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五月, 我从江南走过),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本科生谈教育(11)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y 11 16:55:05 2000), 转信
(十一)
我也来说几句吧,这是我第一篇文章,可见若非我认为不吐不快的话我是不会发这文章
的!
大家考虑的不应只是能得到多少分,而是你学到了什么,人不止活一年,不应只是考虑
一时的泡沫一样的成绩,在将来的科研应用中,很多会应用到概率的知识和方法的,不
应只是由一门课好不好过,或称是否可以不怎么学就可以得高分来评价该课程。也许GR
E还不如概率论或其他基础的数学学科有用(指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GRE在出国问题还
是有用的。)但还不是有那许多人不懈地学着吗?几千几万个单词好背么?一部《论语
》好背吗?至少我认为比单词好背,但有赵普,只会半部《论语》,却可治大宋天下。
那么背《论语》又有没有用呢?
我是七班的,我自己也在平时感受到了数学和其他基础的学科的巨大作用,我很是推崇
张贤科老师的一句话"3+5=8你要学,但你一辈子也不一定要用到3+5=8,怎么就买桔子是
买了三加五个,而不是四加六个呢?"有时基础和素质不是可以用它的使用的程度和频率
来衡量的,现在有人说概率难学,你又如何知道不是因为你的功底不好呢?
不知道究竟年级里有多少人对课程的作用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也没有,不过我想
大家不只是想成为一个编程员吧,那样的话上清华来似乎有些浪费。一个人培训半年就
可以当木匠,但中国几千年至今为止只有一个鲁班。
照一本书讲恐怕是个人有点水平就可以了,学生不一定要到清华来,自学也可以。而且
对不同的学生不应作同样的要求,不以分数来对大家进行教育也本来就是对的,否则孔
子也就不会有"至圣先师"之誉,他也不必讲德行不及颜子,勇气不及子路,言辞不及子
贡了,他直接说分不如大家好了!
我认为清华人不应该只是讲自己为谁谁谁干了什么,而且也并非他逼你干的,你同意这
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再者,你为什么不能考虑这么做给你带来的好处呢?(如果你
真是想通过起来学一些东西--不只是知识,还有能力和素质,一种研究学习的方法与精
神的话。)我认为清华人,尤其还是一流的系里的人不应那么功利的。顺便说一句,没
有调查研究别成天胡说八道,谁告诉你他让写读书报告都是要买他写的书的?
另外对自学一事,我的看法是谁都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喂饭吃,自学不过是早晚的事,没
有必要发牢骚。而且自学的方法早掌握早受益。
对于教材和板书问题,恐怕是由于没上过李铁成老师的课的缘故,其实有时一个人的思
想,教学方法是很难有现成的东西作为载体的,别人的教材一定也适合这个老师这些学
生吗?我们来到清华学习不是也正为了学在其他的学校里不到的东西吗?话又说回来了
,他写本教材出版不又成了"买他的书"了吗?
课程好不好学有时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与其发一些缺乏思考的牢骚,不如认真地想
一想,好好学!!
--
MORE CONNECTED.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