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五月, 我从江南走过),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本科生谈教育(6)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y 11 16:53:01 2000), 转信
(六)
看到这里又开了一个新版,很是高兴。因为这个版早就应该存在了。在酒井待了两
年多,一直有一些这方面的话想说。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风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狭义上的学风建设问题。它牵
涉到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很多非我们自身能解决
的问题。所以,要谈学风问题,就不得不先谈谈学风存在的环境。
首先,我认为,清华计算机系的整体情况在国内确实可以算作是一流的了。教学、
科研等方面的实力,确实不是其它兄弟院校可比的。我们系的特点是生源好,基础课比
较扎实,科研方面在国内还算比较有水平的。大家之所以或高考或保送辛辛苦苦来到酒
井,其实也就是因为看中我们系的实力。可以举几个我自己遇到的例子。一个是去年我
去复旦的计算机系看了看他们的课表,不比不知道,发现他们的课程设置明显偏向软件
方面,而且是特别偏向应用。我们系与之相比,软硬件课程基本平衡且全面,尤其在基
础课阶段,基本上要比别的学校多半年到一年的课程。(比如很多其他学校的数据结构
都是在大二上学期学的,而我们要到大三才学。)另一个也是去年,实验室来了一个临
时帮忙调试硬件的研究生(中科院)。他本科不是在清华念的。他看到我在复习信号、
系统分析与控制这两门课,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那里,这些基本上都不作重点
要求,有的根本就不开这些课。(想想也是,编M$的东东用得着这些知识么)。当时感
触很深,才明白自己的条件是多么的好。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我们系做的还可以。
但是,所谓还可以,是指针对旧的教育体制条件下的还可以,是指相比国内院校还
可以。所以,大家也很少会去外校读研。而这几年,师兄们大量去海外求学,恰恰反映
出我们同世界一流相比,还差得很远。
我们的学风不能令人满意,这是每一个酒井人都必须承认的现实。现象我也不想多
说,因为我自己的所谓学风似乎也不在好的一类。但这样的学风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想想自己进清华之前的设想,和这几年的生活,我必须说,我们的学风有问题,我们的
教学体制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实践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体制,究竟是要培养什么?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诸
如学风等等问题。因为在清华,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基本上并不能构成学风问题。作
为从全国各地来的胜利者,我很少看到清华的同学不求上进(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与
其他学校相比)。所以在清华出现了学风问题,一定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我们所看到的是,从大一到大四,年级越高学风似乎越差。有人把这完全归咎于学生自
身的放松要求,我认为在清华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我认为大多数同学在年
级高了以后,反而由于有了一种紧迫感而更加努力。那么,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学风是什么?学风就是成绩?学风就是上课?学风就是作业?学风就是考试?
旧的教育思想对这个问题给以肯定回答。
新的尚未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思想对这个问题给以截然相反的回答。
我们还是来看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吧。
大一的PASCAL语言课,若干年来集训队的同学的平均分肯定要低于90分。而班上90
分以上的大有人在。这些集训队的同学刚刚经过高三一年的脱产训练,这一年的编程数
量远大于一般同学5年本科的编程量总和。而质量,就更不必说了。(我这里不是想说一
般同学的坏话,只是的确很多同学到毕业的时候也未必就能编出集训队同学中学水平的
算法型程序)。
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计算机竞赛的同学,大多在班上排名不很靠前。参加ACM并获得世
界好名次的同学,数据结构的平均分大概只有83不到。更有甚者,一同学所交的数据结
构实习竟然由于独立思考,有新创意被判了1分。(该老师事后承认纯属误判。)这些同
学所以在各种竞赛中取得成绩,决不是靠什么小聪明,而是凭借扎实的程序和算法基本
功,以及严密的逻辑分析和大胆的创新能力。
我们只能认为,清华计算机系是如此之强,只需要派中等程度的同学就可以在世界
领先了。
难道真的是这样么?
答案不言而喻。
在我们的寝室里,几乎听不到任何关于算法等专业方面的讨论。牛人早已超越了需
要讨论的阶段,自己在发展着自己的能力。一般同学则淹没于各种课程、作业考试之中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真正提高自己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能力。
所谓学习了多少门课程,又有多少是真正理解和能够运用自如的?
同学们聊天时经常谈到所谓作业和实验的无聊。计算机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怎
么可能是背几个一百年不变的概念,做几个自己看了都觉得可笑的实验,考几次兼作点
名用途的测验就能够掌握的?老师也教得很辛苦。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手段存在着很大
的问题。
我们的教材中,比较新的反而是高等数学!而所谓的计算机教材,不是八十年代的
存货,就是n年以前的了。计算机飞速发展,学科更新极快,国外教材一般2、3年就要换
一次。大家只要看一下影印版教材就可以知道我们的教材是处于什么状态了。比如《操
作系统》,91年写的,那个时候NT都还不存在,线程的概念基本上就没有提。
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有没有水分,有多少水分?讲讲我的例子吧:上一个学期,
有一门课实际上从未上过课,也没有交过作业,甚至实验报告也没有做。考试之前复习
了一天,就全明白了,结果得了92分,是我上学期所有课程里分数最高的。J我不是牛人
,成绩不过排班上十几名。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看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大量
的冗余和浪费。无谓的消耗了同学的大量时间。无怪乎不少同学要么不去上课,要么上
课就睡觉。
计算机学科,强调自学能力,强调一辈子的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能力。大部分同
学其实并不需要老师照本宣科。事实上,大家一致公认的是,基础课的老师才是真正是
认真备课的了。我现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在看影印版的教材,很少听课,倒
是在上课的时候学到了东西。相反,很多同学都认为听老师讲课等于没听,还不如自己
看书。既然上课并非必要,有什么理由要求同学们放着宿舍不睡去到教室里睡觉呢?
我的观点:现有的课程目录可以不变,专业课课时减少2/3,基础课课时减少1/2,
多采用清华影印版教材。多出来的时间一半用来做Projects,一半用来给学生自由发展
兴趣。基础课强化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专业基础课采用"实物"考试法,专业课取消考试
,完全采用Projects之类的平时训练评估。评分体制一定要采用ABC制,在这一点上我们
已经落后于不少国内其它大学了。
要熄灯了,先说这些。
--
MORE CONNECTED.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