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hdog (宁静的深海·不是谁都明白),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zz)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Wed Jan 19 00:35:26 2005), 转信
发信人: zhrb (碧滔),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an 16 14:28:24 2005), 站内
发信人: cky (-_-! 陌上桑花缓缓归 !-_-),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发信站: 集美学村 BBS (Fri Jan 14 13:16:30 2005), 本站(bbs.jmu.edu.cn)
(六) 光荣与梦想
《天下无贼》的名字很有意思,明明讲的是贼的故事,偏要说无贼,最后还真的无贼了
。试问天下几多贼?道是无贼却有贼。曲终人散梦未醒,乌托邦里没有贼。
乌托邦(Utopia)这个词来自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Thomas Moore)的著作《关
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虚构了一个整齐划一的幸福岛
国。另一个托马斯,大约同时代的意大利人康帕内拉(Thomas Campanel-la)也写了一本《
太阳城》,歌颂了太阳(最高领导人的头衔)领导下的共产共妻的国度。论起乌托邦的源头
,还得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设想了一个哲人王统治下的理性王国。其实在孔子眼里
,乌托邦根本不需要虚构,中国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只是从那以后,就一代不
如一代,“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欧阳修语)
。
傻根大概不知道这么多典故,不过乌托邦却是实实在在的。的确,在傻根眼里,从头到
尾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天下当真是太平盛世,路不拾遗,大贼小贼纷纷转世投胎了,留下一
个清净世界,一个寄寓了美好理想的乌托邦,卢梭设想的“道德共和国”,一个人类有史以
来从未放弃的梦想。
此外,为满足市场需要,影片还刻意营造了爱情的乌托邦,取悦崇拜爱情的时尚男女;
为了应付广电总局的审查,还必须有英明神武的人民警察,守卫法律的乌托邦。有了这三个
童话般美好的乌托邦作为背景,“天下无贼”看起来并不遥远。于是有人便深有感慨地说,
傻根这样的人太少了,不然“天下无贼”的梦想还真有可能实现。很遗憾的是,我可以负责
任地告诉你,动机很美好,后果很严重。即便每个人都成了傻根,天下也不会缺少贼,至少
是傻根式的贼。
需要注意的是,“贼”这个词不仅指一种身份,更有强烈的道德贬斥色彩,是摩西十诫的第
八诫,长久以来是个骂人的词汇,从“贼婆娘”一直到“独夫民贼”,对任何人都可以找到
合适的词汇。在法律中,盗窃并不是严重的罪行,在道德上却一直蒙受巨大的指控。这样,
在道德至上的国度下,一个人的轻微过失就可以被轻易地转化成莫须有的罪名,即便这种罪
名的罗织完全是出于公心和道德,以人民或道德共同体的名义庄严审判,并且不可上诉。王
亚南在《中国官僚制度研究》指出,在古代中国,“一般的社会秩序,不是靠法来维持,而
是靠宗法、靠纲常、靠下层对上层的绝对服从来维持;于是,‘人治’与‘礼治’便被宣扬
来代替‘法治’。”
道德乌托邦本质上就是人治社会。这种道德乌托邦付诸实践,换来的是极为惨痛的血淋
淋的教训: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专政、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文革十年的“红色恐怖”以及
民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血泊中倒下的不仅是千千万万的傻根,还有他们“天下无贼”的
梦想。
正因为如此,卢梭的“极权主义民主”一直受到后世自由主义哲学家的猛烈批判,以波
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
起源》最为有名。三人批判的角度各不相同: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清算了历史决定
论,把乌托邦称为开放社会的敌人;哈耶克则根据他“自发秩序”和“扩展秩序”的理念,
批判计划经济和单一的价值体系,称之为建构理性(constructivist rationalism)“致命
的自负”。而阿伦特从共和主义出发,指出极权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公共领域被摧
毁就丧失了个人的自由。
爱情乌托邦就像是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爱情是最高甚至是唯一的价值,信仰的大厦构
筑在情感的沙滩上,与道德乌托邦并无二致。我们已经见惯了文学作品和影视艺术对爱情毫
无保留的歌颂和赞美,彷佛爱情可以超越一切,拯救人们于水火。有了爱情,人们就可以成
为自由的超人,大到抛弃江山,平息战争,拯救地球,抵抗外星人,小到起死回生,浪子回
头,发家致富,摸中六合采,一句话,“拥有爱情,别无所求”。
听到这句话,哲学家们一定不以为然。海涅说康德连生平都没有,更别提爱情了,一辈
子只会在哥尼斯堡的林荫路下散步;叔本华没有婚姻,没有家庭,也没有爱情,一向看不起
女人;可怜的尼采为莎乐美神魂颠倒,却惨遭拒绝,在瑞士的山谷里孤独地过完短暂的一生
。爱情与哲学缘悭一面,爱情的天堂也就迷失在滚滚红尘中,任由强大的权力、金钱、道德
观念来左右爱情的命运。
那么似乎只有法律才是可靠。人们常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魔高一丈的黎叔
眼看要逃跑,道德法则失灵了,怎么办?正如人们所期待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
律成了最后一张王牌,法律的乌托邦似乎是可能的。
哈耶克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中,把法律归结为自生自发社会的秩序,是各方力量此
消彼长的博弈结果,所以三个强盗组成的社会必有法制。他认为,法律是内部规则(
cosmos),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创生,而立法是外部规则(taxis),是具有确定目的的理性
命令。既然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立法便永远是不完善的,对法律的掌握永远是不完整的,
要造出“疏而不漏”的天网,就需要极度丰富的知识信息,考虑每一条鱼可能的漏网方式和
对策。如果法律成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准则,试图用法律来规范一切,则法律本身需要非常大
的广延(extension)和柔性(flexibility),这样的法律乌托邦也是遥遥无期。
以反腐败为例,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如果一个人拥有权力且决心腐败,那么即便是再高明的制度和法律也无法杜绝腐败。而如
果他像海瑞那样对腐败深恶痛绝,连法律的破网都可以闲置不用了。由此可见,道德和法律
必须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把道德置于法律之下,填补法律的窟窿。道德作为社会的润滑剂
可以减小许多法律摩擦,法律作为社会的保护伞可以减小道德消耗的成本。任何单一的价值
都不能构建完美的社会。每一种乌托邦都体现了一种光荣的价值,却注定是一个永远实现不
了的梦想。
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是可以被理解的,正因为有了多样性,世界
才值得被理解。尽管这个世界充满矛盾,理性与信仰对立,法律与道德冲突,事实与价值分
离,自由与责任两难全,我还是乐观地相信分裂的世界图景会以某种形式获得统一。
--
心 乱 如 麻 ~
▲△▲△▲△▲△▲△▲
※ 来源:.集美学村 BBS http://bbs.jmu.edu.cn [FROM: 219.228.231.141]
【 在 zhrb (碧滔)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cky (-_-! 陌上桑花缓缓归 !-_-), 信区: Philosophy
: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 发信站: 集美学村 BBS (Fri Jan 14 13:14:04 2005), 本站(bbs.jmu.edu.cn)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8.193.122.*]
【 在 witchmorning (我不知道我是谁)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cky (-_-! 陌上桑花缓缓归 !-_-), 信区: Philosophy
: 标 题: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 发信站: 集美学村 BBS (Fri Jan 14 13:13:41 2005), 本站(bbs.jmu.edu.cn)
: 冯小刚自从2000的《一声叹息》后,就离开了王朔的怀抱,开始了对伦理、道德、情感、人
: 文关怀这些流行词汇的研究。2003年,他和刘震云合作的《手机》,可以看作是冯氏电影成
: 功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不仅创造了票房神话,还影响了中年妇女对手机的偏好选择,给各大
: 网络论坛提供了长盛不衰的经典台词,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2004年的《天下无贼》,则把
: 冯氏电影的神话演绎到极致,票房再度丰收,而且好评如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钞票。
: 众口难调,或许有不少人对冯小刚的把戏嗤之以鼻,但平心而论,冯小刚是越学越聪明
: 了。如果说《手机》还停留在技术理性对伦理、家庭和情感的冲击上,《天下无贼》包含的
: 意义开始丰富起来,开始涉及人性、社会和哲学层面的价值冲突。虽然用“哲学”、“政治
: ...................
--
E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14.8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