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ha (等待...),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转载] 马哲(三)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Jun 12 18:39:42 2000),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ti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warning 所发表 】
#为什么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
答:因为:1.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一切衬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本身又是具有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所具备的特征:它的客观物质性,贯穿始
终的进步性,,不断发展变化的联系和永恒性,它还是规定的社会其他领域的进步.
3.坚持以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而不是唯一标准.
#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与人民利益标准的关系.
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与人民利益的标准是统一的.
1."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涵:"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
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的三个层次包含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这三个层次是从"手段"到
"目的"递进关系.
3. 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屈于人民所有.因此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的示准是
统一的.1.应该注意:(1)警惕手段对目的异化.(2)根本的仍是人民利益标准,但在中国每
一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应注意这个根本以怎 样的具体方式体现于具体的实践之中.
#请用矛盾的观点来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
答:一.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论述.人匀应注意两点:主要矛盾和矛盾
的主要方面.1.的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
于它的存在发展,规定和影响了其它矛盾的发展.2.各种矛盾之中,矛盾的两方面发展是不
平衡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合乎中国国
情,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政策.1.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例如阶级斗争,封建残余思想和社会主义新思想的矛盾.但现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所有矛盾中的主要
矛盾.它的存在,规定和影响矛盾.因此我们也要看清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
这方面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2.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无时不在.它们的矛盾斗争推动着历史的发
展.但在这些矛盾中我们应看到生产力,经济基础是决定性的因素,是主要矛盾方面.它们
分别定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发展.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
面,是科学合理的.
三.那种认为阶级斗争还在,必须以"阶极斗争为纲"的思想是错误的(自已发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答:一.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关系.
二.人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形式,是作为客体的人同作为主体的人(包括社会,集体,他人)
的一种关系.即个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主体人的需要或主体的人对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
的评价.
三.在人的价值关系中,由于人即是主体, 又是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价值具有与一切
物的价值的不同的特殊性
1.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人的价值主要在于社会价值,即对社会的贡献.
3.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是人的价值不可缺少的部分.
4.人的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
5.人的价值的实现要有一定的主客条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为大多数人谋福利.有利于人
民的根本利益.
五.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积极,消极两种现象:
1.积极:突出利益原则.带来进步意识(开拓,创新),平等观念提高人民的素质,发展社会经
济文化水平.
2.消极:社会规律自发调节引发追求金钱,利益,并带来了用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少
数人强调个人利益,自我中心.
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人生价值实现提供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
场经济的社会意识观念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价值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七.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体下,坚持以实现社会价值为基础,结合
社会现实,投身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
的环境下,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方向,抵制克服错误的人生价值
观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思路:人生价值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目前的状况)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答: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明的概念表明社会的开化状况.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从属于文明,分别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自然界的成果.人们改造主观世界使社会的
精神生产为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
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1.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
有"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在改革中,充
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来促进生产力发展.3.在对外开放中,摒弃资本
主义一切腐朽的东西,把当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具有普遍适应
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文化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4.弘扬祖国
传统文化.
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1.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特征.2.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看: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极大的推动作
用,而且保证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3.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需要有精神文
明的支持和保证.
四.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1.从理论上讲,精神文明发展与经济发展
有不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不高却能建设高水平的精神文明.2.我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为指导,由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由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3.我国有几千年的优良
文化传统.4.我国有改革开放十几年所取得经济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只含基本要点,需完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哲学史上伟大变革:
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立场的转变与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的统一与变革的实质.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辩证唯物
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的历史观和统一的观点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形成新的理论表现形
态,在实践中将哲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科学方法
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解决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1.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立足点:实事求是的含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
观,人生观,辩证法的根本立足点.
2.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批判
"两个凡是"是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前提;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基
本内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实际应用.
3.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坚
持和发展的辩证法;邓小平理论的成就与当代中国哲研究的新进展.

--
“二战时期,有个德国的新教牧师说: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
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人,我不说话,
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
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
孟德斯鸠曾说过:“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