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uxia (剑胆琴心), 信区: communist       
标  题: 社空(三)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Jul  7 23:32:33 2005), 转信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

------------------------------------------------------------------------
----------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
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
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
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
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对现存社
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变成苦痛”①的日益觉醒的
认识,只是一种征兆,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
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
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
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
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

    那么,照此看来,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大家几乎都承认,现存的社会制度是由现在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创立的
。资产阶级所固有的生产方式(从马克思以来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封建
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不相容的;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
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自由竞争、自由迁徙商
品所有者平等的王国,以及其他一切资产阶级的美妙东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在
可以自由发展了。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
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但
是,正如从前工场手工业以及在它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的手工业同封建的行会桎梏
发生冲突一样,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限制它的
框框发生冲突了。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生产力
和生产方式之间的这种冲突,并不是像人的原罪和神的正义的冲突那样产生于人的
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事实中,客观地、在我们之外、甚至不依赖于引起这种冲突的
那些人的意志或行动而存在着。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
,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
念的反映。

     那么,这种冲突表现在哪里呢?

    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之前,即在中世纪,普遍地存在着以劳动者私人占有生产
资料为基础的小生产:小农、自由农或依附农的农业和城市的手工业。劳动资料—
—土地、农具、作坊、手工业工具——都是个人的劳动资料,只供个人使用,因而
必然是小的、简陋的、有限的。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们也照例是属于生产者自己
的。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的强有力的生产
杠杆,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承担者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怎样
从15世纪起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工业这三个阶段历史地实现了这种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篇中已经作了详尽的阐述。①但是,正如马克思在那里
所证明的,资产阶级要是不把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的,
即只能由一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就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纺纱机、
机械织机和蒸汽锤代替了纺车、手工织机和手工锻锤;需要成百上千的人进行协作
的工厂代替了小作坊。同生产资料一样,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
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现在工厂所出产的纱
、布、金属制品,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然后才变
为成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

    但是,在自发的、无计划地逐渐形成的社会内部分工成了生产的基本形式的地
方,这种分工就使产品具有商品的形式,而商品的相互交换,即买和卖,使个体生
产者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各式各样的需要。中世纪的情况就是这样。例如,农民把农
产品卖给手工业者,从他们那里买得手工业品。在这种个体生产者即商品生产者的
社会中,渗入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在整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自发的无计划的
分工中间,确立了在个别工厂里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分工;在个体生产旁边出现了
社会的生产。两者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出卖,因而价格至少大体相等。但是,有计
划的组织要比自发的分工有力量;采用社会劳动的工厂里所制造的产品,要比分散
的小生产者所制造的便宜。个体生产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遭到失败,社会的生产
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了。但是它的这种革命性质并不为人所认识,结果它反
而被用来当作提高和促进商品生产的手段。它的产生,是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一定的已经存在的杠杆即商人资本、手工业、雇佣劳动直接联系着的。由于它本身
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一种新形式出现的,所以商品生产的占有形式对它也保持着全部
效力。

    在中世纪得到发展的那种商品生产中,劳动产品应当属于谁的问题根本不可能
发生。当时个体生产者通常都用自己所有的、往往是自己生产的原料,用自己的劳
动资料,用自己或家属的手工劳动来制造产品。这样的产品根本用不着他去占有,
它自然是属于他的。因此,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即使利用过别
人的帮助,这种帮助通常也是次要的,而且往往除工资以外还得到别的报酬:行会
的学徒和帮工与其说是为了吃饭和挣钱而劳动,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学成手艺当师傅
而劳动。后来生产资料开始集中在大的作坊和手工工场中,开始变为真正社会的生
产资料。但是,这些社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还像从前一样仍被当作个人的生产资料
和产品来处理。从前,劳动资料的占有者占有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常是他自己的
产品,别人的辅助劳动是一种例外,而现在,劳动资料的占有者还继续占有产品,
虽然这些产品已经不是他的产品,而完全是别人劳动的产品了。这样,现在按社会
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归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占有,而
是归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变成社会的了。但是,它们仍然服从
于这样一种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是以个体的私人生产为前提,因而在这种形式
下每个人都占有自己的产品并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卖。生产方式虽然已经消
灭了这一占有形式的前提,但是它仍然服从于这一占有形式①。赋予新的生产方式
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新的生产方式越
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
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
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如上所述,最初的资本家就已经遇到了现成的雇佣劳动形式。但是,那时雇佣
劳动是一种例外,一种副业,一种辅助办法,一种暂时措施。不时出去打短工的农
业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几亩土地,不得已时单靠这些土地也能生活。行会条例是要
使今天的帮工明天可以成为师傅。但是,生产资料一旦变为社会的生产资料并集中
在资本家手中,情形就改变了。个体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变得越来越没有价
值;他们除了受雇于资本家就没有别的出路。雇佣劳动以前是一种例外和辅助办法
,现在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以前是一种副业,现在成了工人的唯一职
业。暂时的雇佣劳动者变成了终身的雇佣劳动者。此外,由于同时发生了封建制度
的崩溃,封建主扈从人员被解散,农民被逐出自己的家园等等,终身的雇佣劳动者
大量增加了。集中在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和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生
产者彻底分裂了。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对立。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渗入了商品生产者即通过自己产品的交换来
实现社会联系的个体生产者的社会。但是,每个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都有一个
特点:这里的生产者丧失了对他们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控制。每个人都用自己偶然拥
有的生产资料并为自己的个人的交换需要而各自进行生产。谁也不知道,他的那种
商品在市场上会出现多少,究竟需要多少;谁也不知道,他的个人产品是否真正为
人所需要,是否能收回它的成本,到底是否能卖出去。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占统
治地位。但是,商品生产同任何其他生产形式一样,有其特殊的、固有的、和它分
不开的规律;这些规律不顾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中、通过无政府状态而为自
己开辟道路。这些规律在社会联系的唯一继续存在的形式即交换中表现出来,并且
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对各个生产者发生作用。所以,这些规律起初连这些生产者也
不知道,只是由于长期的经验才逐渐被他们发现。所以,这些规律是在不经过生产
者并且同生产者对立的情况下,作为他们的生产形式的盲目起作用的自然规律而为
自己开辟道路。产品支配着生产者。

    在中世纪的社会里,特别是在最初几世纪,生产基本上是为了供自己消费。它
主要只是满足生产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在那些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地方,例如在农村
中,生产还满足封建主的需要。因此,在这里没有交换,产品也不具有商品的性质
。农民家庭差不多生产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食物、用具和衣服。只有当他们在满
足自己的需要并向封建主交纳实物租税以后还能生产更多的东西时,他们才开始生
产商品;这种投入社会交换即拿去出卖的多余产品就成了商品。诚然,城市手工业
者一开始就必然为交换而生产。但是,他们也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
他们有园圃和小块土地;他们在公共森林中放牧牲畜,并且从这些森林中取得木材
和燃料;妇女纺麻,纺羊毛等等。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只是在形
成中。因此,交换是有限的,市场是狭小的,生产方式是稳定的,地方和外界是隔
绝的,地方内部是统一的;农村中有马尔克①,城市中有行会。

    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扩展,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前潜伏
着的商品生产规律也就越来越公开、越来越有力地发挥作用了。旧日的束缚已经松
弛,旧日的壁障已经突破,生产者日益变为独立的、分散的商品生产者了。社会生
产的无政府状态已经表现出来,并且越来越走向极端。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
来加剧社会生产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正是无政府状态的直接对立物:每
一个别生产企业中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利用这一杠杆结束了旧日的和平的稳定状态。它在哪一个工业部门被采用,就
不容许任何旧的生产方法在那里和它并存。它在哪里控制了手工业,就把那里的旧
的手工业消灭掉。劳动场地变成了战场。伟大的地理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
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并且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斗争不仅
爆发于地方的各个生产者之间;地方性的斗争又发展为全国性的,发展为17世纪和
18世纪的商业战争334。最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的,同
时使它具有了空前的剧烈性。在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在工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
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生死存亡都取决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
被无情地淘汰掉。这是从自然界加倍疯狂地搬到社会中来的达尔文的个体生存斗争
。动物的自然状态竟表现为人类发展的顶点。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
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这两种表现形式中运动着,它毫无出路地处
在早已为傅立叶所发现的“恶性循环”中。诚然,傅立叶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看到
:这种循环在逐渐缩小;运动无宁说是沿螺线行进,并且必然像行星的运动一样,
由于同中心相碰撞而告终。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推动力使大多数人日益变为无
产者,而无产者群众又将最终结束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推
动力,使大工业中的机器无止境地改进的可能性变成一种迫使每个工业资本家在遭
受毁灭的威胁下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的强制性命令。但是,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
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
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
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
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我早在1845年就这样称呼他们①),这支后备军在工
业开足马力工作的时期可供随意支配,而由于必然随着这个时期到来的崩溃又被抛
到街头,这支后备军任何时候都是工人阶级在自己同资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
,是把工资抑制在合乎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调节器。这样一来,机器,用马克
思的话来说,就成了资本用来对付工人阶级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劳动资料不断地夺
走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工人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奴役工人的工具②。于是,劳动资
料的节约,一开始就同时成为对劳动力的最无情的浪费和对劳动职能的正常前提的
剥夺③;机器这一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变成了使工人及其家属一生的时
间转化为可以随意用来增殖资本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的手段;于是,一部分人的过
度劳动成了另一部分人失业的前提,而在全世界追逐新消费者的大工业,却在国内
把群众的消费限制到忍饥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国内市场。“
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
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
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
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
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马克思《资本论》第671页)①而期待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有另一种产品分配,那就等于要求电池的电极和电池相联时不使水分解,不在阳
极放出氧和在阴极放出氢。

    我们已经看到,现代机器的已经达到极高程度的改进的可能性,怎样由于社会
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而变成一种迫使各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提
高机器的生产能力的强制性命令。对资本家来说,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的单纯的实
际可能性也变成了同样的强制性命令。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气体的膨胀力同
它相比简直是儿戏——现在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反作用力在质量上和数量上
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反作用力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市场形成的。但是
,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
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
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自从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
族及其野蛮程度不同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交
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
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
停滞状态持续儿年,生产力和产品被大量浪费和破坏,直到最后,大批积压的商品
以或多或少压低了的价格卖出,生产和交换又逐渐恢复运转。步伐逐渐加快,慢步
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
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
。从1825年以来,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历了整整五次,目前(1877年)正经历着第六
次。这些危机的性质表现得这样明显,以致傅立叶把第一次危机称为crise pléth
orique[多血性危机],即由过剩引起的危机时,就中肯地说明了所有这几次危机的
实质。①在危机中,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剧烈地爆发出来。商品
流通暂时停顿下来;流通手段即货币成为流通的障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切
规律都颠倒过来了。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

    工厂内部的生产的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同存在于它之旁并凌驾于它之上的社
会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不能相容的地步。资本家自己也由于资本的猛烈积聚而感觉
到这一事实,这种积聚是在危机期间通过许多大资本家和更多的小资本家的破产实
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制在它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它已
经不能把这大批生产资料全部变成资本;生产资料闲置起来,因此,产业后备军也
不得不闲置起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可供支配的工人——生产和一般财富的一
切因素,都过剩了。但是,“过剩成了贫困和匮乏的源泉”(傅立叶),因为正是
这种过剩阻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变为资本。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要
不先变为资本,变为剥削人的劳动力的工具,就不能发挥作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的资本属性的必然性,像幽灵一样横在这些资料和工人之间。唯独这个必然性阻
碍着生产的物的杠杆和人的杠杆的结合;唯独它不允许生产资料发挥作用,不允许
工人劳动和生活。因此,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
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
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猛烈
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作用力,要求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这
种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
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无论是信用无限膨胀的工业高涨时期,还是由大资本
主义企业的破产造成的崩溃本身,都使大量生产资料不得不采取像我们在各种股份
公司中所遇见的那种社会化形式。某些生产资料和交通手段一开始规模就很大,它
们,例如铁路,排斥任何其他的资本主义经营形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这种形
式也嫌不够了;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
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
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
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整个工业部门变为一个唯一的
庞大的股份公司,国内的竞争让位于这一个公司在国内的垄断;例如还在1890年,
英国的制碱业就发生了这种情形,现在,这一行业在所有48个大工厂合并后转到一
个唯一的、统一管理的、拥有12000万马克资本的公司手中了。

    在托拉斯中,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
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当然,这首先还是对资本家有利的。但是,在这
里剥削变得这样明显,以致它必然要崩溃。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容忍由托拉斯领导
的生产,不会容忍由一小撮专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对全社会进行如此露骨的剥削。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有或者没有托拉斯,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
家终究不得不①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这种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然性首先表现在大
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电报和铁路方面。

    如果说危机暴露出资产阶级无能继续驾驭现代生产力,那么,大的生产机构和
交通机构向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家财产的转变就表明资产阶级在这方面是多余的
。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家除了拿红利、持有
剪息票、在各种资本家相互争夺彼此的资本的交易所中进行投机以外,再也没有任
何其他的社会活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初排挤工人,现在却在排挤资本家了,
完全像对待工人那样把他们赶到过剩人口中去,虽然暂时还没有把他们赶到产业后
备军中去。

    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
力的资本属性。在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场合,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而现代国家也
只是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
资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组织。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
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
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
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但是在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生产
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
的线索。

    这种解决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
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由社会公开地
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现
在,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性反过来反对生产者本身,周期性地突破生产方式和交
换方式,并且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性地和破坏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
,而随着社会占有生产力,这种社会性就将为生产者完全自觉地运用,并且从造成
混乱和周期性崩溃的原因变为生产本身的最有力的杠杆。

    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
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
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这一点特别适用于今天的强大的生产力。只要我们固执地拒
绝理解这种生产力的本性和性质(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辩护士正是抗拒这种理
解的),它就总是像上面所详细叙述的那样,起违反我们、反对我们的作用,把我
们置于它的统治之下。但是,它的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
中从魔鬼似的统治者变成顺从的奴仆。这里的区别正像雷电中的电的破坏力同电报
机和弧光灯的被驯服的电之间的区别一样,正像火灾同供人使用的火之间的区别一
样。当人们按照今天的生产力终于被认识了的本性来对待这种生产力的时候,社会
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
计划的调节。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即产品起初奴役生产者而后又奴役占有
者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
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
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
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
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无产阶级将取
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
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到
目前为止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着的社会,都需要有国家,即需要一个剥削阶级的组织
,以便维持它的外部的生产条件,特别是用暴力把被剥削阶级控制在当时的生产方
式所决定的那些压迫条件下(奴隶制、农奴制或依附农制、雇佣劳动制)。国家是
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但是,说国家是这
样的,这仅仅是说,它是当时独自代表整个社会的那个阶级的国家:在古代是占有
奴隶的公民的国家,在中世纪是封建贵族的国家,在我们的时代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当国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当不再有需
要加以镇压的社会阶级的时候,当阶级统治和根源于至今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个体
生存斗争已被消除,而由此二者产生的冲突和极端行动也随着被消除了的时候,就
不再有什么需要镇压了,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镇压力量了。国家真正作为
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
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
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
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应当以此来
衡量“自由的人民国家”336这个用语,这个用语在鼓动的意义上暂时有存在的理由
,但归根到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同时也应当以此来衡量所谓无政府主义者提出的
在一天之内废除国家的要求。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
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派别的头脑中。但是,这种占
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
性。正如其他一切社会进步一样,这种占有之所以能够实现,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
到阶级的存在同正义、平等等等相矛盾,也不是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阶级,而是
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
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
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
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被迫专
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
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
阶级划分的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阶级的这种划分曾经通过暴力和掠夺、欺诈和
蒙骗来实现,这也不妨碍统治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牺牲劳动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 但是,如果说阶级的划分根据上面所
说具有某种历史的理由,那也只是对一定的时期、一定的社会条件才是这样。这种
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的确,社会
阶级的消灭是以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不仅某个特定的
统治阶级而且任何统治阶级的存在,从而阶级差别本身的存在,都将成为时代的错
误,成为过时的现象。所以,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
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
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
障碍。这个阶段现在已经达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精神的破产甚至对他们自己也
未必是一种秘密了,而他们的经济破产则有规律地每十年重复一次。在每次危机中
,社会在它自己的而又无法加以利用的生产力和产品的重压下奄奄一息,面对着生
产者没有什么可以消费是因为缺乏消费者这种荒谬的矛盾而束手无策。生产资料的
扩张力撑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把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
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
的唯一先决条件。但是还不止于此。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
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
目前是生产的无法摆脱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此外,这种占有还由于
消除了现在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挥霍而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
产资料和产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
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这种可能性现在第一次出现了,但它确实是出现了①。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
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
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
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
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
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
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
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
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
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
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
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最后,我们把上述的发展进程简
单地概述如下:

    一、中世纪社会:个体的小生产。生产资料是供个人使用的,因而是原始的、
笨拙的、小的、效能很低的。生产都是为了直接消费,无论是生产者本身的消费,
还是他的封建领主的消费。只有在生产的东西除了满足这些消费以外还有剩余的时
候,这种剩余才拿去出卖和进行交换;所以,商品生产刚刚处于形成过程中;但是
这时它本身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萌芽。 二、资本主义革命:起初是
工业通过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实现的变革。先前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到大作坊中
,因而它们就由个人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的生产资料,这种转变总的说来没有触
及交换形式。旧的占有形式仍然起作用。资本家出现了:他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当然就占有产品并把它们变为商品。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而交换以及和它相
伴随的占有,仍旧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
。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现代社会就在这一切矛盾中运动,
而大工业把它们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a)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工人注定要终身从事雇佣劳动。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相对立。

    (b)支配商品生产的规律日益显露出来,它们的作用日益加强。竞争不可遏止
。个别工厂中的社会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的社会无政府状态相矛盾。

    (c)一方面是机器的改进,这种改进由于竞争而变成每个厂主必须执行的强制
性命令,而且也意味着工人不断遭到解雇:产生了产业后备军。另一方面是生产的
无限扩张,这也成了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的竞争规律。这两方面造成了生产
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这
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但是,生
产和社会福利的这两个杠杆不能结合起来,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不允许生产力
发挥作用,不允许产品进行流通,除非生产力和产品先转变为资本,而阻碍这种转
变的正是生产力和产品的过剩。这种矛盾发展到荒谬的程度: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
换形式。资产阶级已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管理自己的社会生产力。

    (d)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
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资产阶级表明
自己已成为多余的阶级;它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

    三、无产阶级革命,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
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
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
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
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
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
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
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写于1880年1月—3月上半月载于1880年3月20日,4月20日和5月5日《社会主义
评论》杂志第3、4和5期;并于1880年在巴黎出版法文单行本:弗·恩格斯《空想社
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原文是德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1—247页



------------------------------------------------------------------------
--------

    ① 见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4场(《浮士德的书斋》)。——编者注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47—553页。——编者注 

    ① 这里无须解释,虽然占有形式还是原来那样,可是占有的性质由于上述过程
而经历的革命,并不亚于生产所经历的革命。我占有我自己的产品还是占有别人的
产品,这自然是两种很不相同的占有。顺便提一下: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
,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① 参看恩格斯《马尔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51—369页。—
—编者注 

    ①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109页。 

    ② 《资本论》第1卷第13章,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6—477和53
4页。——编者注 

    ③ 同上,第506—507页。——编者注 

    ① 见本选集第2卷第259页,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编者注 

    ① 参看《傅立叶全集》1845年巴黎版第6卷第393—394页。——编者注 

    ① 我说“不得不”,因为只有在生产资料或交通手段真正发展到不适于由股份
公司来管理,因而国有化在经济上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国有化——即使是由
目前的国家实行的——才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才意味着达到了一个新的为社会本
身占有一切生产力作准备的阶段。但是最近,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
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
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
,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比利时国家出于纯粹日
常的政治和财政方面的考虑而自己修建国家的铁路干线,俾斯麦并非考虑经济上的
必要性,而只是为了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战时,只是为了把铁路官员训练成政
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一种不依赖于议会决定的新的收入来源而把普鲁士
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间
接的,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不自觉的。否则,皇家海外贸易公司[335]、皇家陶瓷
厂,甚至陆军被服厂,以致在30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由一个聪明人一本正
经地建议过的妓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的设施了。 

    ① 有几个数字可以使人们对现代生产资料即使在资本主义压制下仍然具有的巨
大扩张力有个大体的概念。根据吉芬的最新统计[337],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全部财
富约计如下:1814年……22亿英镑=440亿马克1865年……61亿英镑=1220亿马克18
75年……85亿英镑=1700亿马克至于在危机中生产资料和产品被破坏的情况,根据1
878年2月21日在柏林举行的德国工业家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的统计,在最近一次崩
溃中,单是德国铁工业所遭受的全部损失就达45500万马克。


--
情深不寿,强极必辱。慊慊君子,温润如玉。
Richers do not know hunger!
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就是造反有理!
欲哭闻鬼叫,我悲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3.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