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ikon (F5-由我天地宽), 信区: material
标  题: 五爱五十——续貂一篇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03日02:24:0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差不多两个月没上听涛了。正在南京出差,晚上偶尔上来看看,发现
haha的这个系列,感触颇深,忍不住提笔写上一篇,权做给haha兄弟的续
貂之作,hoho~~


    清华的老师太多了,呵呵,这话听起来挺可笑。可是4年前刚认识我
的日语启蒙老师王杰老师的时候,她刚来到清华,同组的陆泽军老师就苦
口婆心的教导她,小王呀,在学校里头走路千万得小心一点,万一不小心
撞上一个,搞不好就是副教授。
    我本科时的班主任王立铎老师,就是一位普通的副教授。他是我大学
的恩师,我感激他一辈子。他97年就离开材料系了,可是我一直把他当做
最好的朋友之一。当初如果没有他,我想我这些年来,可能不会是这个样
子。
    王老师跟大家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大概更是朋友关系。说起来,清
华对于学生工作,可以说是无比的重视。可是我觉得,清华在学生培养中,
所欠缺的恰恰就是学生工作。譬如班主任这个岗位,认真去做的,做的好
的,有多少呢?有多少同学不是在大一大二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中过来的呢?
    那两年,他大概每周至少跑一趟学生宿舍。穿一身牛仔装,骑着破车,
楼长以为他是学生辅导员,其实他已经快40岁了。4年以后他从香港回到
清华的时候,我们去他那里聊天,全班同学的名字,家长是谁,做什么工
作,谁谁谁当初如何如何,仍然如数家珍一般。
    他作为一位班主任,我觉得他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是一个open mind的
人,他尊重每一位同学的idea。他要努力的让大家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做什
么的,却又不去鼓励大家死守“专业”这个概念。那时候系里视学生宿舍
中的计算机如洪水猛兽,他却鼓励大家搞computer club,1996年那会儿
JAVA刚开始兴起,国内还没有一本相关的书,我们大家就从解剖源代码开
始学习JAVA了。他对大家说,如果消灭了不及格,他要请客。结果就在计
算机大规模进宿舍的那个学期,我们班真的就没有不及格,他也就真的请
大家去圆明园划船。我们班在5字班里大概属于发展最自由的一个,31个
人分布在许多行业,大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很开心。现在想来,这与
当时那个比较宽松的小环境,可能是分不开的。
    他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做学生时学的是金属材料,到清华做博士后的
时候做的是薄膜,出站时是优秀博士后。去香港以后又开始做发光有机物
研究,又是非常漂亮,回北京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很兴奋的把做出来的
东西拿给我们大家看。他做事情的出发点纯粹的都有些简单,就是因为喜
欢做。在香港已经做的月薪几十万HK$,还是要回清华,去化学系做基础
理论,就是因为喜欢而已。
    前些天跟几个老同学一起聊天,聊到王老师,大家还是很想念他,也
很有些感慨。其实想想刚进大学那两年,如果有那么几个过来人,跟你聊
一聊,可能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大家就能少很多迷茫,思路会开阔许
多,眼光会长远许多,少走许多弯路,多做很多事情。如果几年下来大家
都能很健康的发展,“如多角放射般”,那该有多好。
    如果说从王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我想归结到底,大概是一个“责任
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而不是盲从于自己的功利心理;对别人负
责,踏踏实实的做人,少一些投机;对自己负责,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多做一点事情。为学也好,为人也好,不就是这样简单么?




--
在大海深蓝色的浓雾里 |船儿驶向茫茫的海洋    |它下面是温暖的水流
一只孤独的帆闪着白光 |桅杆弓着身喳喳作响    |它上面是金色的阳光
它在寻求什么         |看天边交织着理想的火焰|而它却在祈求着风暴
在这遥远的异地       |劈开了重重的惊涛骇浪  |仿佛在风暴中
它失去了什么         |                      |才有宁静和安祥
在那遥远的故乡       |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