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epon ( 好东东),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ul 26 00:35:27 2000), 转信

西方哲学史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
---
----
  在政治和哲学中自由主义的兴起,为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很一般性的问题供给
了材

料,这问题是:政治社会情势向来对有创见的卓越思想家们的思想有什么影响,反
过来

问,这些人对以后的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又是怎样?
    有两种正相反的错误都很常见,我们必得警惕。一方面讲,对书本比对实际事
务熟

悉的先生们,总爱把哲学家的影响估计得过高。他们一见某个政党标榜自己受了某
某人

的教训的感召,就以为它的行动可以归之于某某人,然而往往是哲学家因为倡议了
政党

横竖总会要干的事,才得到政党的欢呼喝采。直到最近,写书的人差不多全都过分
地渲

染同行前辈的作用。但是反过来说,由于抗逆老的错误,又产生了一种新的错误,
这种

新错误就是把理论家看成几乎是环境的被动产物,对事态发展可说根本没什么影响
。按

照这个见解,思想好比是深水流表面上的泡沫,而那水流是由物质的、技术的原因
来决

定的;河里的水流并非对旁观者显示出水流方向的水泡所造成的,社会变革同样也
不是

由思想引起的。在我看来,我相信真理在这两极端当中。在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也
像在

一切旁的地方,有交互的相互作用;要问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跟先有鸡、先有蛋的
问题

同样无谓。我不打算抽象讨论这个问题来浪费时间,但是我要从历史上来考察这个
一般

性问题的一个重要事例,即十七世纪末到现在,自由主义及其支派的发展。
    初期的自由主义是英国和荷兰的产物,带有一些明确的特征。它维护宗教宽容
;它

本身属于新教,但不是热狂的新教派而是广教派的新教;它认为宗教战争是蠢事。
它崇

尚贸易和实业,所以比较支持方兴未艾的中产阶级而不支持君主和贵族;它万分尊
重财

产权,特别若财产是所有者个人凭劳力积蓄下来的,尤譬如此。世袭主义虽然没有
摈弃

可是在范围上比以前多加了限制;特别,否定王权神授说而赞同这样的意见:一切
社会

至少在起初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政体。无疑问,初期自由主义的趋向是一种用财产权
调剂

了的民主主义。当时存在着一种信念(最初未完全明白表示),认为所有人生来平
等,

人们以后的不平等是环境的产物。因此便十分强调先天特质的相反一面即后天教育
的重

要。又存在着反政府的某种偏见,因为几乎到处的政府全在国王或贵族掌握中,这
些人

对商人的需要或者不大了解,或者难得重视;但是由于希望不久就会得到必要的了
解与

重视,所以制止住了这种偏见。
    初期的自由主义充满乐观精神,生气勃勃,又理性冷静,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增
涨中

的势力,这种势力看起来多半不经很大困难就会取胜,而且一胜利就要给人类带来
非同

小可的恩惠。初期自由主义反对哲学里和政治里一切中世纪的东西,因为中世纪的
学说

曾用来认可教会和国王的权力,为迫害找根据,阻碍科学的发展;但是它同样反对
按当

时讲算是近代的加尔文派和再洗礼派的热狂主义。它想使政治上及神学上的斗争有
一个

了结,好为了像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行、万有引力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等这类激
奋人

心的企业和科学事业解放出精力。在整个西方世界,顽固不化逐渐让位给开明精神
,对

西班牙威势的恐惧渐趋终了,所有的阶级一天比一天兴旺,一些最高的希望似乎由
无比

清明的见识作了保证。一百年间,没发生任何事情在这些希望上面投下暗影。后来
,这

些希望本身终于惹起了法国大革命,大革命直接产生拿破仑,由拿破仑又演到神圣
同盟

经过这种种事件,自由主义必须定一定喘息,缓一口气,然后十九世纪的复苏的乐
观精

神才可能出现。
    我们在开始详细讲论之前,最好把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自由主义运动的大体型
式作

个考察。这型式起初很简单,后来逐渐变得复杂而又复杂。全运动的显著特色按某
个广

的意义来讲是个人主义;但是“个人主义”这个词若不进一步确定其含义,是一个
含混

的字眼。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哲学家连他在内,在我用“个人主义者”一词要指
的意

义上都不是个人主义者。他们把人根本作为社会的一员看待;例如,柏拉图的《国
家篇

不图说明什么是良好的个人,而求清楚描述一个良好的社会。从亚历山大时代以降
,随

着希腊丧失政治自由,个人主义发展起来了,犬儒派和斯多葛派是其代表。
    照斯多葛派哲学讲,一个人在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下都可以过善的生活。这
也是

基督教的见解,特别在它得到国家的控制权以前。但是在中世纪,虽然说神秘论者
使基

督教伦理中原有的个人主义风气保持活跃,不过包括多数哲学家在内,大部分人的
见解

处在教理、法律和风俗的坚强统一体支配之下,因而人们的理论信念和实践道德受
到一

个社会组织即天主教会的控制:何者真、何者善,不该凭个人的独自思考断定,得
由宗

教会议的集体智慧来断定。
    这个体制中的第一个重大裂口是基督新教打开的,它主张教务总会也可能犯错
误。

这样,决定真理不再是社会性事业,成了个人的事。由于不同的个人得出不同的结
论,

结果便是争斗,而神学里的定案不再从主教会议中去找,改在战场上谋求。因为双
方哪

一方也不能把对方根绝,所以事情终于明显,必须找出方法调和思想上、伦理上的
个人

主义和有秩序的社会生活。这是初期自由主义力图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这同时,个人主义渗入了哲学里面。笛卡尔的基本确实项“我思故我在”使
认识

的基础因人而异,因为对每个人来讲,出发点是他自己的存在,不是其他个人的存
在,

也不是社会的存在。他强调清晰、判然的观念可靠,这也异曲同工,因为通过内省
我们

才以为发现自己的观念是否清晰、判然。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
这种

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一面。
    不过这个总的立场也有各种式样,在实际上有很不同的结果。典型的科学发现
者的

思考方式带有的个人主义,分量或许算最少了。他如果得出一个新的理论,那完全
因为

这理论在他看来是正确的;他不向权威低头,因为假使如此,他会继续承认前人的
理论

同时,他依据的是一般公认的真理标准;他希望不仗自己的威望而凭在旁人个人觉
得可

信的道理,让旁人信服。在科学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冲突按本质讲都是暂时
的冲

突,因为笼统地说,科学家们全承认同样的知识标准,所以讨论和研究到末了通常
能达

成意见一致。
    不过这是近代的事态发展;在伽利略时代,亚里士多德与教会的威信依然被认
为和

感觉提供的证据至少一样有力。这说明科学方法中的个人主义成分尽管不显著,仍
旧是

固有的。
    初期自由主义在有关知识的问题上是个人主义的,在经济上也是个人主义的,
但是

在情感或伦理方面却不带自我主张的气味。这一种自由主义支配了十八世纪的英国
,支

配了美国宪法的创制者和法国百科全书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它的代表者是比较
稳健

的各党派,包括吉伦特党;但是随这些党派的覆灭,它在法国政治中绝迹了一代之
久。

在英国,拿破仑战争后,它随边沁派及曼彻斯特学派的兴起再度得势。自由主义在
美国

一向成功最大,在美国因为没有封建制度和国家教会的阻碍,从1776年到现在,或
者至

少到1933年,这一种自由主义一直占优势。
    有一个新的运动逐渐发展成了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它由卢梭开端,又从浪漫主
义运

动和国家主义获得力量。在这个运动中,个人主义从知识的领域扩张到了炽情的领
域,

个人主义里的无政府主义的各个方面明显化了。卡莱尔和尼采所发扬的英雄崇拜是
这流

哲学的典型。有各色各样的成分聚结其中。有对初期工业制社会的厌恶,对它所产
生的

丑象的憎恨和对它的残酷暴行的强烈反感。有对中世纪的乡愁式的怀恋,由于憎恶
近代

把中世纪理想化了。又有一种成分,就是企图把维护教会与贵族的日渐衰落的特权
,和

保卫工资收入者反抗工厂主的压榨这两样事结合起来。还有这种成分:在国家主义
的名

义下,在保卫“自由”的战争之光荣显赫这个旗号下,激烈维护反叛权。拜伦是这
个运

动的诗人;费希特、卡莱尔、尼采是它的哲学家。
    但是,由于我们不能人人过英雄领袖的生涯,我们不能人人让我们的个人意志
伸张

所以这种哲学也像其它各种的无政府主义一样,一经采用,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那最
成功

的“英雄”的独裁统治。而等他的暴政一确立起来,他对旁人就要压制他赖以取得
权力

的那种自我主张伦理观。因此,这种人生论全部是自我反驳的,就是说采纳它付诸
实践

结果要实现迥然不同的局面:个人受到苛酷镇压的独夫专制国家。
    还有另外一派哲学大体上讲是自由主义的一个旁支,那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我
在后

文里要讨论马克思,目前只须把他记住就是了。
    关于自由主义哲学的最早的详彻论述,见于洛克的著作;
    洛克在近代哲学家当中固然决不算顶深刻的人,却是影响最大的人。在英国,
洛克

的见解与大多数智力发达的常人的见解十分谐调,因此除开在理论哲学中,很难追
寻它

的影响;反之在法国,洛克的见解在实践方面引起了反抗现存政体,在理论方面造
成了

与风靡的笛卡尔主义的对立,因此它明显地对形成事态过程起了不小的作用。这是
下述

普遍原理的一个实例:政治、经济先进的国家里发展起来的哲学,在它的出生地无
非是

流行意见的一个澄清和系统化,到别的地方可能成为革命热血的源泉,最后会成为
现实

革命的源泉。调节先进国政策的一些原则传扬到比较落后的国家,主要是通过理论
家。

在先进的国家,实践启发理论;在落后的国家,理论鼓起实践。移植来的思想所以
很少

像在旧土一样成功,这点差别也是其中一个理由。
    未讲论洛克的哲学以前,我们先来回顾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对形成他的见解有影
响的

一些景况。
    内战时期国王与国会的争斗,使英国人从此永远爱好折衷和稳健,害怕把任何
理论

推到它的逻辑结论,这种根性支配英国人一直到现代。长期国会力争的方针大计,
最初

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国会方面希图废止国王核准贸易独占的权限,并且让他承
认国

会的课税专权。国会希求在英国国教会内部,给受到大主教劳德迫害的一些意见和
宗教

仪式以自由;主张国会应当按一定期间开会,不可只在国王感到它的协助缺少不得
的偶

而时机才召开。国会反对肆意逮捕,反对法官一味迎奉国王的意愿。但是有不少的
人虽

然愿意为这些目标进行鼓动,却不肯对国王兴兵动武,这在他们看来是叛逆和渎神
的行

为。等到实际上战争一爆发,势力的分划就比较接近相等了。
    从内战爆发到克伦威尔立为护国主为止的政治发展,所经历的过程现在已经尽
人皆

知,但在当时却是史无前例的。国会一党包括长老会派和独立教会派两派;长老会
派希

求保留国家教会,但是把主教取消;独立教会派在主教问题上和长老会派意见一致
,但

是主张各圣会应当不受任何中央教会统治机关的干涉,有自由选择各自的神学。长
老会

派人士大体说比独立教会派人士属于较上层的社会阶级,他们的政治见解比较温和
。他

们希望一旦国王因为遭受挫败有了和解心,便与国王谅解和好。不过由于两点情况
,他

们的政策根本行不通:第一,国王在大主教问题上发挥出一种殉教者的顽强精神;
第二

事实证明国王难以击败,还是仗着克伦威尔的“新型军”才做成这件事,而新型军
是由

独立教会派人组成的。
    结果,国王的军事抵抗被粉碎时,仍旧不能使他同意缔结条约,可是长老会派
在国

会军里丧失了兵力优势。保卫民主以致把大权送进了少数人的掌握,而这少数人运
用起

他们的权力来,可完全不理会什么民主和议会政治。查理一世先前企图逮捕五议员
的时

候,曾引起全国大哗,他的失败使他落得尴尬出丑。但是克伦威尔没有这种困难。
通过

“普来德大清洗”,他革掉大约百十个长老会派议员,一时获得唯命是听的多数。
最后

等他决定索性把国会取消,那时“狗也没叫一声”——战争已经让人觉得好像只有
武力

要紧,产生了对宪政形式的藐视。此后在克伦威尔的生前期间,英国的政治是军事
独裁

为国民中日益增加的多数人所憎恨,但是在唯独他的党羽才有武装的时期,不可能
摆脱

开。
    查理二世自从在橡树里隐避和在荷兰流亡后,王政复辟时下定决心再也不踏上
旅途

了。这迫使他接受了某种缓和。
    他不要求有权征收未经国会认可的赋税。他同意了“人身保护条例”,这法令
剥夺

掉国君任意逮捕的权限。偶而他也能凭仗路易十四的财政援助,鄙薄国会的课税权
,不

过大体上讲他总是个立宪君主。查理一世的敌派原来所希求的对王权的种种限制,
在王

政复辟时大部分得到承认,为查理二世所遵守,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作国王的会在
臣民

手里吃苦头。
    詹姆士二世和他的哥哥不同,完全缺乏阴险巧诈的手腕。尽管他打算无视国会
,给

予非国教会派宽容,以便和他们取得和解,但由于他的顽迷的旧教信仰,倒让自己
成了

国教会派和非国教会派的共同敌人。外交政策也起了作用。斯图亚特王室的国王为
避免

在战时必要有的征税(这会使王室依赖国会),先对西班牙、后对法国奉行媚外政
策。

法兰西日益增强的国力,惹起英国人对大陆上这个主导国家的牢固不变的仇视,而
“南

特敕令”的撤回,又使新教徒的感情激烈地反对路易十四。最后,在英国几乎人人
想除

掉詹姆士。但是几乎人人也同样决心避免再回到内战和克伦威尔专政的年月。既然
没有

合宪法的方法除掉詹姆士,必须来一次革命,但是这革命必须很快地结束,不让破
坏势

力有一点机会得逞。国会的权利必须一举而永久确保下来。詹姆士王必须退位,但
是君

主政体必须保全;不过这种君主制应该不是王权神授说的君主制;而是一种依赖立
法裁

可、因而依赖国会的君主制。
    由于贵族阶级和大企业联合一致,所有这些瞬息间都做到了,没有必要发一枪
一炮

各样非妥协态度经过人们的尝试而失败以后,折衷与稳健得到了成功。
    新王是荷兰人,带来了他本国著称的商业上和神学上的英明睿智。英格兰银行
创立

起来了;国债成了牢固的投资,不再会有君主一时性起拒绝兑付的危险。“信教自
由令

虽然让旧教徒和非国教会派仍旧要受种种资格限制,却结束了实际的迫害。外交政
策变

得坚定地反法兰西,除开一些短暂的中断期之外,一直维持到拿破仑覆败时为止。
    ------------------
  素心学苑  收集整理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