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semiconductor),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大学教授:低级知识分子(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03日17:57:4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中国报道周刊 http://www.mlcool.com
文/马俊华
大学首先不是一个什么知识的殿堂,而一个生活世界,一个名利场所,学术可以是
一种口耳之学,教授可以是一群禄利之徒。
很小的时候,我就崇尚知识,喜欢读书。那时候,大学教授在我眼里自然就是知识
的化身了。我无法想象大学教授该是一副什么样子,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偶尔看着
周围灰头土脸的乡民,我觉得大学教授过的是一种高贵的生活。可如何高贵?我也说不
明。读中学时,听到人家说班上某某某是“高知”家庭出身,就非常羡慕。“高知”是
高级知识分子的简称,可什么叫高级知识分子呢?我也不清楚,反正身边的老师都不是
高级知识分子,可见,高级知道分子是最高级别的知识分子了。
以后,我上了大学,而且是一所名牌大学。报到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觉
得前方一片阳光,一个全新的生活向我敞开了。开始上课时,不管看见哪一位任课老师
,我都带着一种仰慕的眼光,这样,即使长得丑的,在我的眼里也都很漂亮。可不久之
后,这种态度就转变了,这首先是从看不惯他们的言谈举止开始的。很多老师虽然是大
名鼎鼎的教授,可讲课水平很差,有的口齿不清,有的形象猥琐,有的知识贫乏,有的
头脑混乱……于是,同学们就开始在背地里说老师的笑话和坏话了。由此,我也开始对
大学有些失望了,觉得大学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是知识的海洋,而是一个实实在在
的行业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很多课程都枯燥乏味,没啥意思,学生抵触很大。这里面自然有学
生的无知,但更多的则是课程本身的毫无意义,可学校照样强迫学生学习。没办法,大
家就开始逃课了。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想学点真知识,由于这种渴望在课堂里无法满足
,大家便在私下里拼命读杂书。社会上鼓吹什么,小圈子时崇尚什么,我们就读什么,
可以说,大学几年,我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靠自己读杂书积累起来的。至于专业,说实话
,离开大学时我懵懵懂懂。好在自己上过完整的通史课,对专业的轮廊有一个大致的印
象。
在大学里呆久,就明白,大学教授首先是一种职业,一个谋生的饭碗,和高贵的生
活没有必然的关系。大学教授也活得很累,评职称、接受教学评估、申请学位点等等,
都是他们这种职业必须走过的关卡。这些关卡最后都要和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关联,影响
到自己的工资、住房等实际待遇。要通过这些关卡,自然首先得有学术成果,学术成果
就是论文和专著,过一首关卡该拿出多少篇论文,多少本专著,都有明确的规定,就连
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杂志和出版社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大家就得争相写书作文了。可
脑子里哪有这么多的学术观点要写出来呢?没办法,很多人就得东凑西拼,粗制滥造,
甚至偷盗剽窃,强行敷衍成篇。可中国哪有这么多的杂志和出版社能容纳这么多的稿子
呢?实在是狼多肉少!没办法,大学教授们就得四处托人求脸,花钱买版面,或自费出
书。由此可知,那些白纸黑字的文章和著作就不再神圣了。有的大学教授年纪轻轻就写
出了几十本专著,可这些书从其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死亡了,甚至根本就是一个死胎,最
终只能是一 逊 纸。所以,很多文章和著作并没有什么内容,只能让读者从中看到对付
关卡的匆忙和紧张。
由此可见,知识这东西也并不就是智慧,更不一定就是力量,完全可以是一人书本
来到书本去的“自洽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游戏就是和稀泥的玩意。只要你经
过几年的教育,就能似是而非地知道一些观点和术语,然后就胡乱组织,以讹传讹,甚
至可以一辈子搞知识骗局,自欺欺人实属正常,可见,知识不一定能指导生活,而且完
全可以和生活毫无关系,最多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教书谋生,这样,一个大学教授可以
同时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傻子。
光是伪造学术成果也不行,还要结成一个人际圈子,这样,才有人投你的票,捧你
的角。要结成一个人际圈子也不能单凭志同道合,照样要拉关系,送礼品,搞交易、立
门派,打打杀杀,拉拉扯扯。可以说,社会上有的不良习气,大学教授一样也不少。这
样说来,大学首先不是一个什么知识的殿堂,而一个生活世界,一个名利场,学术可以
是一种口耳之学,教授可以是一群禄利之徒。如今是教育的时代,即劳动技术化知识化
的时代,中国自然也离不开教育,因此,学校就有存在的充分理由,这同时也是大学教
授这种职业存在的充分理由,大学教什么?不过是教你一点混饭吃的手艺罢了。
当然,大学教授里也有一些真正的优秀分子,他们热爱学术,热爱知识,不仅天赋
极好,非常规范,真正能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写出的文章和著作,是非常严谨
的,可以说,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可以负责的,让人读了不仅能了解到比较准确的
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上升成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可惜的是,这样的大学教授太少了,
真正是凤毛麟角。而且,在我的花名册上,这样的大学教授大多已经过去了,像冯友兰
、朱光潜、刘大杰、郭绍虞、王谣等等,因为有了这些人,学术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知识分子圈子还保留着诚实劳动的品质。
可怜的是,我是没有能力当上这样的大学教授的。毕业后,我就进了一个末流文化
单位,从事出版图书的所谓文化工作。自然,这种工作是稀里糊涂、枯燥乏味的,只对
每月的工资来说是比较清楚的、富有意义的。有时候扪心自问,和老家那些农民相比,
自己身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除了满脑子的似是而非的知识和观念,自己又有什么独特
的呢?说穿了,不就是因为生活在一个讲究知识和观念的社会里,而自己因为懂得一些
糊里糊涂的知识和观念,而过上了一个比农民宽裕一点的实利生活吗?除了这个,自己
身上还有哪一点东西比农民高贵呢?仔细看看周,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一辈子不就是这样
活着的吗?可能,这就是知识分子的真相!可它和我早年的幻觉实在反差太大了。想到
自己当初听到“高知”时那种崇敬的心情,心里确实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所以,我就自
嘲地说,自已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而是一个“低级知识分子。”可一旦回到老家,
那些农民却都带着羡慕的目光看着我,好像我真的有什么出息似的,我想把自己的真相
告诉给他们,却担心他们听了会感到困惑,觉得我神智不正常了。当他们问我回北京后
干什么的时候,我想调侃地说:“过完春节回去后,我就要忙着种地了。”可我又怕他
们觉得我不严肃,不尊重他们。没办法,我只好露出了知识分子的“高贵”腔调,说了
一些比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更显精英的话来,中间还夹杂着几个术语。这样,他们
自然便听得不太懂了,便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果然念过大学,说话就是不一般,能做
大事情。”这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与其说我的话是出自一种虚荣心,还不如说是
维护羡慕者的美好信念。多少善良的谎言,对羡慕者具有如此大的支撑作用!从这个谎
言里我突然明白了:“低能知识分子”是个什么东西?就是用来糊弄老百姓的。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