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ickyyj (我为听涛等待明天),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黄昆先生介绍(zz)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Jul 7 13:51:09 2005), 转信
一、生平简介
黄昆(1919~ ) 中国物理学家,在固体物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卓著。
1919年9月2日在生于北京。1941年在燕京大学物理学系获学士学位,1944年在吴大猷
教授指导下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8月与洪朝生一起被录取为庚赦公费物理学
留英学生。1945年8月,来到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成为N.F.莫特(Mott)的研究生。
1947年获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N.F.莫脱。此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
系、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任研究员。1951年底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曾担
任过物理学系副主任。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现为核所名誉所长。
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1980年
被瑞典皇家科学被聘为国外院士。1984年美国圣马利亚大学授于他“第二届理论物理
弗雷奖”1985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出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5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
和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二、科学成就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的一些领域中,进行了开拓性工作。1947年黄昆提出固体中杂
质缺陷导致X射线漫散射的理论,70年代已为国外一些科学家所证实和应用,成为研
究固体中杂质缺陷的一项有力的手段,被称为“黄散射”;近年来国外在中子衍射中
还证实了这种漫散射。1950年黄昆与A.里斯一起提出了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
的量子理论。同年苏联C.и.佩卡尔发表了与黄昆的有关辐射部分相平行的理论,
但没有考虑到无辐射跃迁问题。黄昆和佩卡尔的理论是近年来研究固体杂质缺陷光谱
和半导体载流子复合的奠基性的工作,被国际上称为“黄-佩卡尔理论”或“黄-里斯
理论”。1951年黄昆提出了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1963年被喇曼散射
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极化激元,后来发现其他物质振动也有类似的与电磁波的耦合
模式,也被称为极化激元。现在极化激元已经成为分析固体某些光学性质的基础。黄
昆当时提出的方程,被称为“黄方程”。黄昆与M.玻恩合著的Dynamical Theory of
Crystal Lattices(《点阵动力学理论》,1954年出版,1957年苏联译成俄文出版
)一书是公认的这一学科领域的一部权威著作。
1951年底黄昆回到了刚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为了培养
国家急需的科技人才,他毅然中断了自己进行多年,并已取得卓著成就的固体理论研
究,投身于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与虞福春、褚圣麟等一起,建立了具有中国特
色的普通物理教学体系。
1956年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五校联合在北大
物理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黄昆任教研室主任,为开创发展中国半导物
理学科的教育事业;为培养、造就中国半导体技术骨干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
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黄昆先后编写了《半导体物理学》(与谢希德合
著)、《固体物理学》等教材,在中国高等院校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的教学工作中
起了有益的作用。
1978年以来黄昆在固体理论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关于无辐射跃迁绝
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价性的证明,澄清了20多年来国际上在这方面理论发展中存
在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黄昆提出的无辐射跃迁中声子的统计规律性,有可能为这一
领域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这些成果正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关注。
黄昆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多次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黄昆担任了第15、16
、17届国际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第13届半导体中的缺陷国际
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1979年和1984年应邀分别赴意大利和美国讲学。1985年
7月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三、趣闻轶事
黄昆是我国固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半导体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
在担任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教研室主任期间与谢希德副主任共同领导下,五校师
生团结协作,先后开设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实验、半导体材料、晶体管
电路、半导体器件等全面的半导体专业课程,于1957年和1958年,培养出了200多名
首批半导体专业的毕业生。随后,全国许多高校纷纷仿效成立了半导体专业,还建立
了研究所和生产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车间,使我国半导体学科和半导体技术很快独立
自主地发展起来。
他发表在《中国科学报》(1997年7月30日)上,题为《打好基础是今后发展的
关键》的文章中,向青少年读到他中小学阶段学习经历和刚到北京大学教课的经历,
以及在半导体所工作的经历,都使人深受教育。
1.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经历
一个人讲问题,往往不免受个人经历的制约,我对小学生负担重曾发表议论,认
为大可不必,这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小学学习是糊里糊涂过来的。
同样是由于自己的经历,在要我和青少年谈话时,我总不免讲,中学打的基础是
影响一辈的事,可以说,这里我有正反两方面的经历。
我刚上中学的半年是住在身为教授的伯父家。他见我下学后很空闲而询问我,我
说老师安排的数学作业我都做完了,他说那不行,数学书上的题自己都要做,从此,
我就按他的话做了,其影响深远,这不仅使我数学很熟练,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
且由此我就忙于自己作题,很少去看书上的例题,我后来回想,总觉这一偶然情况有
深远影响,使我没有训练出“照猫画虎”的习惯。
我的反面经验是语文课没有学好,到高三时已接近不及格的边缘。老师出作文题
,我不是觉得一句话就解答了,就是觉得无话好说,其后果也可以说是影响一辈子的
。举个实际例子,我于1944年参加了当时留美和留英两项考试,留美考试未录取,后
来通过别人查分数才知道我的语文考试只得了24分,在留英考试中,我的作文只写了
三行再也写不下去,只好就此交卷,居然我被录取,曾使我大吃一惊,以后有机会看
到所有考生的评分,这才知道这位考官显然眼界很高,而打分又很讲分寸,很多考生
的中文成绩都是40分,再没有更低的分数,我当然是其中之一,以后虽然没有再考语
文,但是语文这个关远没有过去,拿近年来说,不少场合要你讲点话或是让你题词,
我只能极力推辞,而主持人则很难谅解,这时总使我想起中学语文老师出了题我觉得
无话可说的窘况。
2.刚到北京大学教课的经历
我于195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直到1977年,前后26年主要是教课,
最初教了两年普通物理,以后开了两门课,一门是固体物理,一门是半导体物理。早
在刚回国后为上课作准备时,作过一次试讲,45分钟的讲课就被助教提了10条批评意
见,院系调整后,特别强调教学要十分认真,所以当时我教普通物理,每周上三次课
,备课足足要用50到60小时,这虽然有点过分,但是经过两年,确使我对课堂教学获
得了不少锻炼。现在听别人作科学报告,事先没有下功夫,让人听不懂,就会想到课
堂教学的锻炼很重要。
我开设固体物理课是从碰钉子开始的,我初回国时正值思想改造运动时期,系里
要我和当年三名研究生商量,给他们开一门课。因为我在国外时研究的主要是固体的
问题,我建议讲一门固体物理。他们听过介绍后干脆说,听起来这个课没有啥意思,
首次开固体物理课的尝试,就这样碰了壁。其实这样一门课应主要包括什么,我也不
清楚。经1953年至1955年,先后给几个研究生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人员两次讲
课,并结合专业建设才形成了一门比较系统的大学课程。半导体物理课的开设更是没
有蓝本可以遵循,连综述性的文章当时也很少。所以第一次在学校开课,是由中国科
学院物理研究所王守武、洪朝生、汤定元和我各依据自己熟悉的一点知识讲九个学时
拼凑起来的。回顾起来,开设这两门课最大的收益者恐怕是我自己。
3.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经历
我在北京大学的年代中,基础研究由于种种干扰始终没有搞起来,我的研究生涯
中断了近30年,1977年我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这时身在研究所不作研究
道理难容。但是,研究中断了几十年,自己年龄已近60,研究工作怎样才能做得起来
呢?我当时想,科学家老了会掉队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知识老化,特别是基础理论
和方法跟不上发展,二是由于地位容易脱离第一线的具体工作,以致自己原来的老本
行也会逐渐忘记。我要把几十年基础理论的发展认真地补上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我
拿定主意,承认这个局限性,只去做自己能做的工作。但是要坚持自己动手做第一线
的具体工作,我这样做已十多年了,总算多少做了一点工作。当然,我的知识在广度
和深度上还有局限性。
4.推着自行车上任的所长
1977年深秋,金风送爽。一位年近花甲、身着夹克衫、脚登便鞋的老人推着自行
车步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的大门。门卫望着眼生,上前拦住了他:
“同志,您找人么?”
“哦,不。我叫黄昆。”老人轻声回答,“是来半导体所工作的。”
“黄昆!您就是我们新上任的所长?”此情此刻,门卫居然愣住了。
“黄昆”这个名字,在科学界、特别是物理学科系统如呜雷贯耳。打倒四人帮后
,为促进科学事业的快步发展,黄昆先生从北大调入半导体所任所长之事,早已传遍
了院内的各个角落,人人都盼望着早日见一见这位具有世界声望的优秀物理学家。当
然,在常人的眼中,“名人”应该是西装笔挺、皮鞋锃亮的,头一天上任,至少要坐
着小轿车到所里来……谁也没有想到,眼前的黄所长竟是那样的朴素无华、平易近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__ ︵ __╰╨╯║ ║ ╱╫──╫── ║╭╖╟╨╫─╮/╭╨╖║-╫─(╰╰ )
/_ )/_ ( ╯).║ ║╱─║ ╰───╯╙╯║ ║ ╱║ ║║╱ ╮ ˙╱
__)·╱ __).╲° ║ ─╯~59.66.118.88~╭╯ ║ ╙─╨╯ ╰-─╯
※ 修改:·vickyyj 于 Jul 7 13:51:18 修改本文·[FROM: 59.66.174.160]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4.16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