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五月, 我从江南走过),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本科生谈教育(10)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y 11 16:54:45 2000), 转信

(十)
这里是一段对话:
A:下面谈谈我对hox所言那种"清华精神"的看法。不容否认那是一种好的东西,甚至可
以说有一种美感在里头,但是这并不表明今天的清华就是不好的,今天的清华人就比当
年低了一等。几百年前,只有象牛顿这样的贵族人士才有可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实验室
什么的更加是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而今天的科学只有那些真正造福普通百
姓的研究才是最有前途的研究,也许那个时候科学家比现在要尊贵得多,精神上自由得
多,科学对他们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和兴趣,对今天的科学家则更多的是一种职业,但是
到底哪一种科学是更值得推崇的呢,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
B:我认为你对科学的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也就是说,你这种观点并非是现在科学界普
遍接收的观点。即使不用美国很明显的科学和工程之分(或者是ScD与PhD之分,呵呵,
很多学校的工科只授ScD,理科才授PhD),你也应该了解在科学各专业的学生中,以追求
科学本身作为从事科学的目的的人还是占有很大的成分,甚至是主流的。你大概看过湖
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那序言中写的就很明白,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从来就不是
实用,而是对自然界未知领域的无限探索和接近。这点很好得说明了为什么PhD之所以叫
作哲学博士,根据欧洲的传统,哲学是研究一切形而上的,也就是超越于物质实利的问
题的学科。我想现在美国学校授予工程学生科学博士而不是哲学博士,可以作为一个旁
证,就是说仍然认同科学和工程在追求的目标上的重大区别,哲学之于科学,就象科学
之于工程的关系。如果真要比较的话,确实是前者在精神高度上要高于后者,这也是西
方文化中不争的事实。无可否认,现在的科学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都是所有人可以平
等地追求的目标,但这不等于说科学的目的就因此而改变了,就好比过去的贵族政治到
今日的政客治国,人的范围广了,目标仍旧是一样的。你认为今天科学发展的动力就不
是对人类理性所能够理解的领域的挑战,正是你立论的最大错误。事实上,美国这种相
对实用主义的风气已经对其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了,美国学术界申请科研经
费的方式中强烈的竞争和功利因素与欧洲的研究所方式之间的差别,在各个学科最理论
性的研究中表现得很清楚。比如纯数学,理论物理学,生物中的进化,生态学等等,欧
洲仍然占据着和美国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更不用说哲学,艺术一类的东西了。今天
的清华,由于工科占据了主流,所以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异常欠缺,一切东西都要用有
没有实利来衡量,当这点只限于工科学生在思考自己专业内部的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是
有益的,但一旦把这种想法推广,成为了你们评判一切问题的价值标准的时候,就是非
常可怕的现象。就比如你现在吧,你用工科的价值因素来套用到理科上,错误地描述了
科学发展的方式,如果你掌握了国家的科研经费的分配的话,你自然不会支持那些研究
纯理论或者是纯理解性的方向,那样的话,你的行为就是阻碍了科学本身的进步和人类
理解力的发展。当你再进一步把这种价值观念推广到社会上其他事件上,你就会否认抽
象派艺术家,哲学家,宗教活动家,一部分文学家,社会学家,印第安人……存在的价
值,或者是强迫他们按你的价值观念去行事。你想一想,那会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今天
清华缺乏的,就是这种超越暂时的物质利益,站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看待人类社会进步
的思考方式,所以也失去了作为一所真正的大学,也就是人类精神价值的载体的功能。
按这种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对人类的长期发展造成危害。我跟你提过,美国总统
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从来是以科学家为主的,这就是因为工程师在判断社会发展的长
远问题上带有无可避免的天生的不足,这种不足则起因于其判断问题的实用性角度。而
人类的发展,无数历史和文化的兴亡都证明了一点,就是任何一个光辉的时代和文明都
有其衰落的一天,如果不能超越那暂时的物质上的辉煌来看待问题,则必然会走上同样
的终结。不能够承担这个重任的清华,就是一个缺陷的清华,也永远无法和过去的清华
比肩。
A:旧时的清华也许人文日新,也许学术风气浓厚,可是他们并没有能够阻挡住日本的入
侵,没有能够避免美丽的清华园成为日军的养病所。中国的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了
一个启蒙大众,救亡中国的责任,这是与其他国家的大学很不一样的,钻到象牙塔里面
搞研究从事实上来说,是逃避了这个历史的责任。解放后的清华大学工科一枝独秀,似
乎纯粹的学术风气淡化了,可是她所培养的历届毕业生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得中
国下一步的发展有了广泛的基础,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终于开始向工业化
过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都应该为我们的学长们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感到自豪。可以说,
清华是以自己的牺牲勇敢的承担了历史的使命,这种丹柯式的精神远比旧式的独善其身
要有意义得多。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我对于解放后的清华的爱更加甚于对解放前的清
华的爱,而且相信今天的清华也必将被后人怀念。
B:这点上你浑淆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知识分子从来就没有直接领导过改朝换代的斗争
,所以旧中国的落后跟清华是不是工科大学没有任何联系。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的工业
化提供了一个环境,所以工科毕业生才能够施展其才能,而在旧中国,工科学生能做的
也只是在可怜的民族工业中惨淡经营。过去的北洋大学,南洋大学都是工程师的摇篮,
为什么就没见到他们所谓的"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呢?为什么反倒是清华这样一个文
理工农法兼具的综合大学,不但承担了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学科人才的你所谓的启蒙
作用,更涌现了朱自清,闻一多这样民族大义,千秋凛然的气节的典范,同时还培养了
很多共产党的骨干,如姚依林,宋平,乔冠华,胡乔木,吴晗,蒋南翔之类。在那种制
度下,我认为清华在梅校长的带领下,是最出色地达到了一所大学能够起到的对社会,
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作用。当然,如果这就被你称为是钻到牙塔里搞研究的话,我不
知道在你眼中清华的毕业生侯德榜,孙立人等等又算什么了。叶企孙在卢沟桥事变之后
在天津租界制造电台炸药供应抗日救亡运动又何如了?你这句逃避历史责任的话,未免
是太过分了,简直就是对清华大学这个名字的侮辱!!!(很抱歉我的意气用事,但我
对这种说法实在无法保持冷静)
我已经重复过多少次了,清华这种自戕是没有任何必要的,清华解放前的工学院已经是
很强的一个了,有着国内很多最新的专业。清华完全可以在保留其它学院的前提下发展
工科。而工科化了的清华,在承担了一部分的使命时,却放弃了其他更多的也是对一所
大学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真正的知识分子(我这里是用的西方的现代定义,只指那
种对社会良知,人民所认同的精神价值,国家民族命运发展不断反思和承担交流,影响
的责任的人)。解放后的清华,是舍本逐末了,我看这才是放弃了清华的历史使命。工
程师什么学校都可以培养,他们也不需要负起我所说的知识分子的责任,但为了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却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的存在,只有他们才能够为人们说明现
存制度的缺陷和提醒人们保持永远追求更好的制度的热忱。大学之叫university,其词
根来自univeral,就是说要涵盖一切,清华忘记的,就是大学的根本所在。丹柯是用自
己的心灵为愚民照耀了通向理想和光明的道路,请问清华的工程师们建好了工厂大楼就
自然而然让人民知道了前进的方向么?你这种煽情的比喻未免太不相干了吧。我倒是看
到北大一力想承担所有的知识分子的责任(尽管实际上其他一些学校如科大也在分担不
过没有北大五四的道统喊起来那么响亮罢了),他们虽然实际上没干出什么来反倒被世
人更普遍地认识。你妄想让后人怀念工程师的清华,简直就是对历史发展和普通人民的
心理没有任何的了解。你看一看人类五千年文明史,有几个人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和言行
而被历史学家和人民记住的。放弃了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人,就象北大在大多数情
况下指责清华人的那样,是无法指望社会记住他的。你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好好看看北
洋南洋的例子,再想想旧清华老北大为什么在人民的记忆中会有如此永恒的近乎唯美的
地位,就知道现在的清华有多大的缺陷了。
A:hox在文章中多次显露出对梅贻琦校长崇拜备至而对蒋南翔校长颇多怨言的态度,我
对此不能苟同。新竹清华大学也许理科气息浓吧,也许学生学问好吧,可是据我所知他
们多数读完书后到美国深造,因此在台湾经济发展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新竹清华大学并
没有能提供多大的帮助,反而是其他的一些学校对台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
新竹清华大学在台湾地位不是很高,与此不无关系。
B:不是台大,也不是交通大学。台湾那时候最好的学校的学生全出国了,由此证明好大
学的学生也就那么回事,不比普通学校的高明多少。只要你自愿放弃了应承担的社会责
任,不会有人记得你的存在。
你既然提起了这个话题,我倒想问问今天的清华工科学生,在祖国仍然比台湾发展落后
得远的时候,你们为什么都义无反顾地奔向了美国呢?你们既然认为理科没用,不能创
造直接的利益,只能独善其身,那么你们自己为什么也都放弃了工科学生本应该能承担
的有限的责任呢?
A:总而言之,个人对理科感兴趣并且孜孜以求并不是坏事,可是要如此看轻工科,以为
别人都是上了当而自己才清醒,则未免有些过头了吧。
B:我说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看轻工科,不只只是因为工科自身,而是因为你们工科学生
自己看轻自己,拒绝承担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自诩知识分子的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你们
拒绝承认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客观上让唯一的一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影响了所有进入清
华的新生,并且任由这种观念衍生出的校园风气损害正常的男女生交际,损害清华有限
的文科理科的思考空间。你们拒绝思考这种实用性的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
然的理解力的可能危害;拒绝思考无限膨胀的技术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挑战;
拒绝思考人类社会对精神价值的需求,用物质财富和技术来填充他们的头脑,迟钝他们
的思维,阻碍他们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你们打击,否认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存在的
价值和必要性,妄自尊大,认为只要不断发展技术和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就可以保证社
会的自主发展和进步并且试图让全部人类都相信物质化的追求要高于对精神的追求。
如果清华培养出的工科学生全是我上面说的那个样子,我想就是你看了也不免心惊吧,
但如果你仔细反思一下自己思想的深处,你能不能找到我说的那些东西的影子?那是不
是认为物质利益第一性后很自然就会过渡到的想法?我们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但更需
要健全的有思想的人。一个掌握了越多的知识或技术的人,其对社会可能的贡献或危害
也越大。所以我们才需要刻意地去补充我们的不足,尤其是思想上的偏执性。自然充分
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界之所以繁荣的主要决定因素。物种多样性越
小,这个系统就越不稳定,即使没有外部的变化,单纯内部的机制也足矣使其走上远离
平衡甚至是自我毁灭的程度。清华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工科,就是说清华学生相当缺乏这
种综合的思想素质,而我在这里甘冒工科之大不韪,正是想说明这一点问题。你们到底
是愿意学工科而以工科推及万物,还是愿意认同我所提倡的超越工科而仍事工科,就看
各自想法了。


--

        MORE CONNECTED.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