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ellinek (7号考材科),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转载]为哲学辩护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07日19:55:0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symplectic (愁容◆沉默是为了等待开口),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为哲学辩护 (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1月07日02:29:44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为哲学辩护
紫弦
题目出得太大,多会流入空洞的教条,因此要对“哲学”作一界定。这里要为之
辩护的哲学,指的是一种探索的精神,而不是某一个门派或某种纲领。准确点说,
这是为“正在进化的哲学”辩护。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价值判别,赵南元教授认为,在于科学有“公认的判断正确与
错误、评价好理论和坏理论的标准,有统一的价值观,”而后者缺乏类似的方法;
因而,前者更为公正。这种公正出于科学家自利的动机,即更好的理论或实验会
被同行认可,甚至于名利双收。至此,赵先生的理论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准确地表
述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现实。
哲学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只有多元的价值观。多年来除了在政权的支持下,
哲学界基本未出现过“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靠政权推崇的哲学,可以说是伪哲
学—把哲学虚伪化。每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出现都引起若干不同方面的批判。哲
学家,起码理想的哲学家,没有名利的动机,但他们同样希望某种哲学方法能被
普遍接受。他们之间的批判不会比自然科学界少。没有形成统一价值观更容易在
不能应用实证方法的情况下纠正错误。没有一统天下的价值正是“探索”的结果。
哲学有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这一标准与科学理论的标准一样:能解释的现象,
能派生的理论,能建立比较可靠的预测越多,这套方法就优于其它的竞争理论。
它不一定是归纳式的,甚至不可能是归纳式的。归纳的方法不可以产生预测
(Hume’s Problem)。要求哲学制定一个自我改进的过程,不需遵循某一个纲
领。而作为行为纲领一类哲学无不被后来的现实所修正甚至否定,比如:逻辑实
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我认为,哲学界也与科学界一样,各种不同
的哲学流派因为失去了解释现实的能力也在历史中被淘汰。能保留下来的只会是
原来流派中能够揭示现实的部分。比如,到现时我们能看到的古希腊的
Pythagoras,Democritus 的著作也就是几段引述的残本而已。但他们提出的基
本概念留下来了,虽然具体的理论不可再追朔。甚至现在我们读到的希腊著作,
也是从阿拉伯地区从新“引进”的(古希腊文明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拜罗马帝国
和基督教所赐)。也许,这正是赵先生说的哲学本身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
无法保留所有的人类的知识的问题。
哲学可以保存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就算是当时没有实用价值的概念。比如“无限
数”这一概念,从Aristotle, Descartes, Berkeley, 到Leibniz 都探讨这一问
题,他们的出发点可以是单纯的好奇或捍卫某种神学。哲学能做到的,是让能反
映现实的思想通过自由的交流渠道生存下去。这一点多数不是出于任何个人的利
益动机,而是人的一种(可能有一天会在基因里发现)的天性(predisposition):
好奇。
Plato 认为,哲学起源于好奇。按照Popper 的说法,在Socrates 以前的古希腊
哲人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发展他们的学说,在思想的市场上竞争。Socrates
的活动的地点多在雅典的市场(同时代的Thales还在那里有一个摊位)。哲学的
初始年代是一个百家争鸣时代。哲学的自我封闭,Popper认为,始于Plato;特
别是Aristotle以后,到黑格尔-马克思的哲学(成为“主义”以前)更是如此。
Aristotle 把哲学问题归类之后,使得后来的好奇者按部就班来学分类学,而马
克思则声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规律,制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I, II;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也就是说,
世界上的事物按类划分(Aristotle),社会发展的前途已明确(Marx),我们也
不要好奇什么了,由此陷入了哲学的贫困。这是决定论的方法。对哲学的否定也
就是哲学的终结,它的结果也是可以预料到的。连用同样的黑格尔方法得出与马
克思哲学相反的结论的富山(见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也不
得不修正它的预期判断(见The Great Disruptions)。只要人还是好奇,哲学
是不会完结的。但是,好奇本身不能产生哲学,哲学方法是建立在前人探索的基
础上的,是有背景的。
在科学哲学史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这里,我说的是这么一
个过程:哲学是思辨,提出理论;科学把这些理论加以否证。但是,历史上也出
现过哲学为科学开道的例子。Locke就曾声称,他的哲学是为牛顿的新科学扫清
道路的。这反映在Locke提出的tabla rosa 教育理论。
要强调的是,哲学的开放的思辨不等于是理论的价值等同。每一个理论系统都是
由它的历史背景组成的。这一点,正是文、理科“妄人”不能认同的地方。他们
认为通过他们的“新”概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现有的理论系统。他们犯的错
误与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类似。
赵教授提出的建立一个统一价值的哲学系统,除了Moutian提出的两难(含糊以
普及,精确而教条)以外,还有下面四个问题。
1. 在理性主义的前提下,每个人有不同时间单位的理性分析。方舟子近两年揭
发的问题中的主角(特别是科学腐败一类)都可以说按照他们自己的理性分析行
事。他们的理性时间单位恐怕是短暂的(比如抄论文等,他们低估了被发现的可
能性,按照他们当时的系统,没有估算Internet的存在)。哲学家的出发点多是
建立在永恒的时间单位上的。自然科学界的批判可以在一个(幸运的)科学工作
者的一生中完成,哲学的批判时间单位相对较长。建立一个统一的价值哲学系统
会妨碍批判的进程。如果赵教授的系统是开放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批判它?
2. 与上一个问题有关。Thomas Kuhn提出的科学社会学里提出,学说会发生
Paradigm shift,若赵教授的统一价值哲学成立,它会为下一个转移建立什么基
础?如果这个价值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否会是一个新的黑格尔系统而自我否定?
也就是说,赵教授可否预测这一套价值的发展方向.
3. 赵教授不相信科学万能,为什么相信哲学万能?无论哪一种万能论都与有神
论的起源接近。(我不是说赵教授是易阳生教授说的80%有信仰那一类的信仰。)
4. 如果赵教授提出的价值哲学有所不能,它不能什么?
这里要举一件逸闻。去年11月份David Edmonds和John Eidinow出了一本书,题
为“Wittgenstein’s Poker”(委根斯坦的拨火棍)。书中提到Popper 和
Wittgenstein的唯一一次相遇。他们在剑桥辩论的是:是否有真正的哲学问题,
还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伪问题。…结果是,Wittgenstein(按照Popper后来的说法)
举起拨火棍冲出大厅。现在在科学界,谁的哲学被应用的最多?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曾经,四月的山杏和游鱼,在我的波光里荡漾,
曾经,在烈日下袒露,任黧黑的肌肤反射金光,
风向变了,落叶拥挤遮不住我面颊上的惶恐,
化身而为一面银白的大坂,沉默---沉默到
又一丝微风掠过,咔咔,咔咔,
在巨大的幸福中颤栗着,等待春潮的来临。
--
I open one of my eyes so as to see the world;
close the other so as to see myself.
Opening one eye, I am;
Closing the other, I think.
I think, so I am.
欢迎大家多上上philosophy版哦。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