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stat (黑眼珠~阿赖耶识),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渔夫与屈原
发信站: 听涛站 (2003年02月19日23:11:2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中学读《屈原列传》时,读到后部渔父与屈原的二问二答,总觉回肠荡气。渔父的处世
哲学并非没有道理,身处污浊之中能够恬退隐忍,怡然自处而不作恶,已属难得。读渔
父之言,便如观清秋水面,清淡悠闲。但那时年轻气盛,接着再读屈原“人又谁能以身之
察察,受物之汶汶”却觉如水上猛然升起一轮巨日,映得天地皆红,有云销雾散,豁然开朗之感。觉得屈原是真正的高贵,
不带一丝傲气,而纯粹是对人本身尊严的维护,不能让其受半点尘垢。而当这种尊严受到
摧残时,最自爱的屈原却选择了最不自爱的行为。
今日重读,虽仍喜爱屈原,却难以像以前那样断然的论定,人们就应该像屈原那样活着。
活得越久矛盾就越多。
【 在 lestat (黑眼珠~阿赖耶识) 的大作中提到: 】
: 屈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
: 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觽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觽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
: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
: 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魭魭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 不同的人生观。


--
《吾父家训》
越有智慧的人,他的心灵就越孤寂
世上最睿智的人,必然是最孤独的人
所以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视孤独为必然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