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epon ( 好东东),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l 22 23:24:59 2000), 转信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
---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既有趣而又重要的;——所以有趣,是因为它表现了当
时有
教养的希腊人的共同偏见,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了直其中世纪末期一直有着重要
影响
的许多原则的根源。我并不以为其中有很多东西对于今天的政治家是有任何实际用
处,
但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有助于弄明白希腊化世界各个地方的党派冲突。亚里士多德对
于非
希腊化国家里的政府方法是不大留心的。他的确提到过埃及、巴比伦、波斯和迦太
基,
但是除了迦太基而外,其余都只是泛泛提到而已。他没有提到过亚历山大,对于亚
历山
大给全世界所造成的彻底变革他甚至于丝毫也没有察觉到。全部讨论都谈的是城邦
,他
完全没有预见到城邦就要成为陈迹了。希腊由于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城邦,所以就成
了一
个政治试验室。但是这些实验能以适用的东西却自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以后就已不存
在了
,
下其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兴起为止。亚里士多德所引据的经验在许多方面都更适用
于较
为近代的世界,而不是适用自从他这本书写成以后的一千五百年之中所曾存在过的
任何
世界。
他附带说了许多非常有趣的话,其中有些我们在谈到政治理论之前可以先说一
说。
他告诉我们说,幼利披底在马其顿王阿其老斯的宫廷里曾被一个名叫迪卡尼库斯的
人骂
他有口臭。国王为了让他息怒,就允许他鞭打迪卡尼库斯。他就这样做了。迪卡尼
库斯
等待过许多年以后才参与一次成了功的阴谋,把国王杀死了;但是这时幼利披底已
经死
了。他又告诉我们说应当在冬天吹着北风的时候受孕;又说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说
下流
的话,因为“可耻的话引人去做可耻的事”。又说除了在神殿里而外任何地方都不
能容
许猥亵,在神殿里则法律甚至于是允许秽言的。人们不应该结婚太早,因为如果结
婚太
早生下来的就会是脆弱的女孩子,妻子就会变得淫荡,而丈夫则会发育不全。结婚
正当
的年纪男人是三十七岁,女人是十八岁。
我们从这里面知道了泰勒斯曾被人嘲笑过他的贫穷,他就用分歧付款的办法买
下来
所有的榨油器,于是就能够掌握榨油器的垄断价格。他做出这件事是要表明哲学家
是能
.
够.搞钱的。如果哲学家终身贫穷的话,那是因为他们有着比财富更重要得多的事要
去思
想。然而这一切都是顺便提到的;现在我们就来谈更严肃的问题。这部书开宗明义
就指
出国家的重要性;国家是最高的集体,以至善为目的。按照时间的次序,最先有家
庭;
家庭建筑在夫妻与主奴这两大关系上,这两者都是自然的。若干家庭结合成一乡;
若干
乡结合成一国,只须这种结合大得差不多足以自给。国家虽然在时间上后于家庭,
但在
性质上却优先于家庭,并且也优先于个人;因为“每一事物当其充分发展时,我们
就把
这称为是它的性质”,人类社会充分发展时就是国家,而全体是优先于部分的。这
里所
包含的概念是有.机.体.的概念:他告诉我们说,当身体毁灭的时候,一只手就不再
是一
只手了。这个涵意就是,一只手是被它的目的——即拿取——所规定的,唯有当手
与一
个活着的身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完成它的目的。同样,一个人也不能够完成
他的
目的,除非他是国家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说创立国家的人乃是最伟大的恩主;因
为人
若没有法.律.就是最坏的动物,而法律之得以存在则依靠国家。国家并不仅仅是一
个为
了进行交换与防止罪恶的社会:“国家的目的是善良的生活。……国家就是家庭与
乡结
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128
0b)
。
“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1281a)
。
一个国是由若干家组成的,每一家都包括一个家庭,所以讨论政治就应该从家
庭开
始。这一讨论的主要部分是有关于奴隶制的——因为在古代,奴隶总是算做家庭的
一部
分的。奴隶制是有利的、是正当的,奴隶天.然.应该低于主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
应该
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一个天生就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的人,生
来就
是一个奴隶;奴隶不应该是希腊人,而应该是其他精神低劣的下等种族(1255a与13
30a
)。
驯服的动物当被人统治时就更好得多,那些天生下等的人被优胜者所统治的时候情
形也
是一样。或许有人要问,以战俘做奴隶的办法究竟是不是有道理的呢;威力,例如
在战
争中使人获得胜利的那种威力,好象是蕴涵着更为优越的德行的样子,但是情形却
往往
并不如此。可是无论如何,对于那些虽然天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肯屈服的人而发动
战争
,
那样的战争总是正义的(1256b);而这就蕴涵着在这种情况之下把被征服者转化为
奴隶
就是正当的。这仿佛是足以为古往今来任何的征服者作辩护了;因为没有一个国家
会承
认自己天生来就应当是被统治的,所以对于自然意图的唯一证据就必须从战争的结
果来
推断。因此每一场战争里的胜利者就都是对的,被征服者就都是错的。这倒很能自
圆其
说。
其次就是关于贸易的讨论,这一讨论深刻地影响了经院学者们的善恶论。每件
事物
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正当的,另一种是不正当的;例如一双鞋可以用来穿,这就
是它
的正当的用途,或者可以用来交换,这就是它的不正当的用途。因此一个必须靠卖
鞋为
生的鞋匠的身分就有些下贱了。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说,零售并不是发财致富的艺
术中
的一个自然部分(1257a)。发财致富的自然方式是巧妙的经营房产与地产。以这种
方式
所能得到的财富是有限度的,但是由贸易而得到的东西则是没有限度的。贸易必须
和钱
打交道,但是财富并不在于获得货币。由贸易而获得的财富很正当地是要被人憎恨
的,
因为它是不自然的。“最可憎恨的一种,而且是最有理由被憎恨的,就是高利贷;
高利
贷是从钱的本身里而不是从钱的自然对象里获利的。因为钱本是为了用于交换的,
而不
是要靠利息来增殖的。……在一切发财致富的方式之中,高利贷是最不自然的”(1
258
)。
这种教诫产生了什么结果,你不妨去看陶奈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但
是虽
说他讲的历史是可信的,然而他的叙述却有一种袒护前资本主义的偏见。
“高利贷”是指一.切.有利息的贷款,而不象现在那样仅仅是指以过高的利率
贷款
。
从古希腊时代直到今天,人类——或者说至少是经济上更为发展的那一部分人类—
—一
直是分裂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务人始终不赞成利息,而债权人则始终赞成它。
在大
多的时候地主都是债务人,而从事商业的人则都是债权人。哲学家们的见解除了少
数例
外,都是吻合于自己阶级的金钱利益的。希腊哲学家都是属于占有土地的阶级或者
是被
这个阶级所雇用的,所以他们不赞成利息。中世纪的哲学家都是教士,而教会的财
产主
要的是土地,所以他们看不出有理由要修改亚里士多德的意见。他们之反对高利贷
更因
反犹太主义而得到加强,因为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是犹太人的。僧侣们与贵族们是有
争执
的,并且有时候还非常之尖锐,但是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万恶的犹太人,——犹
太人
曾以贷款的办法帮他们渡过了坏年成,并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自己节俭的某种报酬。
随着宗教改革,情形便起了变化。许多热诚的新教徒都是经营企业的。对于他
们来
说,贷款谋利乃是最重要的事。因此首先是加尔文,后来是其他新教的神职人员,
都承
认利息。最后天主教会也就不得不步其后尘,因为古老的禁例已经不适于近代的世
界了
。
哲学家们的收入现在都得自大学的资金,所以自从他们不再是教士,因而不再与土
地占
有相联系之后,也都一直是赞成利息的。每一个阶段都曾有过丰富的理论论据在支
持着
经济上对自己有利的意见。
柏拉图的乌托邦被亚里士多德根据种种理由而加以批判。首先是非常有趣的阐
述,
说它把太多的统一性赋予国家,把国家弄成了一个个体。其次就是那种反对柏拉图
所提
议的废除家庭的论证,这是每个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得到的。柏拉图认为只消把“儿
子”
这个头衔加给所有可能构成亲子关系的同样年纪的人,一个人对于全体人民也就获
得了
目前人们对他们自己真正的儿子所具有的那种感情。至于“父亲”这个头衔,也同
样如
此。反之,亚里士多德却说,凡是对最大多数的人所共同的东西便最不为人所关心
,如
果“儿子们”对于许多“父亲们”都是共同的,那么他们就会共同地受人忽视;做
一个
实际上的表兄弟要比做一个柏拉图意义上的“儿子”还要好得多;柏拉图的计划会
使得
爱情化成水的。然后就是一种奇异的论证说,既然禁绝情欲是一种德行,那么要求
有一
种消灭这种德行以及与此相关的罪恶的社会制度就是很可惋惜的事情了(1263b)。
于是
他就问道,如果妇女是公共的,那么由谁来管家呢?我从前写过一片文章题名为“
建筑
与社会制度”,在这片文章里我曾指出一切想把共产主义和废除家庭这两者结合在
一片
的人,也必定要提倡人数众多的、有着公共厨房、餐厅和托儿所的公社家庭。这种
制度
可以描叙为是一种僧院,只是不须要独身罢了。对于实现柏拉图的计划来说,这一
点是
具有根本意义的,并且这一点比起柏拉图所推荐的其他许多事情来,绝不是更不可
能的
事情。
柏拉图的共产主义困恼了亚里士多德。他说,那会使人愤恨懒惰的人,并且会
造成
在同路人之间所常有的那类争端。如果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事情,那就要好得多。
财产
应该是私有的;但是应该以仁爱来这样教导人民,从而使得财产的使用大部分能成
为公
共的。仁爱与慷慨都是德行,但是没有私有制,它们便是不可能的。最后他又告诉
我们
说,如果柏拉图的计划是好计划,那末早就会有别人想到过这些了。①我并不同意
柏拉
图,但是如果有任何东西能使我同意柏拉图的话,那就是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
论据
了。
在谈到奴隶制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信仰平等的人。纵
使承
认了奴隶与妇女的服从地位,但所有的公.民.在政治上究竟应该不应该平等,还仍
然是
个问题。他说有些人认为这是可以愿望的,根据的理由是一切革命的关键都在于财
产的
规定。他反对这种论证说,最大的罪行乃是由于过多而不是由于缺匮;没有一个人
是因
为要躲避冻馁才变成为一个暴君的。
当一个政府的目的在于整个集体的好处时,它就是一个好政府;当它只顾及自
身时
,
它就是一个坏政府。有三种政府是好的:即,君主制、贵族制和立宪政府(或者共
和制
);
有三种政府是坏的:即,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还有许多种混合的中间形式。
并且
还须指出,好政府和坏政府是被当权者的道德品质所规定的,而不是被宪法的形式
所规
定的。可是,这只有部分的真确性。贵族制就是有德的人的统治,寡头制就是富人
的统
治,而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德行与财富是严格的同义语。亚里士多德按照中庸之道
的学
说所主张的乃是,适度的资产才最能够与德行结合在一片:“人类并不借助于外在
的财
货才能获得或者保持德行,反而是外在的财富要借助于德行;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
乐,
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灵上与性格上有
着最
高度的教养却只有适度的身外财富的人们的身上才能够找得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
多得
无用的身外财货却缺少高尚品质的人们的身上找到的”(1323a与b)。因此最好的
人的
统治(贵族制)与最富的人的统治(寡头制)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因为最好的人
往往
只有适度的财富。民主制与共和制之间——除了政府的伦理差异而外——也是有区
别的
,
因为亚里士多德所称之为“共和制”的,保留着有某种寡头制的成份在内(1293b)
。但
是君主制与僭主制之间的唯一区别则只是伦理的。
他强调要以统治政党的经济地位来区别寡头制与民主制:当富人完全不考虑到
穷人
而统治的时候便是寡头制,当权力操在贫困者的手里而他们不顾及富人的利益时便
是民
主制。
君主制比贵族制更好,贵族制比共和制更好。但是最好的一腐化就成为最坏的
;因
此僭主制就比寡头制更坏,寡头制就比民主制更坏。亚里士多德就以这种方式达到
了一
种有限度的为民主制进行辩护;因为绝大多数的实际政府都是坏的,所以在实际的
政府
中,民主制倒也许是最好的。
希腊人的民主概念在许多方面要比我们的更极端得多;例如亚里士多德说,选
举行
政官的办法是寡头制的,而用抽签来任命行政官才是民主的。在极端的民主制里公
民大
会是高于法律之上的,并且独立地决定每一个问题。雅典的法庭是由抽签选出来的
大量
公民所组成的,而不需任何法学家来帮忙;这些人当然易于被雄辩或者党派的感情
所左
右。所以当他批评民主制的时候,我们必须理解他所指的乃是这种东西。
亚里士多德对于革命的原因曾有长期的讨论。在希腊,革命的频繁就象已往在
拉丁
美洲一样,所以亚里士多德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引征。革命主要的原因,则是寡头
派与
民主派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说民主制产生于一种信念,即同等自由的人们应当在一
切方
面都是平等的;而寡头制则产生于一种事实,即在某些方面优异的人要求得过多。
两者
都有一种正义,但都不是最好的一种。“因此只要两党在政府中的地位与他们所预
想的
观念不相符,他们就会掀起革命”(1301a)。民主的政府比寡头制更不容易有革命
,因
为寡头们彼此之间可以起纠纷。寡头们似乎都是些精力旺盛的家伙们。他告诉我们
说,
在有些城邦里寡头们宣誓说:“我要做一个人民之敌,我要竭尽全力设法来对他们
加以
一切的伤害”。今天的反动派可就没有这么坦白了。
防止革命所必须的三件事情就是:政府的宣传教育,尊重法律(哪怕是在最小
的事
情上),以及法律上与行政上的正义,也就是说“按比例的平等并且使每一个人都
享受
自己的所有”(1307a,1307b,1310a)。亚里士多德似乎从未体会到过“按比例的
平等
”
的困难。如果这就是真的正义,那末比例就必须是德.行.的比例。可是德行是难于
衡量
的,而且是一件具有党性争论的事情。所以在政治的实践上,德行总是倾向于以收
入来
衡量的;亚里士多德试图在贵族制与寡头制之间所做的那种区别,唯有在有着根深
蒂固
的世袭贵族的地方才是可能的。纵使是那样,但一旦有了一个巨大的富人阶级而又
非贵
族阶级的时候,也就必须让他们享有政权,以免他们酿成一场革命。但除非是在土
地几
乎是唯一的财富来源的地方,否则的话世袭的贵族制是决不可能长期保持他们的权
力的
。
一切社会的不平等,从长远看来,都是收入上的不平等。拥护民主制的一部分论据
就是
:
想要根据财富以外的任何其他优点而奠定的“按比例的正义”的任何试图都必然是
要破
灭的。为寡头制而辩护的人们声称收入是与德行成比例的;先知说他从来没有看见
过一
个正直的人讨饭;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善人获得的恰好是他自己的收入,既不太多
也不
太少。但是这些观点都是荒谬的。除非是绝对的平等,此外任何一种“正义”在实
践上
都得酬报某种与德行迥然不同的品质,因此都是应该加以谴责的。
关于僭主制有一节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僭主渴望财富,而一个君主则渴望荣誉
。僭
主的卫兵是雇佣兵,而君主的卫兵则是公民。僭主们绝大部分都是煽惑者,他们是
由于
允诺保护人民反对贵族而获得权力的。亚里士多德以一种讥讽的、马基雅弗利式的
语调
阐述了一个僭主要想保持权力时,必须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僭主必须防止任何一个
有特
殊才干的人脱颖而出,必要时得采用死刑与暗杀。他必须禁止公共会餐、聚会以及
任何
可以产生敌对感情的教育。绝不许有文艺集会或讨论。他必须防止人民彼此很好地
互相
了解,必须强迫人民在他的城门前过着公共的生活。他应该雇用象叙拉古女侦探那
类的
暗探。他必须散播纠纷并使他的臣民穷困。他应该使人民不断从事巨大的工程,如
象埃
及国王建造金字塔的那种做法。他也应该授权给女人和奴隶,使他们也都成为告密
者。
他应该制造战争,为的是使他的臣民永远有事要做,并且永远需要有一个领袖(131
3a与
b)。
全书里唯有这段话是对于今天最适用的一段话,思想起来不禁令人黯然。亚里
士多
德结论说,对一个僭主来说,没有什么罪恶是太大的。然而,他说还有另一种方法
可以
保存僭主制,那就是要有节制以及伪装信仰宗教。但是他并没有决定哪一种方法可
以证
明是更为有效。
有一段很长的论证用以证明对外征服并不是国家的目的,从而揭示了许多人都
采取
的是帝国主义者的观点。确实也有一种例外:征服“天生的奴隶”是正确的而且是
正当
的。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里,这就可以证明对野蛮人的战争是正当的,但对希腊人
的战
争则是不正当的;因为没有一个希腊人是天生的奴隶。一般说来,战争仅仅是手段
而不
是目的;因此一个城邦处于孤立的不可能进行征服的局势之下,也可以是幸福的。
生存
于孤立之中的国家也并不必须消极无为。神和全宇宙就都是积极活动着的,尽管他
们也
不可能进行对外的征服。所以一个国家所应该追求的幸福就不应该·是战争,而应
该是
和平的活动,尽管战争有时也可以是达到幸福的必要手段。
这就引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应该有多么大?他告诉我们说,大城邦永远是
治理
不好的,因为人数过多就不能有秩序。一个国家应该是大得足够多少可以自给,但
是又
不应该过大而不能实行宪政。一个国家应该小得足以使公民们能认识彼此的性格,
否则
选举与诉讼就不能做得公正。领土应该小得从一个山顶上就足以把它的全貌一览无
余。
他既然告诉我们说国家应该自足自给(1326b),但又说国家应该有进出口贸易(13
27a
),
这就似乎不能自圆其说了。
靠工作为生的人不应该允许有公民权。“一个公民不应该过一个匠人的或者商
人的
生活,因为这样一种生活是不光彩的,是与德行相违反的”。公民也不应该是农人
,因
为他们必须要有闲暇。公民们应该有财产,但是庄稼汉则应该是来自其他种族的奴
隶
(1330a)。他告诉我们说,北方的种族是精力充沛的,而南方的种族则是聪明智慧
的。
所以奴隶应该是南方的种族,因为如果他们要是精力充沛的话,那就不大便当了。
唯有
希腊人才既是精力充沛的而又是聪明智慧的;他们治理得比野蛮人好得多,如果他
们团
结起来,就能够统治全世界(1327b)。人们也许可以期待,在这一点上总该提到亚
历山
大了吧,但是一个字也没有提到。
关于国家的大小,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程度上也犯了许多近代自由主义者所犯
的同
样错误。一个国家必须能够在战争中保卫住它自己,而且甚至于还须没有很大的困
难就
能保卫住它自己,如果任何一种自由的文化想要能生存下去的话,而这要求一个国
家究
竟有多么大,那就得取决于战争的技术与工业了。在亚里士多德那时,城邦已经过
时了
,
因为它已不能抵抗马其顿而保卫住它自己了。在我们今天,则整个的希腊包括马其
顿在
内,在这种意义上都是过时了的,正象最近所已经证明的那样。今天要主张希腊或
者任
何其他小国完全独立,那就正象是主张一个其领域站在高处就可以一览无余的城市
要完
全独立,是一样地枉然无益。除非一个国家或同盟由于其自身的努力,就能强大得
足以
击退一切外来的征服试图,否则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而要满足这一要求,
就绝
不能比美国和大英帝国加在一片更小;而且甚至于就连这,也许还会是一个太小的
单元
呢。
《政治学》这部书就其传到我们今天的形式看来是没有完成的,它最后以讨论
教育
而告终结。教育当然仅仅是为着那些将要成为公民的孩子们;奴隶们也可以教以有
用的
技术,例如烹调之类,但这并不是教育的一部分。公民应该造就得适合于他自己所
生存
于其下的那种政府形式,因此就应该视该城邦是寡头制还是民主制而有所不同。然
而在
这一讨论里,亚里士多德假定公民们全都享有政权。孩子们应当学习对他们有用的
东西
,
但不能庸俗化;例如不应该教给他们以任何歪曲身体形象的技术,或者是能使他们
挣钱
的技术。他们应该适度地从事体育锻炼,但是不能达到获得职业性的技术的地步;
受训
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孩子们的健康是受到了损害的,那些在幼时曾经是胜利者的
人到
了成人以后几乎很少再能成为胜利者的这一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孩子们应该
学习
画图,为的是能欣赏人身的美;也应该教导他们能欣赏那些表现道德观念的绘画与
雕刻
。
他们可以学习唱歌和演奏乐器,使自己能够有品评地享受音乐,但又不足以成为技
术熟
练的演奏者;因为自由人除非喝醉了酒的时候,是不会奏乐或唱歌的。当然他们必
须学
习读书和写字,尽管这些也是有用的技术。但是教育的目的乃是“德行”,而不是
有用
。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德行”,他已经在《伦理学》一书里告诉过我们了,而他在这
部书
里又反复地加以引征。
亚里士多德在他“政治学”一书里的基本假设,与任何近代作家的基本假设都
大大
不同。依他看来,国家的目的乃是造就有文化的君子——即,把贵族精神与爱好学
艺结
合在一片的人。这种结合以其最高度的完美形式存在于白里克里斯时代的雅典,但
不是
存在于全民中而只是存在于那些生活优裕的人们中间。到白里克里斯的最后年代,
它就
开始解体了。没有文化的群众攻击白里克里斯的朋友们,而他们也就不得不以阴谋
、暗
杀、非法的专制以及其他并不很君子的方法来保卫富人的特权。苏格拉底死后,雅
典民
主制的顽固性削弱了;雅典仍然是古代文化的中心,但是政治权力则转移到了另外
的地
方。在整个古代的末期,权力和文化通常是分开来的:权力掌握在粗暴的军人手里
,文
化则属于软弱无力的希腊人,并且常常还是些奴隶们。这一点在罗马光辉伟大的日
子里
只是部分如此,但是在西赛罗以前和在马尔库斯·奥勒留以后则特别如此。到了野
蛮人
入侵以后,“君子们”是北方的野蛮人,而文化人则是南方的精细的教士们。这种
情形
多多少少一直继续到文艺复兴的时代,到了文艺复兴,俗人才又开始掌握文化。从
文艺
复兴以后,希腊人的由有文化的君子来执政的政治观,就逐渐地日益流行起来,到
十八
世纪达到了它的顶点。
但各种不同的力量终于结束了这种局面。首先是体现于法国大革命极其余波的
民主
制。自从白里克里斯的时代以后,有文化的君子们就必须保卫自己的特权而反对群
众;
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就不再成其为君子也不再有文化。第二个原因是工业文
明的
兴起带来了一种与传统文化大为不同的科学技术。第三个原因是群众的教育给了人
们以
阅读和写字的能力,但并没有给他们以文化;这就使得新型的煽动者能够进行新型
的宣
传,就象我们在独裁制的国家里所看到的那样。
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有文化的君子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
①请参看雪梨·史密斯作其中的傻子的演说:“如果这个提议是健全的,萨克
逊人
会把它放过去吗?丹麦人会对于它熟视无睹吗?它会逃得过诺曼人的智慧吗?”(
引文
只根据我的记忆)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