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uller (五月, 我从江南走过),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本科生谈教育(15)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y 11 16:56:54 2000), 转信
(十五)
清华的"改革"量多而频繁,这里我把与本科生有关的笼统称为"教改",只为写时方便。
清华最有名的教改是学分制--学生入学时不知自己几年毕业的学分制。看学长的回忆文
章得知在四字班入学前不少人在《新清华》论证了学分制的种种可行性与美好前景,到
秋天这种论调就不大能听见,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倒是首届"清华十杰"。
虽然有学分制,但上课还是集中于必修课--五年下来除了体育课越选越花,没有大的变
化。上课之前四字班被拉去选课,已经指定大家都要选居余马的高数,别的课更是没有
任何可选之处,几乎总是和同系同学一起上课。几年下来,选课的条件形成倒V型。最初
总是艰苦至极地排队:从中央主楼到开放实验室。中间一段终于不用排长队了,到大五
不用选课的时候进化为网上选课,师弟师妹的时间、金钱却都蒙受巨大损失--尤其是很
多人尚没有毕业班的上网条件。
伴随学分制有些小插曲,大概94年正好是机读卡诞生的一年,所以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这
东西会有多大作用。记得刚发它的时候,陈卫老师和班主任都强调千万别丢了,曾有人
问班主任能用它干些什么。班主任说:"主要和上课有关,要划卡,据说要是丢了……就
不用上课了。"我倒对后半句不觉很惊讶,前半句吓坏了我:上课划卡可怎么旷课啊?好
在不是这样,否则马哲、社建等课座无虚席的场面一定是让人毛骨悚然。
具体课程改得最频繁的大概是英语课。第一学期的三级班要学《新英语教程》的三
、四两册作为试点,一个学期里大部分自习时间都用在背单词上,放假时颇有成就感。
到第二学期就和没有英语课差不多了,第三学期"英语提高课"更是每况愈下,英语的高
原期久久不能度过。第四学期可以和三字班一起上科英、商英,第五学期我学二外德语
,这是才知道第四学期的东西和二外是并列的,到底科英能不能抵二外我现在也没搞懂
。
95年与学生有关的最大举动就是10-12号楼被改造成新生楼,名为新生集中管理。
一眼看去,原本阴暗的楼道粉刷一新,着实是学校办了一件大好事。但据我所知,原本
四人一屋的10号楼变成六个人,学校节省了不少空间。更恶心的做法是此后的一个个夏
天里见识到的:新生楼可以在暑假里腾空,三栋楼就可以用来接待一批批夏令营之类的
组织,某些人获得不少好处。与之相伴的是每年夏天毕业生不得不及早滚蛋空出房间,
而新生也不得不在放假后待一周来等着搬家。
新生要做早操,加上课不重、人不懒,不象老生那样不愿早起,所以都吃早饭。全
校新生一集中,老生在八食堂吃早饭的难度就骤然变大。好不容易爬起来,还得排很长
的队。再往后在几点起床的问题上几度反复,不时领略到新生的威力。
四字班大一时还规规矩矩地在东操和西操做早操,但东操一整修,场地就不够了。
于是师弟师妹的早操改为长跑,总是早早开始早早结束。经常是"再做一遍"的同时,食
堂里已经挤满了人,清华的早操和广播可真够幽默。而且东操对普通同学加了太多限制
,等到七字班新生运动会成为"拥抱大地的""赤足运动会"时,我简直对这种幽默都笑不
出来了。
六字班来时是首次入学就军训,加之此前五字班开校内军训的先河,不少人对不能
安睡甚为不满。很多人指责从六字班开始,在食堂打饭时需要排队的规矩被破坏了。也
许有"一代不如一代"的理论基础,但我想他们没有直接接触学长,而是一身军装地同时
挤进食堂,没有排队的习惯也可以理解。留在我自私的记忆里的就是吃饭洗澡都成为无
比困难的事情,而踢球的场地问题也难以解决。那时棒球场的活动还不多,于是我们计
42就傍晚时分等军训结束去那里的"草地"踢球。那些草根对技术好的人来说十分讨厌,
但对我这种只会瞎跑的糙人倒影响不太大,只是感觉很有乐趣。
这一年里没有别的鸡飞狗跳的改革措施,到97年突然变了天。我不知道六字班入学时学
校如何许下四年毕业的愿,反正七字班算是定下了学制。而初夏的时候突然有通知:下
学期的上课时间要调整。课表上有了杀千刀的11:55下课、13:10上课。不管怎么解释,
主要是因为教室紧张,这样明显的一点,校方总在回避。而最让人心寒的是,这样严重
损害全体学生与部分教师利益的重大举动竟然没有任何事先通知。恶的种子一旦种下,
累累恶果就不断结出:很多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整日作息时间混乱;下午课上睡觉甚至
逃课的人让老师也不好批评;第五节课的逃课现象之严重使人苦笑不得。四字班受影响
不算太大,但我很同情师弟师妹们。这个初夏还突然出现了"4+2",一批不太急于出国的
四字班牛人上了船。当事人比我更清楚,我就不多说。
对于酒井来说,97年初夏还有别的不幸发生,楼南边空旷的地里突然开始建新土木系馆
"何擅横楼"。配合着新的上课时间,这幢因资金问题完工日期一拖再拖的楼折磨着住在
靠南一侧的同学。大三下学期考信号前的夜里突然传来装运碎石的巨大噪音,迷迷糊糊
走进考场的经历实在太可怕。"何擅横楼"落成了一次,然后还是不时敲敲打打,似乎现
在那里已经成了一个木材加工中心--学校太体贴同学了。
到98年六字班突然成为四年毕业,他们的苦楚不是我这外人能讲清的。五字班推研
赶到了四字班之前,这也够幽默。转眼之间六字班的推研日期也一拖再拖,几届学生纷
纷心中不平,这个学制改革进行得可真是不错,还是一直没有和学生有什么交流。
到了大五,整天在教研组,连教学区到得都少了,很多新的改革都不太了解。最响亮的
是要抓学风,落实到四字班是要狠抓毕设。抓就抓吧,偏要从各个教研组推荐10%到系里
答辩,还承诺第一年要抓几个倒霉鬼不让按时毕业--米国的形式学来了,但中国的国情
下不能按时毕业意味着什么,却没有与米国对比一下。"抓右派"的定量思维方式更是让
人无话可说。
对四字班之外只知道要用少得可怜的足球场地盖"服务于普通同学"的游泳馆(跳水馆?
)--夺得奥运金牌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北操挤得象澡堂也可以理解。又听说现在教室里
都安了电铃,这下子老师不好意思再拖堂,学生幸福了很多。还陆陆续续听到博士生不
能随便转硕--哪怕你N门不及格,根本拿不到博士学位;七字班要全部读研--学生变成打
狗的肉包子。这些鬼故事一样的传闻不时变成事实,令清华学子坚定出国信念,又屡屡
开眼界、长经验值,这就是"教改"的最大成果吧。
--
MORE CONNECTED.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