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五月, 我从江南走过),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本科生谈教育(14)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y 11 16:56:05 2000), 转信
(十四)
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典型。记得殷老师讲软工的时候,要求大家把一个通讯录程序严格
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去实现。说实在的当时有不少同学都是在混学分,没有认真地去"小
题大做"。其实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我记得当初看软件工程的时
候书上说编码应该尽可能推迟,并且所占时间比例并不高。后来有好几次试图严格按照
这样的要求执行,均以失败告终。可见编码的诱惑还是很强的,不经过严格训练学不到
软件工程的规范要求。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以通讯录这样的小程序是达不到训练软件工程的目的的。我认为应
该实现一些功能较复杂的项目,对软件工程的原则才能有切身体会。
另外,在开发工具的选择上,我认为练习阶段应当避免使用功能比较强大的,尤其是可
视化的开发工具,因为在不熟悉基本编程技巧的情况下使用它们很容易形成随手写代码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坏习惯,而且不容易改掉。最近我看到过不少VC程序里面还有i
= i + 3这样的语句,虽然语法没有禁止你这么写,可这总不是一个熟练的C程序员写出
来的东西吧。还有相当多的代码表现出作者对基本的OO知识了解得很差,该封装的不封
装,继承关系很乱,全程变量一大堆,等等。外加对关键的变量、函数不加任何注释(
没用的注释倒是一大堆),让后来者如何读懂?
因为在高华做毕设,顺便就提及一下高华的开发模式。一般是项目来了以后,负责人之
间开个会,然后就把任务分下去。模块的划分很粗,中间的接口不明确,程序员往往而
摸着石头过河,做成个什么样再让人家来提提改进意见。学生一般是来了就学VC,一边
学一边就做东西,代码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文档是根本没有,开始阶段不考虑任何实现
细节,出了问题再返工。SourceSafe本来是个对协同开发很有利的软件,但不是让你想
什么时候Check出来就什么时候Check出来;象现在这么搞,倒不如没有SourceSafe的好
。参与一个项目的时候经常感到很恶心,因为大家给文件的取名都乱七八糟,没有统一
的格式,而且也不注明哪个功能模块对应哪个文件,让人无从下手。大家现在都在抵制
美货,可是凡此种种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中国人再聪明,老美再笨,咱们的国货也永远
敌不过他们。
--
MORE CONNECTED.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