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rwei (爱你·久子...读书学习),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量子物理百年回顾·D. Kleppner & R. Jackiw(4)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2月12日18:24:1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量子力学要点
  伴随着这些进展,围绕量子力学的阐释和正确性发生了许多争论。
玻尔和海森堡是倡导者的重要成员,他们信奉新理论,爱因斯坦和薛
定谔则对新理论不满意。要理解这些混乱的原因,必须掌握量子理论
的关键特征,总结如下。(为了简明,我们只描述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基本描述:波函数。系统的行为用薛定谔方程描述,方程的解称
为波函数。系统的完整信息用它的波函数表述,通过波函数可以计算
任意可观察量的可能值。在空间给定体积内找到一个电子的概率正比
于波函数幅值的平方,因此,粒子的位置分布在波函数所在的体积内。
粒子的动量依赖于波函数的斜率,波函数越陡,动量越大。斜率是变
化的,因此动量也是分布的。这样,有必要放弃位移和速度能确定到
任意精度的经典图象,而采纳一种模糊的概率图象,这也是量子力学
的核心。
  对于同样一些系统进行同样精心的测量不一定产生同一结果,相
反,结果分散在波函数描述的范围内,因此,电子特定的位置和动量
没有意义。这可由测不准原理表述如下:要使粒子位置测得精确,波
函数必须是尖峰型的,然而,尖峰必有很陡的斜率,因此动量就分布
在很大的范围内;相反,若动量有很小的分布,波函数的斜率必很小,
因而波函数分布于大范围内,这样粒子的位置就更加不确定了。
  波的干涉。波相加还是相减取决于它们的相位,振幅同相时相加,
反相时相减。当波沿着几条路径从波源到达接收器,比如光的双缝干
涉,一般会产生干涉图样。粒子遵循波动方程,必有类似的行为,如
电子衍射。至此,类推似乎是合理的,除非要考察波的本性。波通常
认为是媒质中的一种扰动,然而量子力学中没有媒质,从某中意义上
说根本就没有波,波函数本质上只是我们对系统信息的一种陈述。
  对称性和全同性。氦原子由两个电子围绕一个核运动而构成。氦
原子的波函数描述了每一个电子的位置,然而没有办法区分哪个电子
究竟是哪个电子,因此,电子交换后看不出体系有何变化,也就是说
在给定位置找到电子的概率不变。由于概率依赖于波函数的幅值的平
方,因而粒子交换后体系的波函数与原始波函数的关系只可能是下面
的一种:要么与原波函数相同,要么改变符号,即乘以-1。到底取谁
呢?
  量子力学令人惊诧的一个发现是电子的波函数对于电子交换变号。
其结果是戏剧性的,两个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其波函数相反,因
此总波函数为零,也就是说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的概率为0,此即泡
利不相容原理。所有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包括电子)都遵循这一原理,
并称为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包括光子)的波函数对于交换不
变号,称为玻色子。电子是费米子,因而在原子中分层排列;光由玻
色子组成,所以激光光线呈现超强度的光束(本质上是一个量子态)。
最近,气体原子被冷却到量子状态而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时体
系可发射超强物质束,形成原子激光。
  这一观念仅对全同粒子适用,因为不同粒子交换后波函数显然不
同。因此仅当粒子体系是全同粒子时才显示出玻色子或费米子的行为。
同样的粒子是绝对相同的,这是量子力学最神秘的侧面之一,量子场
论的成就将对此作出解释。

--
┌────────────────┐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
└────────────────┘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