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ctus (全是刺儿的仙人掌),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关于老师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10日15:07:5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应该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能够高屋建瓴,从更高的高度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
另外,他讲课要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各个章节之间的串联
及把握要自成体系又不失合理性,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不同的老师应该领同学走不同的路。
至于细节上的东西,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具备这基本的自学
能力,自己看书和讲义就行了。老师要是像本教参似的把
这本教材解释一遍,然后再像习题集似的讲几道例题,那
这个老师太失败了。
答疑也是评价一个老师的关键,不过我没有去答过疑,就
不讨论这方面的标准了。
最后是作业和考试。这两种检测手段,应该侧重检查学生
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晰,具体原理是否理解,是否具备这门
学科基本的思维方法(比如学习了量子力学之后,考虑问
题就要注意量子效应了。具体是什么效应,对问题产生什
么影响,如何考虑这些影响等等,这些就是学习了该课程
之后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思维)。像那种套公式的计算,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考试前背背公式,考完了还给老师。
这样的题目还是不要出了。题要基本,不要在计算上为难
学生,只要懂得原理就能算得出来。
这学期教过我的老师中,感觉徐老师.小梅姐.殷老师还有
姜老师(教试验参量的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很深。代课的
殷老师很负责,人很好,是个做学问的人,他为现在清华
的学风忧虑,为中国科学的前途忧虑。徐老师的课我最爱
听,思路清晰,他经常能用一些浅显的直观的例子把那些
抽象难懂的内容解释清楚。另外,徐老师还经常讲一些物
理学前沿课题,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以此来激发我们学
习的兴趣。可惜现在还有多少学生在为了这个理想而学习
呢?小梅姐的课我听得不多,因为课上时间多用来补材科
作业和试验参量的报告了,不过在做硬件实验的时候,和
小梅姐交流过一些问题。她只求我们能够多学到一点知识
能够有所收获,并不在成绩上为难我们,而且考试的形式
多样化。也不知道她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多样化的考试除
了使我们通过某些手段轻松获得了高分,真的带给我们什
么知识上的收获了么?
田老师很有热情,讲课也很投入很有激情,只可惜瑜不掩
瑕......
至于其他的老师,接触不多,不好评价了。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
花不语,水空流 春悄悄,夜迢迢
年年拚得为花愁 碧云天共楚宫遥
明朝万一西风劲 梦魂惯得无拘检
争向朱颜不耐秋 又踏杨花过谢桥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