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stat (吃面条,吃蛋糕,祝爸爸生日快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矛盾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2月26日09:18:0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的问题。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
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
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
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
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
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
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单纯的过
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
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
  如此说来,只是极不同一,极不统一,怎样又说是同一或统一呢?
  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
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
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
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
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
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
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
压迫。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
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
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列宁所谓辩
证法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形。怎样能够呢?因为互为存在
的条件。这是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
  然而单说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双方之间有同一性,因而能够共处于一个统
一体中,这样就够了吗?还不够。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
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
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这就是矛
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为什么这里也有同一性呢?你们看,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
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转化到对方原来所占的地位。苏联已经是这
样做了,全世界也将要这样做。试问其间没有在一定条件之下的联系和同一性,如何能
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曾在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定阶段上起过某种积极作用的国民党,因为它的固有的阶级
性和帝国主义的引诱(这些就是条件),在一九二七年以后转化为反革命,又由于中日
矛盾的尖锐化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些就是条件),而被迫着赞成抗日。矛盾着
的东西这一个变到那一个,其间包含了一定的同一性。
  我们实行过的土地革命,已经是并且还将是这样的过程,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
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曾经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有无、得
失之间,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联结,二者具有同一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之下,农民的私有
制又将转化为社会主义农业的公有制,苏联已经这样做了,全世界将来也会这样做。私
产和公产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哲学上名之曰同一性,或互相转化、互相渗透。

  巩固无产阶级的专政或人民的专政,正是准备着取消这种专政,走到消灭任何国家
制度的更高阶段去的条件。建立和发展共产党,正是准备着消灭共产党和一切政党制度
的条件。建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进行革命战争,正是准备着永远消灭战争的条件。
这许多相反的东西,同时却是相成的东西。
  大家知道,战争与和平是互相转化的。战争转化为和平,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化
为战后的和平,中国的内战现在也停止了,出现了国内的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例如
一九二七年的国共合作转化为战争,现在的世界和平局面也可能转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战争与和平这样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具备
着同一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
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列宁所谓“怎样成为同一
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就是这
个意思。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
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呢?因为客观事物本来是如此的。客观事物中
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
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情况
,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只有现在的和历史
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
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
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的目的。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
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
革命的目的。
  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
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
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
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
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
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马克思说:“任何神话
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
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种神话中的(还有童话中的)千变
万化的故事,虽然因为它们想象出人们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够吸引人们的喜欢,并且
最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马克思),但神话并不是根据具体的矛盾之一定的条
件而构成的,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
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
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
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
有任何的同一性。
  为什么俄国在一九一七年二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同年十月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直接地联系着,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地联系于社会主义的革命,一八七一
年的巴黎公社终于失败了呢?为什么蒙古和中亚细亚的游牧制度又直接地和社会主义联
系了呢?为什么中国的革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可以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不要再走西方国家的历史老路,不要经过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呢?没有别的,都是
由于当时的具体条件。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
而且这种或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同一性的问题如此。那末,什么是斗争性呢?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
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
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
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
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
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
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
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
,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
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
中所显现的面貌。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
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前面我们曾经说,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
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由
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里我们又
说,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
,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
动。
  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SUP>(34)</SUP>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
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获得了同一性
。而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
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
--
《吾父家训》
金钱、权力与声名,都是不值得追求的东西
能看透这世上的种种谎言、虚伪与假象,不被其迷惑
超然物外、明明白白的生活
才不枉费人的智慧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