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hdog (宁静的深海·不是谁都明白),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zz)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Wed Jan 19 00:34:36 2005), 转信
发信人: zhrb (碧滔),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an 16 14:27:40 2005), 站内
发信人: cky (-_-! 陌上桑花缓缓归 !-_-),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发信站: 集美学村 BBS (Fri Jan 14 13:14:39 2005), 本站(bbs.jmu.edu.cn)
(三) 法律与道德
很多观众对于结局是很满意的。虽然有不少感情丰富的人会为王薄煽情的死法而流泪,
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认同导演的观念。冯小刚很聪明,这种聪明可以用票房计算出来。原著作
者赵本夫也承认,冯小刚很聪明,把一个原本皆大欢喜的结局(王薄只受轻伤,夫妻俩双双
把家还)改成有点灰色的光明尾巴,用黎叔狼狈的下场、王薄的死亡、王丽的身怀六甲和警
察的法网柔情赚足了观众的感情。法律和道德在最后的冲突中以后者“道高一尺”体面地收
场了,观众们在感情得到宣泄的同时,灵魂也得到了升华,的确是一场很划算的电影。
冯导的聪明也仅限于此。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两者的冲突,不惜让警察
渎职做一个全知全能的看客,只在最后关头出来收拾残局。因为他知道,法律和道德的内在
紧张会消耗观众不少的精力,促使他们思考。而一部成功的商业片痛恨会思考的观众,最好
人人都能像傻根那样,跟着感觉走,服服帖帖被电影摆布,时哭时笑,乖乖把钱包交出来。
《天下无贼》在刻画人性方面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可惜一个商业化甚至庸俗化的结局使它无
法获得更深刻的意义。
法律和道德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不能面面俱到。在此只能拣一两个方面来分析。很明显
,在价值体系中,道德高于法律。法律只要求人们不要做坏人,而道德要求人民要做好人。
在大部分时候,法律是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违反法律就意味着背叛道德。然而,正因为好
人和坏人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楚,法律和道德才常常纠缠不清。《水浒传》就是很好的例子,
里面多少无法无天的强盗、小偷、杀人魔王在人民心中却享有崇高的道德威望和人格魅力,
而遵纪守法的贪官污吏却被恨之入骨。这种离奇的效果常被归咎于法律缺少“人性”,法律
不公平,因此,人民在必要的时候享有“法律豁免权”,可以根据道德制定另外一种法律规
则,比如“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比如“法外施恩”,以此来调和两者的矛盾。
法律有没有人性?需不需要人性?法律和道德如何协调?从汉谟拉比法典开始,这个问
题困扰了人类两千多年。如果把《圣经》当成历史,那还要上溯到亚伯拉罕和上帝的约定和
“摩西十诫”。柏拉图最早做出系统的回答。在《理想国》之中,道德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黄金一代的人类不需要法律。晚年碰了不少钉子,开始重视法律,可依旧认为法律所能达
到的,只是“二等好的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比他的老师务实,强调法律至
上,用法律来规范人性,因为“人在达到完美境界的时候,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
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页)。西
塞罗大体上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路,认为法律就是道德、正义的具体化,又超越道德本身
。自然法是“统治全宇宙的理性秩序在人类社会中的投影”,根植于人的本性,“法律是最
高的理性”。
可是到了马基雅弗利那里,道德成了无用的累赘,无情的法律才是成熟的政治权术。(
《君主论》)。霍布斯则完全抛弃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假设,把“性恶说”发展到登峰
造极。在他看来,只有法律才是最可信赖的朋友,把人类从“人对人是狼”的可怕的自然状
态中拯救出来。英美的哲学家大体上走在“性恶说”这条路上,如洛克,休谟,直至现代的
态中拯救出来。英美的哲学家大体上走在“性恶说”这条路上,如洛克,休谟,直至现代的
波普尔,哈耶克,只是不把人性说得如此不堪。卢梭,这个从道德理想国走出的平民思想家
,以其激进的革命激情重新把道德置于理性之上,建立起以道德、情感为核心和归宿的自然
法论。他把理性出现之前的自然情感归纳为“自爱”和“怜悯”两个基本原理,由此演绎出
一个道德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法律是“公意的宣告”和“正式表达”,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最
高的道德。
鉴于法律和道德在哲学史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连冯导这么聪明的人都
唯恐避之不及,最后还是屈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法律礼貌地给道德让路,让“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似乎完满平息了法律和道德的纠纷。然而,法律是无处不在的,正如道德的
影子同样是没法摆脱的。整个故事,就是在法律和道德的冲突中一步步达到高潮的。耐人寻
味的是,这时候,法律以道德的面目出现,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职业道德。
于是,我们可以循着法律和道德的恩怨情仇,去寻找更为重要的事实和价值。
--
心 乱 如 麻 ~
▲△▲△▲△▲△▲△▲
※ 来源:.集美学村 BBS http://bbs.jmu.edu.cn [FROM: 219.228.231.141]
【 在 zhrb (碧滔)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cky (-_-! 陌上桑花缓缓归 !-_-), 信区: Philosophy
: 标 题: Re: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 发信站: 集美学村 BBS (Fri Jan 14 13:14:04 2005), 本站(bbs.jmu.edu.cn)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8.193.122.*]
【 在 witchmorning (我不知道我是谁)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cky (-_-! 陌上桑花缓缓归 !-_-), 信区: Philosophy
: 标 题: 《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 发信站: 集美学村 BBS (Fri Jan 14 13:13:41 2005), 本站(bbs.jmu.edu.cn)
: 冯小刚自从2000的《一声叹息》后,就离开了王朔的怀抱,开始了对伦理、道德、情感、人
: 文关怀这些流行词汇的研究。2003年,他和刘震云合作的《手机》,可以看作是冯氏电影成
: 功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不仅创造了票房神话,还影响了中年妇女对手机的偏好选择,给各大
: 网络论坛提供了长盛不衰的经典台词,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2004年的《天下无贼》,则把
: 冯氏电影的神话演绎到极致,票房再度丰收,而且好评如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钞票。
: 众口难调,或许有不少人对冯小刚的把戏嗤之以鼻,但平心而论,冯小刚是越学越聪明
: 了。如果说《手机》还停留在技术理性对伦理、家庭和情感的冲击上,《天下无贼》包含的
: 意义开始丰富起来,开始涉及人性、社会和哲学层面的价值冲突。虽然用“哲学”、“政治
: ...................
--
Nothing lasts forever
We're only here today
Love is now or never
Bring me far away
Take me to your heart take me to your soul
Give me your hand and hold me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14.8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