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wang (热情 ̄奋进), 信区: communist
标 题: 材3支部组织生活记录-执政党建设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Fri Nov 5 12:40:13 2004), 转信
时间:2004.10.24
出席人员:材三支部全体党员、四位积极分子 缺席人员:无
主持人:何泓材 记录人:滕甫 整理:王亚楠
活动内容: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关精神的学习
何: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决心在政治体制改革
中有一番作为。大家谈谈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王:实际上在83年邓小平就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但当时的大环境中进行政治体制改
革有很大的风险,因此他巧妙地避开了困难较大的政治体制改革,而从相对容易被大
家接受的经济体制改革着手,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
的高速发展,发现现有政治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李:政治体制改革是总的战略规划中的一部分,是为了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全党学习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方面工作的前期铺垫。"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一
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后,标志着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正式形
成,所以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纲领。
余:"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就像当年决定改革一样,对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党的决定必须贯彻到基层。
孙:在改革后,党的政治上的领导是下降和受到限制的。先改革开放,后加强执政能
力,在经济基础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名正言顺。
陈:加强执政能力不像改革开放,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我们提出与时俱进,就是随
着发展中的一些微妙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方针。
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其实是一直在进行的,只是现在把指导的思想提出。现在国
家在外交政策上的成熟,对内反腐败的加强本身就是这种体现。
王: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及最近江泽民同样辞去军委主席都是在干部任职制度化
上的一种改革和进步,而胡温政府的亲民形象,也是加强执政能力的表现。
何:一部分是关于党本身的建设,另一部分是党怎样代表人民参与国际社会的事物。
王:最为重要的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难点在怎样做到民主,怎么由
以党代政做到依法带政。
李:三个代表提出时,有人指出只是表象,而党的民主执政等问题才是本原。现在有
许多党员也不理解这些问题。
王:一党长期执政,容易出现特权阶级,所以现在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其实有
些迟缓。
何:现在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党的新的姿态和面貌;怎么做,才算是加
强执政能力,才算达到目的和要求,才算落到实处。
王:首先要将团队自身建设搞好,才能谈对外的工作。民主执政的实现是很困难的,
一党执政,谁来监督。
孙:一方面是经济,一方面是自身的建设,自身的建设又分两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一
是淘汰不合格的。评价标准是入党动机。现在党对成员基本上只有纳新,没有吐故。
何:确实,现在除了犯重大错误开除党籍之外,很少有淘汰的现象。现在采取党员的
民主评议对党员也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李:首先要改革作风,其次要开阔眼界,加强能力,制度方面有了一些方案,在循序
渐进地进行改革,最终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的,所以说,努力的主要方向包括思想和
制度。
王:民主可分为小、中和大,小民主即党内民主,中民主即"理顺党政分际",而"扩
大人民参政"则为大民主。可以参考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和香港的民主体制进程。
李:台湾在国民党下台之前,也在进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可以用作参考。主要是通过
党在议会中为数的多少来影响政策,不直接干预。
张:有两方面的问题:1、信息勾通有问题2、机构不断增大。
李:减少各党委副书记的数量,就是体制改革的一个具体举措。
余:李的想法有些理想化。其实曾经在的工厂中,就有厂长和党的书记分开的方式,
结果出现厂长开除书记出厂,书记开除厂长出党的笑谈。
李:这种设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目标和方向,有利于党员素质的提高。
王:不能把一切建立在人的素质上,这其实还是一种"清官理论",必须从法律和制度
上完善。
何:这次的组织生活是主要通过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学习。为大家提出要求,希望
大家在组织生活之前浏览一下相关的学习资料,先进行一下思考。
--
思念+热情=生活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162.22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0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