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epon ( 好东东),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第八章 约翰·司各脱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Jul 23 08:50:14 2000), 转信

西方哲学史
第八章 约翰·司各脱
-------------------------------------------------------------------------
---
----
  约翰·司各脱,或约翰奈斯·司各脱斯,有时更附以厄里乌根纳或厄里根纳字
样,

是公元九世纪最令人惊异的人物。假如他生在公元五世纪或十五世纪,他也许不至
使人

这样惊讶。他是一个爱尔兰人,一个新柏拉图主义者,一个杰出的希腊学学者,一
个斐

拉鸠斯教派,和一个泛神论者。他的大部分生涯是在法兰西国王,秃头王查理的庇
护下

度过的。
    他虽诚然距离正统教义远甚,但就我们所知却避过了迫害。他把理性置于信仰
之上

并丝毫不介意教士们的权威;而他们为了解决自己的争论,反而要求过他的仲裁。
    为了理解这样一个人物的出现,我们必须首先注意圣帕垂克以后数百年内的爱
尔兰

文化。姑且不论圣帕垂克是英格兰人这一令人不快意的事实,尚有两项其他几乎同
样令

人不快意的事情:首先,在圣帕垂克到达爱尔兰之前,那里已经有了基督徒;其次
,不

管他为爱尔兰基督教作出了多大贡献,爱尔兰文化并不起因于他(据某高卢人作家
说)

当阿替拉以及哥特人、凡达尔人和阿拉里克相继入侵高卢地方时:“大海这边所有
硕学

之士都逃往海外各地,特别是爱尔兰,不管他们逃往哪里,他们便给那里的居民带
来巨

大的学术进步。”
    假如这些人中有谁前往英格兰避难,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玖特人必将把他们
消灭

尽净;然而那些去到爱尔兰的人却与传教士结合在一起,成功地传播了在欧洲大陆
逐渐

消亡的大量知识与文明。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公元六世纪、七世纪和八世纪间,
爱尔

兰人当中尚残存着希腊语文知识,以及对拉丁古典著作的相当学识。②英格兰自从
坎特

伯雷大主教狄奥多时代起就通晓了希腊语文。狄奥多本人是个希腊人,曾受教于雅
典;

在英格兰北方则可能是由于爱尔兰籍传教士的教导而通晓了希腊语文。蒙塔格·詹
姆士

说:“公元七世纪下半期,渴望知识最殷切、教学工作开展得最活跃的地方是爱尔
兰。

在爱尔兰,拉丁语文(希腊语文稍差)的研究是以学者观点进行的……他们首先为
传教

的热诚所驱使,继而又迫于爱尔兰家乡的困难情况,乃大举迁徙到欧洲大陆,从而
为挽

救他们早已尊崇的残缺的文献作出了贡献。”奥克撒尔的海尔利克在公元876年叙述
爱尔

兰学者们的迁徙时说:“爱尔兰连同其哲学家们不顾海上的危险,几乎是集体迁移
到我

国的海岸。所有最博学的人都注定要应贤王索罗门——意指,秃头王查理——的延
揽,

自愿地走上了流亡之路。”
    学者们每每被迫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在希腊哲学的开始期,许多哲学家都是
从波

斯人那里来的避难者;在哲学的末期,查士丁尼治下时,他们又变为逃往波斯人那
里去

的避难者。公元五世纪时,有如我们所见,一些有学问的人为了逃避日耳曼人,从
高卢

逃到西欧诸岛;在公元九世纪时,他们为了逃避斯堪地那维亚人又从英格兰与爱尔
兰逃

回高卢。
    在现代,德国哲学家为了逃避他们的同胞甚至必须逃往更远的西方。我真不晓
得他

们是否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才能重返家园。
    我们对于当时为了欧洲保存古典文化传统的爱尔兰人知道得太少了。有如他们
的悔

罪规则书所示,他们的学问是与修道院攸关的,充满了宗教的虔诚;但他们的学问
却好

象与神学的微妙问题没有多大关联。由于这种学问与其说是主教的毋宁说是修道僧
的,

所以它没有那种始自大格雷高里以来赋予欧洲大陆僧侣特征的行政观点。又由于它
主要

与罗马割断了有效联系,所以它在考虑教皇时,仍抱着圣安布洛斯时代对教皇的看
法,

因而和后世对于教皇的看法有所不同。斐拉鸠斯,虽很可能是个不列颠人,却被某
些人

认为是爱尔兰人。他的异端很可能残存于爱尔兰,这里的当权者未能象在高卢那样
千辛

万苦地将它扑灭。这些情况适足以说明约翰·司各脱思想之所以异常自由与新鲜的
原因

    约翰·司各脱生涯的初期和后期都是无从查考的;我们只知道他受到法兰西国
王雇

佣时的一段中间期。他大约生于公元800年,死于877年左右,但这两个年代都出于
推测

教皇尼古拉一世时他适在法兰西。我们在他的生涯中,又遇到一些与这位教皇有关
的人

物,例如秃头王查理、米凯尔皇帝以及教皇尼古拉本人。
    大约在公元843年,约翰应秃头王查理的邀请前往法兰西,并被该王任命为宫廷
学校

的校长。关于预定说和自由意志,修道僧高特沙勒克和莱姆斯大主教,一位显要的
僧侣

兴克玛尔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修道僧高特沙勒克是预定说派,而大主教是自由意
志派

约翰在《论神的预定说》一篇论文中支持了大主教,但他的支持却太不审慎。这个
问题

是非常棘手的;奥古斯丁在驳斥斐拉鸠斯的文章中曾不得不涉及这个问题,赞同奥
古斯

丁固属危险,但若公然反对奥古斯丁却有更大的危险。约翰支持了自由意志,这或
不致

引起什么责难而获得谅解;但在他的议论中的那种纯哲学的性格却招来了人家对他
的忿

懑。这并不由于他公然违抗神学中公认的任何事物,而是由于他主张:独立于启示
之外

的哲学具有同等的权威,或甚至具有更高的权威。他争辩说理性和启示二者都是真
理的

来源,因此是不能互相矛盾的;但假如二者之间万一出现了类似矛盾的时候,那末
我们

就应当采取理性。真正的宗教,他说,即是真正的哲学;相反,真正的哲学也就是
真正

的宗教。他的著作曾受到公元855年和公元859年两次宗教会议的谴责;第一次宗教
会议

曾把他的著作斥为“司各脱杂粥”。
    由于国王的支持,他终能逃避了惩罚。他和国王似乎一直很友好。如果玛姆兹
伯利

的维廉的记载可以凭信,当约翰与国王共进午餐的时候国王曾问约翰:“什么东西
使一

个爱尔兰人(Scot)和一个酒徒(Sot)有所区别?”司各脱回答说:
    “只有食前方丈。”国王于公元877年逝去,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约翰的下落
。有

人相信他也在同年死去。但也有人传说他被阿尔弗莱德大帝聘往英格兰,并作了玛
姆兹

伯利修道院,或阿塞勒尼修道院的院长,最后遭到修道僧的暗杀。然而,遭这不幸
的人

却似乎是另一位同名的约翰。
    约翰的另一部书是希腊原文伪狄奥尼修斯文集的翻译。
    这是一部在中世纪前期享有盛誉的书。当圣保罗在雅典传道的时候,“有几人
贴近

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斯”(使徒行传第17章第34节)。除了以上
记载

之外关于这个人在现下我们已无从稽考,但在中世纪时人们还另外知道关于他的许
多事

他曾旅行到法兰西,并在那里建立了圣邓尼修道院;至少在约翰到达法兰西不久之
前该

修道院院长希勒杜茵曾有过这样说法。除此以外狄奥尼修斯是一本调和新柏拉图主
义与

基督教重要著作的有名作者。这本书的著作年代是不详的;但它的确成书于公元500
年以

前和普罗提诺所处的时代以后。这本书在东方流传甚广,并且受到世人赞赏;
    但在西方一直到公元827年,希腊皇帝米凯尔送给虔诚王路易(LouisthePious
)一

本抄本,路易王又将该书赠给上述的希勒杜茵修道院院长时为止,这本书尚未被一
般人

士所知晓。
    希勒杜茵认为该书出自圣保罗的门徒,也就是出自希勒杜茵所居修道院的创建
者的

手笔。他很想知道该书的内容;但一直到约翰到来却没有人能胜任希腊文的翻译。
约翰

完成了这项翻译,他在从事这项工作时必定感到十分愉快,因为他的观点和伪狄奥
尼修

斯文集是十分接近的。伪狄奥尼修斯从那时以来曾给予西方天主教哲学以巨大的影
响。

    公元860年人们将约翰的翻译送呈教皇尼古拉。教皇因该书在发行以前,未征求
他核

准而感到恼怒,并命令查理王将约翰送至罗马——然而这项命令却被置若罔闻了。
关于

本书的实质,特别是关于译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的学识,教皇是无法吹求的。教
皇曾

征询他的图书馆长卓越的希腊学学者,阿奈斯它修斯对于该书的意见。阿奈斯它修
斯为

一个远居化外的人竟能具备如此渊博的希腊文知识而感到十分惊讶。
    约翰最大的著作(用希腊文写成的)是《自然区分论》。
    这是一部在经院哲学时代可能被称为“实在论的”著作;这就是说,它象柏拉
图的

著作一样,主张诸共相是在诸殊相以先。他在“自然”中不仅包括有;而且包括非
有。

自然的整体被划分为四类:(1)创造者而非被创造者,(2)创造者同时又是被创
造者

(3)被创造者但非创造者,(4)既为非创造者又为非被创造者。第一类显然是上
帝。

第二类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柏拉图主义的)诸理念。第三类是时间与空间中的事
物。

第四类令人惊讶,仍是上帝,并非作为创世主,而是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和目的。
从上

帝流溢出来的一切事物都努力争取复归于上帝;因此所有这些事物的终极和他们的
开始

是同一的。一和多之间的桥梁是逻各斯。
    他把不同的诸事物,例如,那些不属于睿智世界的有形体的事物,和罪——因
为罪

意味着神性典型的丧失——都包括在非有的领域之中。唯有创造者而非被创造者具
有本

质的存在;它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上帝是事物的开始、中继、和终极。上帝的本质
是人

类、以至天使所无从知道的。在某种意味上,他甚至连他自己也无从知道:“上帝
自身

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因为他不是一个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对于他自己和对于
每一

个智者都是不可理解的。”在诸事物的存在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存在;在诸事物的秩
序中

看到他的智慧;在诸事物的运动中看到他的生命。他的存在是圣父,他的智慧是圣
子,

他的生命是圣灵。然而狄奥尼修斯所说没有一种名称可以用来确言上帝的说法却是
正确

的。有一种所谓肯定的神学,在这种种神学中人们把上帝说成是真理、善、本质,
等等

但这些肯定只不过是象征性的真实而已,因为所有这些述语都有一个对立语,而上
帝是

没有对立语的。
    创造者同时又是被创造者这一级事物包括诸第一原因,或诸原型,或柏拉图主
义的

诸理念。这些第一原因的总合便是逻各斯。诸理念的世界是永恒的,和被创造的。
在圣

灵的影响下,这些第一原因产生了个别事物的世界,但起物质性却是虚幻的。当提
及上

帝从“无”中创造万物时,在上帝超越所有知识的意味上,这个“无”应该被理解
为上

帝本身。
    创世是一个永远的过程:一切有限事物的实体都是上帝。
    被造物并不是一个与上帝有区别的存在。被造物存在于上帝之中,而上帝以一
种不

可言喻的方式在被造物中显示他自己。
    “圣三位一体热爱在我们心里的以及在它本身中的它自己;
    它看它自己并推动它自己。”
    罪的根源在于自由:罪的发生是因为人们转向自己而不趋向上帝。恶的根源并
不在

上帝之中,因为在上帝里面没有恶的概念。恶是非有而且它没有根源,因为假如它
有根

源,它将变为必然的了。恶是善的缺乏。
    逻各斯乃是将多带回一将人带回上帝的原理;因此它是世界的救主。通过与上
帝的

结合人身中导致这一结合的部分亦将变为神圣。
    在否认个别事物具有实体性这一点上,约翰与亚里士多德派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他

称柏拉图为哲学界的泰斗。然而他关于存在的分类中的前三类都是间接起源于亚里
士多

德的创动而非被动者,创动及被动者,被动而非创动者。在约翰体系中其第四类,
既为

非创造者又为非被创造者,则来自狄奥尼修斯,一切事物复归于上帝的说法。
    从以上的概述中来看,约翰·司各脱的非正统教义性是显而易见的。否认被创
造物

具有实体性的他的泛神论,是与基督教义相违背的。他对于从“无”中创造万物的
解释

也不是任何一个审慎的神学家所能接受的。他的三位一体说和普罗提诺的说法极其
类似

他在这一点上虽试图维护自己,但他的说法却未能保持三位的同等性。这些异端显
示了

约翰的精神独立性,这在公元九世纪里是令人惊异的。他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见解有
如在

公元四、五世纪希腊诸教父中间一样,在当时的爱尔兰可能是很普遍的。假如我们
对于

公元五世纪至九世纪期间的爱尔兰基督教知道得更多一些,也许我们发现约翰并不
那末

令人惊异。另一方面也许他所持异端的大部分是出于伪狄奥尼修斯的影响。狄奥尼
修斯

曾被认为与圣保罗有过联系,而被人误认为正统教派。
    他认为创世没有时间的这种见解,当然也属于异端,这就迫使他说创世记中的
记载

属于寓言的性质。天国和亚当的堕落是不该按字面解释的。有如所有泛神论者,他
在罪

恶的解释方面感到困难。他认为人类最初是没有罪的,当人没有罪的时候,他没有
性的

区别。这种说法当然与圣经中所说:
    “上帝造男造女”的说法有所抵触,按照约翰的说法人类之被分为男性和女性
只是

由于罪的结果。女性体现着男性感官的并堕落的本性。在最后,性的区别将重复归
于消

失,那时我们便会有纯粹灵性的躯体。罪存在于被误导的意志,在于假定本来并非
善的

事物为善。罪的惩罚是当然的;它在于发现罪恶欲望的虚妄性。然而惩罚却不是永
远的

有如欧利根,约翰认为甚至魔鬼最后也将得救,然而他们得救的时日却比其他人较
晚。

    约翰翻译的伪狄奥尼修斯对中世纪思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他的巨著自然
区分

论却影响不大。这本书屡次被斥为异端,公元1225年教皇霍诺留斯终于下令焚毁该
书的

所有抄本。不过所幸这个命令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
    ------------------
  素心学苑  收集整理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