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semiconductor),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Re: 关于李老师报告,我的看法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07日00:13:3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本来我也想写一个听讲座的事情的,今天事情实在太多了,给放下了。
不过大部分跟hello师兄差不多,我也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吧8 )
第一,听报告听些什么。清华里面大大小小的报告可以说不计其数,
由专业的学术报告,由公司的广告报告,有名人的报告,
还有不少像我们这次的科普报告。
在园子里混了四年,几类报告可以说都有感受。
学术报告听懂的确实不多,而且往往不生动,要不是那个专业的话感觉确实比较吃力。
各个公司广告性的报告在大一时候还是听了不少的,其实么,
大部分还是冲着所谓的“精美”礼品去的,不过到我手里的却总是各种广告8 (
名人的报告也听了一些,联想的杨元庆给我的印象比较深,
其他的都忘了,基本也是没什么深刻的印象,这种报告还是有选择的听吧。
最后一类科普报告可以说听得最多了。
一是本人对科普比较感兴趣,平时也去图书馆看看各领域的最新进展,
另一个是在科协的缘故,组织系内这类讲座比较多,感受也相对多了一些。
其实包括昨天李老的报告在内,虽然主讲人觉得很科普了,
但是很多听众可能还是觉得有不懂的地方。
我的经验是尽量跟着主讲人的思路,尽量吸收,最好听讲之前找些相关的资料看看。
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听听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师们在科研、治学方面的经验。
比如这次李老师在信息功能材料方面的讲座就涉及到了很多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
而且谈到的几点,比如边缘学科、发展极限等等
还是对我们搞材料的同学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
上次刘庆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金属材料的发展也是我顿觉浅薄无知。
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更重要的大师们在治学上的经验,
李老这次谈到了基础的重要性,在原来潘金生老师讲座中也曾经提到过,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当初潘老本科时期利用假期将高等数学从头学一遍,
以及老清华的面试考试当时对自己真是触动很大。
我想这其实也是跟这些“牛人”接触中最大的收获了!
很晚了,先说这么多,以后再接一些关于讲座的东东吧。
【 在 hello (龙行天下)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弟弟妹妹们的评论,和我想象的比较有差距哟。
: 总体上讲,我认为老板这次的报告还是科普性质的,个别地方讲到
: 比较专业的问题,虽然听不懂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老板讲的几个
: 问题是有道理的:
: 1。材料科学在多数时候是一个试验学科。因此,我扩展的结论是
: 从事这个工作的多数科学家应该是试验科学家。当然,他们具有扎
: 实的基础理论是必须的,但还应该有强的动手能力。
: 2。材料科学本来就是边缘学科,他的发展必然要于其他学科越来越
: 密切的融合。如微电子,物理,化学,甚至是无线通讯等学科。这也
: 是我们最近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我们这个课题组已
: .................(以下省略)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