的群众性政
治运动,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由于资产阶级收买工人上层和工人阶级政治上
的不成熟,到50年代中期运动终于失败。宪章派的领导机构是“全国宪章派协会”
,机关报是《北极星报》,左翼代表人物是哈尼、琼斯等。恩格斯称宪章派是“近
代第一个工人政党”(见本选集第3卷第712页)。列宁把宪章运动称作“世界上第
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见《列宁全
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第292页)。

    *6改革派指法国《改革报》的支持者,小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社
会主义者。主要代表人物有赖德律-洛兰、路易·勃朗等人。他们主张建立共和国,
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

    《改革报》是一家法国日报,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的报纸,1843年至1850年在巴黎出版。1847年10月到1848年1月恩格斯在该报上发表
过文章。 

 


--
情深不寿,强极必辱。慊慊君子,温润如玉。
Richers do not know hunger!
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就是造反有理!
欲哭闻鬼叫,我悲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3.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