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ong (听涛任我玩),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方舟子:“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 zz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Mon Jan 17 12:37:39 2005), 转信

方舟子:“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

 
  印度洋海啸带给人们的震撼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人又开始重弹“
敬畏大自然”的老调。何祚庥院士针锋相对地提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观点,
这就触着了某些人的痛处,激起了骂声。何院士长期以来反伪科学、批反科学,干的
是得罪人、冒犯人的事,在现在的中国环境下,不受攻击才叫奇怪。北京环保学者汪
永晨《“敬畏大自然”不是反科学》(《新京报》1月11日),便试图讲出一些道理
,并建议大家对这个问题好好辨一辨。我就也来凑个热闹。

  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
,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
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汪永晨虽然说
“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但又说“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
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仍然还是把大自然当成神灵一样的存在,而作者本人,
俨然大自然的代言人。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蒙昧的观念,与科学思想格格不入。因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基
本假设,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无意识的客观世界,自然规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
影响。原始人献祭求神免灾,古人见到灾异上书言事要皇帝反省遭到天谴,今人把天
灾当成人祸,教训人要敬畏大自然,就都是想用人道影响天道。更极端点的,要人们
对大自然敬而远之,反对用科学方法认识大自然,反对应用科学原理利用和改造自然
,那当然更是反科学了。

  这种反科学的主张,现在有了一个漂亮的辞藻———保护生态。我们之所以要保
护生态环境,并不是因为害怕自然,而是源于科学的认识,明白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
的重要性。是以人类为本还是以别的东西(神、动物等)为本,是区分真伪环保的标
准。汪永晨质问:“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答案很简单,
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人类的利益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有时牺牲目前的利益也是为了
长远的利益。

  即使是汪永晨,在考虑生态问题时也难免有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例如她用来质疑
何院士的例子,恰恰是在支持何院士关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观点:“
不知道何先生知道不知道还有生物链,今天一个物种的灭绝对明天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以后人类的生存可能(仅仅是可能)会受到影响;三门峡水库“这四十多年
来给渭河流域带来了多少灾难”,“这样的修水库是以人为本吗?”她已替何院士回
答这个问题了,修三门峡水库恰恰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举个更现实一点的例子。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几次发生过小行星撞击地球破坏生
态环境导致物种大灭绝的事件。假如未来有一天,又有一颗小行星迎着地球飞来,人
类面临灭顶之灾,人类是应该采取一切手段(例如用核武器轰炸)去征服它,还是高
喊“敬畏大自然”坐以待毙?那样的“敬畏大自然”岂止是反科学,简直是反人类。
 

 
来源:《新京报》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44.1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