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hyoo (小鱼儿★&北风起,倦鸟思归),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第五章 疯癫诸相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22日21:24:5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第五章 疯癫诸相
  在本章中,我们不想论述17和18世纪精神病学各种观念的演变史,而是要展示古典
主义思想借以认识疯癫的具体形态。这些形态依然常常被附着上神话形象,但这些神话
形象在我们实际知识的构成中往往是十分重要的。躁狂症和忧郁症
  在16世纪,忧郁症的观念是由两个方面确定的,一方面是某种症状定义,另一方面
是这个词所包含的一种说明性原则。在那些症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人所能产生的关于
自己的各种指妄想法:"有些人自以为是野兽,便模仿野兽的声音和动作。有些人认为自
己是玻璃器皿,因此避开过路人,以防自已被打碎;有些人畏惧死亡,然而他们却往往
更容易致使自己夭亡。还有些人在想像中认为自己犯有某种罪行,每当有人走近他们,
他们就惊恐战栗,以为来者要逮捕他们下默和判处他们死刑。"指委的想法始终是孤立隔
裂的, 并没有损害理智整体。 西德纳姆 (ThomasSydenham)(为甚至注意到,忧郁症
患者"是这样一些人;除了有所抱怨外,有些人小心谨慎、通情达理,有些人眼光敏锐、
聪慧超群。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得很对,忧郁症患者比其他人更聪敏。"
  这种清晰而一致的病症是用一个蕴含着一个完整的因果系统的词来表示的,即忧郁
症:"我请你们仔细注意忧郁症患者的思想、言语、想像和行为,你们会发现,他们的全
部感觉都被遍布他们大脑的忧郁计败坏了。 " 某种程度的诱妄和黑胆汁(即忧郁汁)的
作用被并置在忧郁症的概念里,但是除了由一个意指名词把一组符号跳跃地放在一起外
,二者之间暂时还没有联系起来。到了18世纪,某种结合关系被发现了,或者说某种交
流产生了。这种胆汁的阴冷暗淡的性质成为诸妄的主要特点,成为其有别于躁狂症、痴
呆和狂乱的实证价值,成为其一致性的基本要素。尽管布尔哈夫(Her-mann Boerhaav
e) 仍仅仅把忧郁症定义为"一种不发烧的长期持续的指委,犯病时病人完全沉溺于一个
想法",但是几年后杜福尔(Dufour)就把该病的定义重心转移到"恐惧和悲伤"上,认为
能够以此解释请妄的部分特征:"因此,忧郁症患者喜欢独处,躲避人群;这就使他们更
沉溺于他们谁妄的对象或屈从于支配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对其他一切都无动
于衷。"这一观念被确定下来,不是出于更严密的观察,也不是由于在病因领域有了新发
现,而是根据一种性质传递,即从该名称所蕴含的某种原因传递到对实际效果的明显感
知。
  17世纪初以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忧郁症的讨论局限于四种体液及其性质的
说法中。人们普遍认为,物质本身具有各种稳定的性质,物质本身就是这些性质的原因
。 在费纳尔(JeaFernel)看来,忧郁汁与大地和秋天相关,是一种"粘稠、阴冷、干燥
的"汁液。但是在17世纪上半叶,展开了一场关于忧郁症起因的争论:是否必须具有忧郁
气质才会患忧郁症?忧郁件是否总是阴冷干燥的?难道它绝不会是温暖湿润的吗?是这
种物质在起作用吗?或者说这些性质是被传递的吗?这场争论旷日持久,其结果大体如
下:
  1.物质的原因作用逐渐被性质的一种运动所替代。 这些性质无须任何媒介便直接
从肉体传送到灵魂,从体液传送到思想,从器官传送到行为。例如,在邓肯的辩护士看
来,忧郁对产生忧郁症的最好证据是,人们在忧郁汁中能够发现该病的性质:"忧郁汁所
拥有的产生忧郁症的必要条件远远超过了使人震怒的条件;因为它的阴冷性抑制了元气
的数量,它的干燥性使精神能长时间地保存强烈而持久的想像;它的晦暗性使精神失去
天然的明快和敏锐。"
  2.除了这种性质力学外, 还有一种动力学。后者分析练一种性质所隐含的力量。
譬如,阴冷和干燥会与气质发生冲突,这种对立会产生忧郁症的症状,其强度与这种冲
突成正比,其力量会战胜和扫荡任何抗拒力量。例如,妇女就其本性而言是不易忧郁的
,而一旦陷于忧郁症反而更严重:"她们受其残酷的玩弄和强烈的骚扰,因为忧郁症与她
们的气质更矛盾,因而使她们更偏离自己的天然素质。"
  3.但是, 有时在性质本身内部也产生冲突。一种性质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变
化,成为与自身相反的东西。例如,"当怒火中烧、热血沸腾…。··所有的体液都消耗
殆尽之时",这种沸腾状态就会转变为阴冷的忧郁症——产生"几乎与火炬倒置、燃蜡横
流之后同样的情况。……这种肉体的冷却是无节制的怒火宣泄殆尽之后的通常后果。"这
里有一种性质的辩证法。这些性质一旦摆脱了物质的各种束缚,摆脱了各种预定轨道,
就会产生颠倒和矛盾。
  4.最后, 性质会因偶然事件、环境和生活条件而改变。因此,一个体液干燥阴冷
的人会因其生活方式而变成一个体液温暖湿润的人。再如妇女的情况,如果她们"总是无
所用心,她们的身体排出的汗液会(比男人)少一些,热情、精力和体液也会得到保存
"
  因此,在脱离了限制性的物质基础之后,性质将能在忧郁症观念中起一种组织和整
合作用。一方面,它们能描绘出悲伤、阴部、迟钝和呆滞等症状与现象。另一方面,它
们能提示一种因果原则。这种因果原则不再是体液生理学,而是关于某种观念,忧虑和
恐惧的病理学。这种病理不是根据观察到的症状或设想的原因来确定的,而是在这二者
之间和二者之外的某个地方所感知到的某种质的联系。它有自身的传导、发展和变化的
规律。正是这种性质自身的神秘逻辑,而不是医学理论,支配着忧郁症观念的发展。这
一点早已由威利斯(Thomas Willis)的著作证明了。
  乍看上去,他们的分析在逻辑推理上是严密的。威利斯的阐释完全借助于元气及其
力学特征。忧郁症是"一种没有高烧和狂乱但伴有恐惧和悲伤的疯癫"。如果说它是循妄
-一即一种与真理的根本决裂——的话,那么其根源在于元气的无序运动和大脑的缺陷。
但是,致使忧郁症患者"悲伤和谨小慎微"的恐惧和焦虑仅仅用这种运动能解释得了吗?
是否存在着某种恐惧机制和悲伤所特有的元气运转呢?这在笛卡地看来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威利斯则不再做如是观。不能像看待麻痹、中风、眩晕或痉挛那样看待忧郁症。甚
至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种痴呆,尽管吹郁佐塔妄可能是一种类似的元气运动紊乱;用
机制失调很容易解释渡委——但是这件错乱是痴呆或忧郁症等一切疯癫所共有的——不
能解释指委所特有的性质,也不能解释使忧郁症的外表独具一格的悲伤和恐惧的色调。
我们必须探究先在结构的秘密。说到底,正是隐藏在这种微妙事物中的这些基本性质能
够解释元气的貌似矛盾的运动。
  患忧郁症时,元气(精神)完全陷入某种躁动,但这是一种微弱的躁动,没有任何
狂暴的力量,而是一种软弱无力的激动。这种激动不是沿着明显的途径或公开的途径(
apert。percula)推进,而是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细孔穿行于大脑。但是元气并没有在其
途径上游荡得很远。一旦躁动减弱平息,元气也就萎靡不振,运动就停止了:"它们不会
传得很远。"(93因此,各种指妄所共有的这种骚动在身体表面既不会产生暴烈的行动,
也不会造成在紧狂症和狂乱中所能看到的那种哭喊。忧郁症从来不会达到狂暴的程度。
它是软弱无力的疯癫。这种矛盾是元气秘密变化的结果。通常元气具有近乎立竿见影的
快速反应和绝对的透光性。但是在忧郁症里,它们则被黑暗渗透,变得"模糊、浑浊和幽
暗"。它们传递给大脑的物像被"阴影"遮蔽。它们变得沉重,近似于化学黑烟而非纯粹的
光影。这是一种酸性烟雾,而不是流化气成酒精雾。因为酸性烟雾的分子是活动的,甚
至不能静止下来,但是它们的活动很微弱,不会产生影响。当它们挥发时,在蒸馏器里
除了一点无臭的粘波外什么也不会留下。如果说酒精雾随时都会爆炸变成火焰,使人联
想到狂乱,硫化气剧烈不息的运动使人联想到躁狂症,那么酸性烟雾不也具有忧郁症的
特征吗?如果有人想探寻忧郁症的"正式理由和原因",那么他就应考虑这种从血液上升
到大脑并逐渐衰变为酸性和腐蚀性的气体。从表面上看,威利斯的分析偏重于一种元气
忧郁症、一种体液化学变化。但是,实际上,主要思路是由忧郁症痛苦症状的直接性质
提供的:软弱无能的混乱、头脑的昏沉、侵蚀着思想和情感的酸苦。酸性化学不是对症
状的解释,而是一种定性方法,一种忧郁体验的现象学。
  大约七十年后,元气说丧失了科学上的优势地位。人们转而在人的液体和固体成分
中探寻疾病的秘密。詹姆斯于1743年在英国发表《医学辞典》。该书中的"躁狂症"条提
出一种躁狂症和忧郁症的比较病因学:"显然,大脑是这类疾病的活动场所,……正是在
大脑,造物主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安置了灵魂、精神、才气、想像、记忆和各种感觉
。……如果血液和体液的品质和数量受到损害,不再能均匀而适度地输入大脑,而是在
大脑里剧烈地循环或是艰难缓慢地扩散,那么所有的高贵功能都会变化、败坏、减弱乃
至完全毁坏。"如果心脏向整个机体输送的是这种愈益减弱的、沉重而受到阻滞的血液,
如果这种血液是很艰难地渗入大脑的细微动脉,而大脑则需要急速的血液循环才能维持
思维活动,那么就会造成不幸的梗阻。由此便可以解释忧郁症。在此,迟滞、梗阻这些
基本性质依然是进行分析的指导概念。这种解释开始转到从病人的状况、言行中所感知
到的性质的机制上。我们从对性质的理解转到假设的解释了。但是这种理解依然居于主
导地位,并总是胜过理论逻辑。洛里平列了两种主要的医学解释(从固体成分和从液体
成分),并最终使二者并行不停,从而区分出两种忧郁症。起源于固体的是神经忧郁症
。其过程是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刺激了接受它的神经纤维,结果,其他神经纤维紧张起
来,变得僵直,同时还能颤动。但是,如果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那么其他神经纤维
就会更加紧张,以致不能颤动。这种僵直状态使血液停止流动、元气停止运动。忧郁症
便产生了。在另一种"液体型"忧郁症中,体液浸满了黑胆汁,变得粘稠。血液因充斥着
这种体液也变得粘稠,并滞留在脑膜里,直至压迫了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此时我们又
会看到神经纤维的僵直,但这完全是体液现象的一个后果。洛里因此而区分了两种忧郁
症。实际上,他在两个解释体系中成功地运用了同一组性质,这些性质使忧郁症具有实
际的同一性。理论大厦扩大了一倍,但是经验方面的性质基础依然不变。
  液体的倦滞,动物元气的消沉及其散播在物象上的暗影,在血管中艰难流淌的血液
的粘滞,变得暗淡、有毒和有腐蚀性的气体愈益浓密,内脏功能的减慢等等,构成了一
个象征性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与其说是思想、理论的产物,不如说是感觉的产物。是它
给忧郁症打上了特征烙印。
  正是这种研究,而不是忠实的观察,重新编排了忧郁症的症状和表象模式。将某种
程度的诸妥当作忧郁症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以便像悲伤、疼痛、孤僻、呆滞那样作为
定性依据)的说法逐渐消失了。在18世纪末,凡是没有诸妄但有呆滞、绝望和某种恍惚
特点的疯癫往往被归人忧郁症。另外,早在詹姆斯的《医学辞典》中就已论述了中风性
忧郁症。这种病人"不愿起床,……即使站起来,除非受到亲友或看护的强迫,否则也不
愿走动。他们绝不躲避人,但是当人们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似乎心不在焉,而且一言不
答。"如果说在这种例子中呆滞和沉默十分突出,并能因此而诊断为忧郁·症,那么还有
一些例子,人们只能观察到疼痛、倦怠和孤僻。但是观察者不会不注意到他们的躁动不
安,也不会草率地诊断为躁狂症。这些病人肯定患了忧郁症,因为"他们回避亲友,宁愿
独处,无目的地乱走。他们脸色焦昏、口干舌燥。他们的眼睛呆滞无神,毫无泪水。他
们全身发干发热,面容阴沉,一副恐惧和悲伤的神情。"
  在古典时期,对躁狂症的分析及其演变也遵循着同样的一致性原则。
  威利斯将躁狂症与忧郁症相互对照。忧郁症患者的头脑完全沉溺于省思,因此他的
想像力便处于无所事事的休息状态。反之,躁狂症患者的想像则被源源不断的、蜂拥而
至的思想所充斥。忧郁症患者的头脑专注于一个对象,并仅仅不合理地夸大这一对象,
而躁狂症患者则扭曲所有的概念和思想。二者都丧失了和谐能力,或者说,二者所表现
的价值都是没有根据的。总之,思想完整性与真理之间的基本联系受到了干扰。最后,
忧郁症总是伴有悲伤和恐惧,而躁狂症则表现出放肆和暴怒。无论是躁狂症还是忧郁症
,病因总是出在动物元气的运动上。但是,在躁狂症中,这种运动是很特别的。它是持
续不断的、暴烈的,总能在大脑刺出新的小孔。作为不连贯思想的物质基础,它产生出
激烈的举止和滔滔不绝的言谈,从而表现为躁狂症。这种有害的运动也正是那种地狱之
水、那种硫黄液、那种由硫黄液、玻璃液、锑液以及其他液体组成的冥河之水的运动:
它的粒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些粒子能在任何物体上造成新的孔隙和新的管道。它
们有足够的力量使自身得以扩散,正如躁狂情绪能够引起全身各部位的骚动。一股地狱
之水在秘密的运动中汇集了躁狂症的各种具体的物像。它构建了自己的化学神话和动力
学真理,使二者难解难分。
  在18世纪,具有力学和形而上学含义的神经系统中的动物元气意象经常被神经、脉
管以及整个组织纤维系统的张力(紧张)意象所取代。张力意象具有更严格的物理含义
,也更具有象征价值。躁狂症就是这样一种导致突然发作的神经紧张状态。躁狂症患者
就像一件乐器,琴弦紧绷,受到很远很弱的刺激便开始振动。躁狂据妄就是情感的不停
振动造成的。通过这种意象,躁狂症与忧郁症的差别变得明确了。这些差异组成了一种
严格的对照:忧郁症患者绝不会与外部世界产生共鸣,因为他的神经纤维过于松弛,或
者因为过于紧张而变得僵硬(我们看到,张力机制如何既解释了忧郁症的呆滞又解释了
跟狂症的骚动):忧郁症患者只有少数神经纤维在振动,这些振动的神经纤维与患者谁
妄的兴奋点是相吻合的。反之,躁狂症患者的神经受到任何刺激都会振动。他的指妄是
无所不包的。在忧郁症患者那里,滞重的木然状态会吞没各种刺激。与之相反,当躁狂
症患者的肌体对刺激做出反应时,刺激反而变多变强,仿佛他早已在神经紧张状态中积
累了补充的能量。而且,正是这种情况反而使躁狂症患者变得麻木,不是忧郁症患者的
那种嗜睡麻木,而是由于内在振动造成的紧张麻木。无疑,这就是为什么躁狂症患者"对
冷热均无所畏惧,严寒时节却处烂衣衫、赤身裸体席地而眠,浑然不觉寒冷"的原因。这
也就是为什么尽管现实世界仍在诱惑他们,他们却用自己请妄的虚幻世界取代现实世界
:"躁狂症的基本症状出自这个原因,即病人所感受到的对象与其实际状况不同。"'12'
躁狂症患者的檐安不是由某种异常的判断失误造成的,而是感觉印象传递给大脑的过程
中的缺陷、 传导方面的缺陷造成的。 在这种疯癫心理学中,旧的真理观念,即"思想与
事物相吻合"的观念,变成了关于某种共鸣的隐喻,郎神经纤维如乐器那样忠实干使其振
动的感觉。
  这种躁狂紧张的观念陈了发展成一种固体医学外,还形成了更强烈的性质直觉。躁
狂症患者的神经僵直总是让人感到干枯。踩狂症通常都伴有体液的耗尽,整个肥体的干
热。操狂症的实质是沙质。博奈在其《墓地解剖》中宣布,就其所观察到的而言,躁托
症患者的大脑总是显得很干硬松脆。稍后,哈勒也发现,踩狂症患者的大脑子夜脆弱。
 梅努莱(Men。ret)重申了福雷斯梯埃(Forestter)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
脉管和神经纤维变干以及某种体液丧失过多,会引起躁狂症。例如,一个年轻人"在夏季
娶妻,因交合过度而患躁狂症"。
  有些人提出设想,有些人有所察觉,而杜福尔则加以证实、定量和命名。在一次尸
体解剖中,他从一个死于躁狂状态的人的大脑中取出一块脑髓体,切下"边长二分之一英
寸的立方块" ,其重量为3j.g.,而取自一般人大脑的同样体积的重量为3ig.; "这
种重量差别乍一看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常人的大脑总量一般为三法国古
斤,疯人和常人大脑总量相差八分之七盎司,那么这种重量差别就不是那么做不足道的
了。"踩狂症患者又干又轻,甚至表现在天平上。
  躁任症患者的耐寒能力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种体内的干热。众所周知,他们在众目腹
腔下赤条条地在雪中行走,他们在收容所里不需要取暖,他们甚至能被寒冷治愈。 自海
耳蒙特(Jean -Baptiste van Helmont)起,将躁狂症患者浸入冰水的做法被广泛采用
。梅努莱讲述过他所认识的一个躁狂症患者的例子:这个患者从监狱中逃出来,"没戴帽
子,身上几乎一丝不挂,在暴雨中走了几里格(leagues),却因此完全恢复了健康。"
蒙乔(Montchau)在医治一个躁狂症患者时,"从高处向病人泼浇冰水",病人被治愈。
蒙乔对取得良好疗效毫不惊奇。在对此进行解释时,他综合了自17世纪以来盛行的各种
并行不悻的关于身体发热的观点;"当血液沸腾、肝火太盛、体液紊乱、致使全身躁动不
安时,冰水能产生如此迅速而彻底的疗效,是不足为怪的";由于寒冷的作用,"脉管收
缩得更猛烈,排走了充盈的液体,固体部分因液体的高温而产生的紊乱也平息下来,而
且,由于神经放松了,失调的元气也恢复了正常状态。"
  忧郁症的世界是阴湿、滞重的,而躁狂症的世界则是干热、躁动和松脆的。在后一
个世界,高温——是人所感觉不出的,但却处处显现出来——造成干涸和松脆,但这个
世界随时可能在湿冷的作用下放松。在这些简单化的定性认识的发展中,人们确定了躁
狂症的内涵和外延。无疑,17世纪初的说法依然保留下来,即"不发烧的狂暴"。但是除
了这两个完全描述性的特征外,还产生了一种感性认识,这种认识是临床实践的真正主
导。一旦阐释神话消失,体液、元气、固体、液体等说法不再流行,留下的就只会是相
关性质的系统。而这些系统甚至不再被命名。由这种热量和运动动力学所逐渐构造的躁
狂症特征体系此时将会被视为一种自然体系,被视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直接真理。过去
所感受的热力、所想像的元气失调、所设想的神经紧张,从此将被失去透明性的心理学
观念所取代,如内省印象的过分活跃,联想的急促,对外部世界的麻木。里夫已经清晰
地做了描述;"外部对象对一个病人的头脑不能产生与健康人同样的印象。这些印象很微
弱,病人几乎不会留意它们。他的头脑几乎完全专注于大脑失调所产生的想法。这些想
法异常活跃,因此病人以为它们反映了真实对象,并据此做出判断。"但是,我们不应忘
记,这种躁狂症心理学结构是在18世纪末出现和确立的,它仅仅是对一个完整而深奥的
结构的肤浅勾画。它是根据关于一个性质世界的半感觉半图像的法则发展起来的,它终
将坍塌。
  无疑,这整个有冷有热、有干有湿的宇宙提醒正要走向实证主义的医学思想不要忘
记自身起源的环境、但是,这种由意象组成的标志不仅仅是表示怀旧,而且也表示一项
工程。为了形成关于躁狂症或忧郁症的实际体验,在某种意象背景下,由一种感觉和感
情亲和关系体系而造成的各种性质互相吸引的这种引力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说躁狂症或
忧郁症从此具有了我们现有科学所认识的形态,那么这不是因为经过几个世纪我们已经
学会了"正视"实际症状,不是因为我们已使我们的感觉净化得极其透彻,而是因为在疯
癫体验中,这些概念围绕着某些关于性质的说法组织起来,因而得到统一,彼此有了重
要联系,最终使人们能够感知。这样我们就从一个简单的纯理念的描述(不发烧的狂暴
,据妄的固执想法)进入到一个性质领域。这个领域表面上不太严整、比较简单、没有
太严格的界限,但是它完全能建构整个疯癫经验中实际出现的可认识和可感知的各种单
元。这个研究领域被分隔为两个区域,模糊地使两种疾病具有各自的类型和结构。一方
面是一个潮湿的、经历了大洪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对一切不是他独有的恐怖充
耳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个世界被极端地简单化了,并被不合理地夸大其中的
一个细部。另一方面则是一个焦干的沙漠般的世界,一个惊恐万状的世界,在那里,一
切都是过眼烟云、混乱不堪。在躁狂症和忧郁症的宇宙模式中的这两个主题恰恰涵盖了
关于这两种病的体验(这种体验与我们现在的体验几乎相同)。
  威利斯因自己的钻研精神和医学感觉的敏锐完全有资格被誉为躁狂一忧郁交变现象
的"发现者"。诚然,威利斯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注意,尤其是在这一点上:从一种病到另
一种病的转变并没有被当作是一种观察的现象——当时的问题是要寻找有关的解释——
而是被看作一种深奥的自然关系的结果。那种自然关系是这两种疾病的隐秘本质的结构
所决定的。威利斯并没有引用他偶尔观察到的交变例子。他首先发现的是造成奇异变形
的一种内在联系:"在讨论了忧郁症之后,我们必须考虑躁狂症,这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因此这两种疾病常常互相转化。"实际中有这种情况:忧郁倾向发展严重时变成了狂
乱,反之,狂乱益渐减弱,最终平息下来,变成忧郁。严格的经验论者会在此看到两种
病的联系,甚至会看到同一种病的两种相继出现的症状。但是,威利斯不是从症状的角
度,也不是从疾病本身的角度提出问题,而仅仅是探寻在动物元气的运动中联结两种状
态的纽带。我们知道,在忧郁症中元气是阴沉暗淡的;它们给物像罩上阴影,形成一种
晦暗的涌流。反之,在躁狂症中,元气沸腾不息,其运动漫无规律且循环往复,甚至在
毫不发烧的情况下消耗和散发热量。在躁狂症和忧郁症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亲和关系。这
不是经验所联结起来的症状的亲和关系,而是更强有力的在想像画面中更为明显的亲和
关系,这种关系把烟和焰统一在同一种火中。"如果可以说在忧郁症中大脑和动物元气被
浓烟所笼罩,那么躁狂症就像点燃了原先被浓烟所抑制的大火。"烈焰能够驱散浓烟,而
烟尘降落下来能扑灭火焰、消除其光亮。对于减利斯来说,躁狂症和忧郁症的结合不是
一种疾病,而是包含着相互冲突的烟和焰的秘密之火,是那种光亮和阴影的混合。
  实际上,18世纪所有的医生都承认躁狂症和忧郁症的毗邻关系。但是,有些人拒绝
将二者称为同一种疾病的两种现象。许多人看到了一种交替现象,但没有觉察到症状上
的统一性。西德纳姆宁愿将躁狂症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躁狂症,起因于"血液的过分沸
腾和过快循环",另一种是往往"恶化为痴呆"的躁狂症,"起因子血液因长时间的骚动耗
尽了大部分精华而变得虚弱。"而更多的人承认,躁狂症和忧郁症的交替或者是一种变形
现象或者是一种有更深的原因的现象。例如,利厄托(Josephl-ieutaud)认为,当忧
郁症持续很久、其诸实愈益加剧时,就会失去通常的症状而变得与躁狂症相似:"忧郁症
在最后阶段与躁狂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没有展开论述这种相似性。在杜福尔看来
,这种联系不那么紧密,而是一种间接的因果联系。忧郁症与"额窦中的或曲张的脉管中
的蠕虫"一样能引起躁狂症。当时若不借助于一种意象,任何研究都无法把交替现象改造
成既精细又必要的症状结构。
  当然,在威利斯的后继者那里烟和焰的意象已消声匿迹,但是为了形成有条理的成
果依然在借助意象。这些意象愈益具有功能性质,愈益驻足于关于循环和升温的重大心
理学观念中,愈益远离威利斯曾借用的宇宙图像。例如,布尔哈夫及其著作的注释者范
·斯维腾(Gerard van Swieten)认为,踩狂症十分自然地成为最高程度的忧郁症,这
不仅仅是经常性的变形所造成的,而且是必然的机能运转的结果;在忧郁症中滞积的脑
液在一段时间后会活跃不安,因为内脏中的黑胆汁会因静止不动而变得"愈并苦涩",其
中会形成酸性更强的和毒性更强的成分,这些成分被血液输送到大脑,就引起了躁狂症
患者的强烈不安。因此,躁狂症与忧郁症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躁狂症是忧郁症的自然
后果,出于同样的原因,因而通常受到同样的治疗。在霍夫曼(Frledrich Hoffmann)
看来,躁狂症和忧郁症的统一是运动和冲击规律的结果。但是,在他那里,纯粹的力学
原则变成了生命和疾病发展的辩证法。忧郁症实际上以静止为其特征。换言之,或调的
血液充满了大脑。血液在大脑里必须循环流动,但却因浓重而易于阻滞。如果说血液的
浓重阻滞了运动,那么它有时也会造成更强烈的冲击。大脑、大脑血管、脑体受到的刺
激越强烈,就越有抗拒性,因此越容易硬化。这种硬化使浓稠的血液更猛烈地倒流。这
种运动越来越强烈,很快就卷入了那种躁狂症的骚动。这样,我们很自然地从一种静止
的充血的意象过渡到干、硬、急速运动等意象,其结果是,为了忠实干这种功能统一体
的真正组织者——图像式观念,古典力学的原则在每一阶段都受到修正和扭曲。
  因此,人们还将添加其他的意象,但它们不能起建构作用。它们仅仅是对于已获得
的统一体做出许多不同的解释。例如,史宾格勒(Snengler)提出的关于躁狂症和忧郁
症交变的解释,就是借用了电池的原理。首先,神经能量和神经液在该系统的一个地方
集中。只有这一段受到搅动,其他地方都处于休眠状态。这就是忧郁阶段。但是当这种
局部负荷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会突然扩展到整个体系,在一定的时间里强烈地刺激着
整个系统,直到负荷排放完为止。这就是躁狂阶段。从这种层次的阐释着,这种意象太
复杂、太完整,它所借用的模式大间接,因此在感知一种病理统一体时不能起到组织作
用。相反,它是那种本身基于具有初步统一功能的意象的感性认识产生之后所引起的联
想。
  这些具有统一功能的意象在詹姆斯的《医学辞典》中已悄悄地出现了。其中之一展
示了一种客观精细的观察很容易觉察的现象;躁狂——压抑循环。"将躁狂症和忧郁症归
结为一类疾病,用同一种眼光来看待它们,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我们从实验和逐日的观
察中发现,这二者有同样的起因……。十分严格的观察和我们的日常经验证实了这一点
,因为我们看到,忧郁症患者,尤其是长期患者,很容易变得躁狂,而当躁狂平息后,
忧郁症又重新开始,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一次反复。"因此,在河和18世纪,受意象
影响而建构起来的是一种感性认识结构,而不是一种理念体系,甚至也不是一组症状。
其证据在于,正如在感性认识中那样,性质的转移并不影响图像本身的完整性。因此,
卡伦能够在躁狂症中像在忧郁症中那样发现"镭委的一个主要对象",反之也能将忧郁症
归因于"脑筋体的某部分组织的干硬"。重要的是,观察设有发展为对解释性意象的建构
,相反,意象加强了综合的主导作用,它们的组织力造成了一种感性认识结构,在这种
结构中,症状最终能获得其重要价值,并被组织成可见的真理。2.歇斯底里和疑病症
  就这两种病而言,首先有两个问题。
  1.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正当地将它们视为精神疾病或某种疯癫症?
  2.我们是否有根据把它们放在一起, 把它们视为类似躁狂症和忧郁症那样的真正
的对偶关系?
  要回答这些问题,只须简单地考察一下各种分类。人们对疑病症并不总是与痴呆症
和躁狂症相提并论;歇斯底里更是很少与它们并列。布莱特(Felix Blater)根本没有
把这二者列入感官病变之中。在古典时期末期,卡伦依然把它们列入非精神病的范畴:
疑病症属于"体力衰竭,或因虚弱或因生命机能运转失灵而导致的疾病";歇斯底里则属
于"生理机能的控孪性疾病"。
  此外,在病情图表上,人们很难发现这两种疾病因一种逻辑关系而被列为一组,甚
至很难发现它们被列为相反的一对。索瓦热将疑病症列入幻觉——"仅仅关注自身健康的
幻觉",将歇斯底里列入痉孪。林亲(I-innaeus)'田地采用同样的划分。看来,这俩
人都是威利斯的忠实信徒。威利斯是在《痉挛病》一书中研究歇斯底里,而在论述头部
疾病的《禽兽之魂》中研究疑病症,给它起名为"绞痛感"。这里无疑是在谈两种调然不
同的疾病。在歇斯底里中,亢奋的精神受到相应的压力,从而造成一种印象;它们正在
爆炸,正在引起超常的不规律运动。这种运动在精神方面表现为歇斯底里惊厥。反之,
在"绞痛感"中,由于有一种东西有害干和不适于精神,因此精神激动不安,然后引起敏
感的神经的骚动、失调和皱授。因此,威利斯告诫我们不必因症状上的某些相似而大惊
小怪;诚然,我们看到痉孪会产生疼痛, 似乎是歇斯底里的剧烈活动会引起疑病症的痛
苦。 但是这些相似是虚假的。"实质并不相同,而是小有区别。"
  然而,在这些病情学家所做的固定分类的现象背后,有一种缓慢的努力正愈益频向
于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视为同一种疾病的两种形式。 布莱克默 (RichardBlackmore)
 于1725年发表《论疑病症和歇斯底里》。文中,这两种病被定义为同一种病的两种形式
——"精神的病态" 和"精神的外溢和消耗"。怀特(Whytt)认为,在18世纪中期,鉴别
工作已经完成,从此症状系统统一了,包括"对冷热和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的特殊感觉;晕
厥和歇斯底里惊厥;强直性昏厥和痉挛;胃气和肠气;贪食;呕吐;小便清白但又急又
多;消瘦和精神萎靡;神经性咳嗽;小零脉搏不齐;间发性头疼;间发性晕眩;视力衰
退;压抑、绝望、忧郁以至疯癫;梦魔。"
  另外, 在古典时期, 歇斯底里和疑病症逐渐被纳入精神疾病领域。 米德(Richa
rd Mead)在论述疑病症时还在说:"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且,我们必须恢复威利斯
关于歇斯底里论述的真正价值:"在妇女疾病中,歇斯底里的名声很坏,就像是人已半入
地狱一般(semi -damnati),它必须承担无数其他疾病的过失。如果一个妇女患上一
种莫名其妙的病,我们既查不出原因,又不能确定治疗方法,我们马上就会归罪于子宫
,而其实子宫往往受到冤枉。当我们碰到一种少见的症状时,我们就宣布,其中必有歇
斯底里的踪影。这往往是掩饰我们对医疗对象无知的遁词。"凡是研究歇斯底里的材料都
会引用这段文字。对于所有循规蹈矩的注释者来说,这段话绝不意味着威利斯认为歇斯
底里症状没有器官基础。他仅仅明确地说,歇斯底里概念成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的容
器。这些想法不是病人的,也不是自以为有病的人的,而是本来无知却装作高明的医生
的。实际上,如果说威利斯把歇斯底里视为一种精神错乱,那并不是因为他把歇斯底里
列入了头部疾病,而是因为他认为歇斯底里的根源在于动物元气的性质、起因和初始过
程发生了一种变化。
  然而,到18世纪末,疑病症和歇斯底里已几乎毫无争议地成为精神病。一七五五年
,阿尔贝蒂(Alberti)在哈雷城(Halle)发表论文《论疑病症病人的臆想症》(De m
orbis imagi -nariis hyPoch。driacorum)。接着,利厄托在确定疑病症的痉孪特征
时,承认"精神上受到的影响不亚于、甚至重于肉体上的疾病;因此,疑病症一词几乎成
了一个会得罪人的名称,想讨好的医生尽量避而不用。"至于歇斯底里, 劳兰(JosePh
Ran!in)认为它没有任何器官上的原因,至少他在根本定义中从一开始就把它确定为一
种臆想变态:"患这种病的妇女虚构、夸大和重复各种胡思乱想,这种病有时具有流行性
和传染性。"
  因此,在古典时期,歇斯底里和疑病症有两个基本发展路线。一个是将二者统一为
一个普通概念,即"神经病",另一个是改变其含义和由其名称所充分显示的传统的病理
基础,而倾向于将它们逐渐纳入精神疾病领域,与躁狂症和忧郁症相提并论。但是,后
一种整合不是像在躁狂症和忧郁症中那样在图像价值中所感觉到的和所想像的原始性质
的层面上实现的。我们这里面对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整合。
  诚然,古典时期的医生也试图发现歇斯底里和疑病症所特有的性质。但是,他们从
未能感知到类似躁狂症和忧郁症中标示出特点的性质上的相关性或紧密联系。人们所发
现的各种性质是相互矛盾、相互否定的,因而无法解决这两种病的根本性质是什么这一
问题。
  歇斯底里常常被认为是遍及全身的内热的效果,一种兴奋状态,一种不断地表现为
惊厥痉孪的迸发状态。例如,求仍的少女和年轻丧偶的寡妇,她们的歇斯底里常常与炽
烈的情欲有关。而炽烈的情欲难道不是与这种内热有关吗?就本性而言,歇斯底里是狂
热的;其症状更容易使人想起一种意象,而不是使人想到一种疾病。费朗17世纪初精细
地描绘了这种意象。他在《相思病或爱欲忧郁症》中宣称,女人比男人更容易陷入爱情
而不能自拔,而且她们很善于掩饰这一点。"此时她们的表情很像端放在圆筒上的蒸馏器
,人们无法从外面看到火焰。但是如果人捆着蒸馏器的正下方,用手探摸一个女人的心
,就会发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个炽烈的火炉。"无论从象征意义还是从感情色彩或从比
喻的手法来看,这是一个绝妙的意象。在费朗之后,过了很久,人们用湿热来描述歇斯
底里和疑病症的隐秘的蒸馏过程。但是这个意象从属于一个更抽象的主题。在谢诺那里
,这种雌性蒸馏器的火焰早已变成无色的了:"我认为,歇斯底里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病,
在这个名称下包含着因一种有害雾气引起的几种疾病,这种雾气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受
到污染,并经历了异常的沸腾状态。"而在其他人看来,从疑病区发出的这种高热完全是
干燥的:疑病性忧郁是一种"干热"病,是由"类似性质的体液"引起的。但是也有些人在
歇斯底里和疑病症中都没有发现高热现象,相反,这些病的性质是衰弱、迟钝和阴湿的
,如同那些惰性体液的性质:"我认为,这些病(疑病症和歇斯底里)若能持续一段时间
的话,那就是出自大脑和神经纤维。由于它们怠情而衰弱、失去活力和弹性,神经液也
变得虚弱无力,引起这些病。"也许对歇斯底里的性质的不稳定性做出最明确论证的是切
恩的著作《英吉利病》。在切恩看来,这种病只能以抽象方式来维系自己的统一性。其
症状散布在不同的性质领域,起因于各领域的各自不同的机制。各种痉孪的症状都源出
于由"有害的苦涩的有强烈刺激的气体"所象征的一种发烧病理。反之,各种心理或器官
虚弱的症状——"压抑、晕厥、大脑迟钝、昏沉、忧郁和悲伤"——显示了变得潮湿或虚
弱的神经纤维的状况,神经纤维无疑是受到了阴冷勤稠体液的影响,这种体液堵塞了浆
液腺和血管。麻痹则意味着神经纤维的僵滞,即通常所说的因固体惰性的冻结而造成的
"颤动中断"。
  确定躁狂症和忧郁症的性质特征是很容易的,而对于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则很难做到

  运动医学在论述它们时是很不明确的,其分析也动摇不定。显然,至少对于任何不
否定自己的印象的感觉来说,躁狂症与一种过度的运动有关,而忧郁症则与运动的减弱
有关。但是,关于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则很难做出选择。施塔尔选择了血液会愈益沉重
的说法,认为血液会愈益增多变浓,以致无法正常地流过门静脉;血液有一种在门静脉
滞留和汇集的趋势,由于"血液力图在较高或较低部位打开一个出口"而造成了危机。相
反地,布尔哈夫和范·斯维腾则认为,歇斯底里运动起因于各种液体的一种过分的流动
性。这些液体变得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搅动起来。范·斯维腾解释道:"由于结构层弱
,血液很容易被分解;它勉强凝结在一起,因此血清的浓度和质量都很差;淋巴液类似
于血清的状况,血清所提供的液体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无实体性的歇斯
底里和疑病症就可能从神经纤维的这种特殊状态的部署中产生。"我们应该把"面色苍白
的少女、用脑过度的人"很容易有的不适、控孪和疼痛归因于这种敏感性和流动性。歇斯
底里既是活动的又是静止的,既有流动性又有动滞性,既起因于不稳定的振动又受到惰
性体液的阻滞。谁也没有发现其运动的真实性质。
  我们在化学类比领域看到同样的情况。在朗格看来,歇斯底里是发酵的结果,是由
于"被送到身体不同部位的盐分"与"那里原有的体液"混合发酵的产物。另一些人则认为
歇斯底里是碱性的。而埃特级勒(MichaelEttmtiler)则认为,这种病属于酸性反应,
"直接原因是青的固有酸性;乳糜是酸性的,因此血液的性质受到腐蚀,不再能贻养元气
;淋巴液是酸性的,胆汁也萎靡不振;神经系统备受刺激,而消化发酵成分因变质而不
易挥发和酸性过强。 "韦立德(Viridet)着手重构了关于"我们所体验到的雾气"的一种
酸和碱的辩证关系,认为这二者在大脑和神经中的运动和剧烈冲突引起了歇斯底里和疑
病症的症状。有些特别易挥发的动物元气是碱性盐,当它们十分稀薄时,流动极快,变
成雾气。但是也有酸盐挥发成的雾气;乙醚使酸雾足以抵达大脑和神经,在那里"与碱遭
遇,引起各种疾病"。
  歇斯底里和疑病症的性质的不稳定性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它们的力学特性与其化学
上的隐秘性质的混淆不清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如果说从性质上对躁狂症和忧郁症做出
诊断显得轻而易举的话,那么对歇斯底里和疑病症的辨别则显得犹豫不决。无疑,想像
出来的性质图像对于构成忧郁症一躁狂症的对偶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歇斯底里和
疑病症的历史上则只有第二位的作用,可能只是不断变幻的布景。与躁狂症不同,歇斯
底里的研究进展并没有引导人们走出以医学意象反映出来的这个领域的模糊性质。它的
活动空间属于另一种类型,是机体作用和道德价值相互粘合的身体。
  人们通常认为,是勒普瓦和威利斯将歇斯底里从所谓的子宫错位的古老神话中解放
出来。 李耶鲍(Jeanl.iebault)翻译或者说改写了马里涅罗(Marinello)的著作,
以适应17世纪的标准。同时他有保留地接受了关于子宫的自发运动的观点,认为如果子
宫改变了位置,"这是为了更自在一些;这不是出于某种慎思、吩咐或感官刺激,而是为
了保障健康和体验某种享受"。无疑,子宫不可能像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在人体大翻转
时在全身移动, 因为它被子宫颈、 韧带、脉管以及腹膜"严格固定住"。但是它仍能改
变位置:"尽管子宫严格固定在我们所说的那些部件上,因而不能改变所处空间,但它还
是常常改变位置,在女人体内造成古怪的、任性的运动。这些运动是各式各样的:上升
、下降、痉孪、游移、脱垂。子宫会上升到肝、脾、隔、胃、乳房、心、肺、咽喉和头
。"古典时期的医生几乎一致反对这种解释。
  在17世纪初,勒普瓦在谈到歇斯底里痉挛时写道:"在各种病源中,有一个是最根本
的,它不是通过交感而是通过原发病发挥作用。"更准确地说,这种痉挛惊厥的根源在于
后脑积水:"正如细流汇成大河,位于大脑表层和终止于后脑的空腔因处于头部的倾斜位
置而大量积水。这些部位的热量使液体升温,影响了神经起端。"威利斯则对子宫说进行
了细致的批判, 认为, 主要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疾病造成了"患这种病时血液运动的紊乱
失调"。但是这些分析都没有彻底

--
珍惜生命,远离颓废~~~~~~~~~~
小鱼儿, 冬天来了,你的窝垒好了没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