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ha (等待...),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转载] 马哲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Jun 12 18:39:21 2000),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ti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ljt 所发表 】
历届马哲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要点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道德滑坡"为代价吗?
答: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总的形式是好的.但某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一些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于是
有人提出了"代价说",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道德的堕落.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 错在他认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起'道德滑坡"现象。但相当一部
分道德滑坡现象并不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必然出现的。某些道德
滑坡a.历史根源.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对外开放后渗透近来的资
本主义腐朽思想,一起腐蚀了人的灵魂.b.现实基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经济
转轨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完全,法制也不健全,使一部分私欲膨胀的人有机可乘,为达到
目的不择手段,道德滑坡.
2) 错在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及其所要求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a.所有制基础,
商品生产目的,劳动者地位和政治经济关系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b.两种经济下的道德原则和伦理原则因而不同.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的价值导向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呼唤集体主义.
3) 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曲解了恩格斯肯定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一观点.a.恶是一种否定的力量,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来
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现象不属于这种恶的行为.b.阶级社会里,由
于私有制和 阶级对立,经济利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常以"恶劣的情欲"的形式表现出来,
伴随道德堕落.而社会注意不错在对立的经济利益,人民利益根本一致.以上的论点不能成
立.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及各项制度,就能够遏止道德滑坡现象.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1.科学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经过思维加工的.反映各
种物质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
2.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有利武器.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是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物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总结和科学概括.它表明科学
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第一位作用,表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推动力量.
3. 科学也是生产力,但它不是构成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而是渗透性因素.
4.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但不是唯一的根本的动力,不能将科学技术的作
用绝对化,要反对科学技术决定论.
三.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的批判
答: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要求.因为:1.它是科学的世界观;2.它是时代精
神的精髓;3.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指导;4.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实践反复证实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并没有
过时,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它.
四.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答.一)经济结构在本质上决定两种经济的关系.1.公有制为主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经济基础,非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2.公有制经济也制约和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保证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3."经济多元化"
的说法模糊了各种经济成分应该享有的社会地位,扭曲了我国经济状况和经济结构的本质
联系.
二)确定我国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1.任何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中,只有与该社会性
质相符并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应占统治和支配地位.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只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3."经济多元化"则是把公有制
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相同的地位,不讲主体和补充.
三)影响反映其利益要求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决定
于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2."经济多元化"会产生"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其目
的是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思想。
五. 为什么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一) 矛盾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动力,它揭示了普遍联
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哲学体系.事物普遍联系
的根本内容就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就在于事物内部矛
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
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辨证法是世界观,是方法论.
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承认不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
歧和斗争的焦点.
六.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答:一) 人的自觉活动不能抹杀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1.因为支配人的自觉活动的思想
动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的自觉活
动的相互冲突构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3.人的自觉活动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
制约.所以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二)社会意识里不能离开人的自觉活动.1.首先,人类社会是人的自觉活动的产物.2.社会
历史规律是人的社会行为的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行为表现出来的。3.社会规律是一种趋
势和必然的可能.规定现实仍然离不开人们的积极活动。
七.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异同
答: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作为两种不同的规律.他们
的共同点是客观性,必然性和重复性。他们的不同点表现在:1.社会历史发展的载体是人
们的社会实践,人的意识作为一个环节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社会规律和人的意识用直接联
系,而自然规律则是在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的情况下自发发挥作用的.2.社会规律是在规
律的自发性盲目性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矛盾中发挥作用的.因此更显的隐蔽,
复杂和曲折,而自然规律完全自发盲目作用,较为单纯。
八.改革的性质目的和依靠力量
答:改革的性质:1.是中国特殊国情背景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是各项体制的改革而非根
本制度的改革.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依靠力量: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
九.社会史观观察社会的基本方法?
答:与唯心史观相反.违心:1.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强调少数人才人物的
作用.唯物: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以此为基础.2.从人民群众出发.总之,唯物史观探究
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并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结论。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