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金牛座~好运haha),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为了少数探险者──也说大学教育(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6月20日11:47:0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E_bulletin 讨论区 】
【 原文由 TeacherZhang 所发表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为了少数探险者──也说大学教育
张德

  最近看到两篇讨论大学教育的文章:“你们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吗”以及“观光,
还是探险?——从《费曼物理学讲义》的诞生谈起”。其观点的差异令人深思。

  我想说:一个具有科学家素质的工程师会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然而一个只
有工程师素质的科学家却不可能成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虽然多数学生毕业以后
不会成为科学家,但是如果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实行低标准,就很可能使少数学生
丧失了成为科学家的可能。看上去,这是牺牲了少数照顾了多数,然而其后果却
是不堪设想的。

  科学家的主要使命,是对未知世界的创造性的探险。这些少数的探险者,是
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没有了这些“少数”的“多数”,只是没有未来的
“多数”。费曼曾说:“讲授这门物理课,是着眼于你——读者将要成为一名物理
学家。当然,实际情况并不都是这样,但是每门学科的每一位教授都是这样设想
的。”我觉得费曼的话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低层次的教育对天才更是一种损害。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时,深深感到缺
乏现代数学知识造成的困难,不得不向朋友求助。如果爱因斯坦早一点接触看上
去并不实用的非欧几何,相对论的诞生也许会更早些吧。
  我是攻读计算机科学的,在开始研究工作之后,常常觉得数学基础不够,不
得不重新自学。上大学的时侯,教师往往认为多数学生以后是程序员而不是研究
员,数学的作用还不如象C语言这样的编程技术重要。数学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
也是只注重介绍现成的定理与结论,而略过了复杂的推导过程和思想方法。上课
考试都容易,自然皆大欢喜。现在想想,却对当时的盲目无知追悔莫及。在计算
机科学的研究上,数学系毕业的学生的实力一般高于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因为
数学系的学生顶多自学一周时间就能掌握C语言,而计算机系的学生要想靠自学
掌握“小波分析”之类对研究极为重要的数学理论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是头破
血流还不得入门。为什么?因为他们学习的黄金时间已经被浪费在地低级的琐碎
的编程技术细节上,而没有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头脑恐怕已经迟钝了。
  冰心生前曾经针对社会上流行的“无农不富、无商不活、无兵不安”的说法
提出“无士则如何”的问题。士,就是知识分子,而科学家是知识分子中的先锋。
今天,有必要再问一句,人类失去这些少数的探险者,世界将会怎样?
2001年6月19日
附录一:
你们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吗
赵凯荣
  ……林多梁教授曾对中国几所名校的物理系有过一个批评,他说,所有这些
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物理学教材比美国的教材要难得多。他的问题是,
这些教材就是从培养职业物理学家的角度看也是很难的,难道你们的学生将来都
要成为物理学家吗?校方的回答几乎也是不约而同的:这些学生将来大多数要从
事中学物理学教学。林教授对此不能不大摇其头:这样一来,对那些将来要成为
中学物理教员的学生来说,这些教育能不难吗?能不苦吗?能不感到负担重吗?
有这个必要吗?
  ……
附录二:
观光,还是探险?
——从《费曼物理学讲义》的诞生谈起
关 洪
  ……
  ……针对拉丁美洲看到的那种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费曼曾
经指出,学习物理学有五个方面的理由。他的意思简单说来:第一是为了学会怎
样动手做测量和计算,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第二是培养科学家,他们不仅致力
于工业的发展,而且贡献于人类知识的进步;第三是认识自然界的美妙,感受世
界的稳定和实在;第四是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的求知方法;第五是
通过尝试和纠错,学会一种有普遍意义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
  由此可见,在费曼看来,学习一门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学,并不是单纯为了
将来的具体应用。运用科学知识来制造产品,即把科学当做生产力的一部分,只
实现了它的一种较低层次的价值;而一门物理课的设立,主要也不是为了后续课
程或者将来工作的需要。在《费曼物理学讲义》全书最后的结束语中,他曾经这
样说过:“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你们参加考试做准备——甚至不是为你们
服务于工业或军事做准备,我最想做的是向你们给出对于这个奇妙世界的一些欣
赏,以及物理学家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相信,这是现今时代里真正文化的
主要部分(或许有其他学科的许多教授会反对这一点,但我相信他们是完全错误
的)。”……
  ……
  近来国内有一种意见,认为基础物理学的教学应当着重为读者后继课程的学
习以及了解现代物理的发展,准备这样那样的一些“窗口”,并且以此作为编写
有关教材的一条根本原则。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对于教学计划的施行,前后课程
的衔接等等,都是大有好处的。任何一门成功的课程,都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
达到这样的效果。问题是,把这样一项要求,当做编写教材的目的或出发点,那
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对比费曼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这两种主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别。费曼
的确出色地运用现代的观点来讲解基础物理学的内容,但并不追求大量引用现代
物理学进展的例子。通观《费曼物理学讲义》,我们看到在第一卷里,讲到了颜
色视觉和音乐声学;而这些都是直到本世纪初的普通物理学教材里的常见论题,
后来被当做陈旧的内容精简掉了。在第二卷里,又提到古老的单极电机,以及挂
在天花板下的成排灯光对地面照明的均匀性等极为“经典”的例子。由此可见,
费曼并没有刻意营造通向现代物理学成就的“窗口”(虽然对他说来,这样做一
点也不困难),而是着眼于物理学处理疑难的各种理论方法,以及它在解决各种
不同性质的实际问题的威力,而不在乎所涉及到的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论题。譬
如,颜色视觉问题,本质上是自然界所运用的一种极不完备的谱分解,在方法上
有其特独之处。这方面的内容除了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如彩色电视,电脑分色等)
之外,对于了解人类感觉机制和有关的哲学分析,亦有重要的意义,确是值得在
物理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比方说,一位旅行者去到一处陌生的地方。他需要知道这个地区的各个交通
进出口和有什么观光景点等等。旅游手册一类的出版物,就是介绍诸如此类的各
种“窗口”的。不可否认,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这种出版物;它的应用面,自然是
很广泛的。但是,如果把一门基础科学的教材,定位在这种观光手册的层次上,
就不免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因为,这里所说的“窗口”,指向的都是已经发现的
领域;而科学工作的主要使命,则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一位物理学家,决不能囿
限在已知领域内的漫游,而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创造性的探险上,对进行探险
的科学家说来,更加需要的不是指明各种已知“窗口”的观光手册,而是掌握如
何在沙漠或者丛林中辨别方向,寻找水源,开辟道路以及发现新的自然物种和人
文古迹等等的基本能力。事实上,物理学上的历次重大发现,大都不是简单地沿
着过去的成功方向继续延伸而取得的;很难预料,下一次的突破将以怎样的具体
方式出现。所以,基础物理学的教学必须像费曼所说的那样,以最本质的内容为
主体,而不宜一味追求新花样。各个科学、艺术和体育门类的无数实践都证明了,
最重要的是基本功,然后再是花样。如果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过分强调那种同
现存现象相联系的“窗口”的作用,对于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就很可能会
发生偏差。
  也许会有读者这样想:毕竟,对于多数毕业生,只要一本观光手册就足够了;
探险家只是少数,而在教学中照顾多数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从另一角度来讲,
如果在基础课程里不着重讲清楚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以后就很难再补救了。所
以,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必须坚持高层次的要求;不能够因为多数学生将
来不会成为科学家,就放松这方面的训练。费曼在他的《讲义》第一卷的“引言”
一节里,开宗明义地指出:“讲授这门物理课,是着眼于你——读者将要成为一
名物理学家。当然,实际情况并不都是这样,但是每门学科的每一位教授都是这
样设想的。”我们想,也就是这个意思。
  费曼在他的《讲义》结束语里,接着前头所述的那段引文,所讲的最后一句
话是:“也许你们将不仅对这种文化有所欣赏;甚至也有可能你们会要加入到人
类理智已经开始的这一场最伟大的探险当中去。”此外,在他逝世前后出版的两
本被认为是他的自传体故事集的副标题,就取为“一名好奇角色的历险记”。的
确,费曼把他的生活,特别是他的科学事业,当成一次又一次不倦的探索;他的
教学活动,就是要把这种勇于探险的精神,传授给下一代。费曼把他的一生,献
给了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亦深深地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
  ……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