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rene (小微),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回忆与时间(z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09日10:11:5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那是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第七卷的时候。Proust谈到了他的写作,谈到了他在两块高
低不平的石板上获得威尼斯大教堂的回忆后的顿悟。那一瞬我被深深震惊了。Proust的论
述,使我一直仅是以来隐隐约约萦绕于心的思想,一时清晰的呈现在面前。真实的回忆,
从相似的感觉,如玛德
莱娜点心,或者两块高低不平的石板,或者是浆硬的餐巾而起,并由之联系起其它的回忆
。一般人却汲汲于所谓“现实主义”的描写,恰恰不知道它却离现实最为遥远。读着这些
文字,海德格尔的熟悉的词语同时浮现在心中,“因缘”“意蕴”“此在的沉沦”,它们
和Proust的论述交织起
来,为我爆发出最华丽的意义之光。也恰在此时,我的耳机里骤然响起了《少女之祈祷》
的旋律,又一次将我抛入了回忆之中。高中的时候,我在一位女孩家里,曾听到她弹奏这
首曲子。(事实上,她正是我所爱恋的人。可惜,最终却仅仅是一个朦胧而无结局的单相
思而已。而这段被幻想
所美化了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使我至今仍然常常使用Beatrix这个词——而这个词,于
我或于但丁,其实都有着回忆的意味吧?)于是,回忆里的各种感觉便如Proust所感受的
的一样,在我周围展开了。我看到她的钢琴黑亮的琴身在我旁边,看到她在键盘上飞舞的
手指,看到她随着旋律
轻轻摆动着的身躯;窗外的梧桐树此时沙沙作响,仿佛如在她房间的窗外一般——事实上
,在她隔音效果甚好的房间里,我只能见到树影之间阳光的闪动,而沙沙声仅是伴生的幻
觉而已;我甚至能感到她房间里的香气和我坐着的床的柔软的感觉(听她弹琴的时候,我
总是坐在她的床上)。
回忆是如此清晰的呈现,以致我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时刻,而当下的感觉反而湮灭了:旋律
是由钢琴所发出,而视觉里的一切也不再呈现。尽管并非第一次体验到如此的感受,然而
今天它于我还是有特别的意义。在那一瞬间,我生命中所不可少的东西:哲学,文学和音
乐,在回忆之中第一次
汇合到一起了。
正如Proust从此而建立了写作的信心(至少在小说中是如此)一样,这一发现也给了我无
比的快乐,正如航行已久的水手在漫漫海洋上发现陆地一般。也促使我`萌生了写下我所
感受的一切的念头——也就是现在的这篇文章。(尽管我不同意Proust所说的,回忆能够
由作家的语言真实的传
达,更不用说是并非自己回忆的意义了。)严格地说,它并非是阐述某种哲学观点的作品
。因为我将恣意地使用大量独断的语言,为各个概念赋予大量模糊而含混的含义,以及随
便地违反一切哲学著作都应遵守的基本的逻辑和写作规律(至于为什么,在第二篇中会有
解释)。而我也并不希
望用一套严密的论证去说服他人,相对的,我更希望它能像一块玛德莱娜那样,引起某位
读了它的人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并因此而敞开他的回忆之门。倘能如此,那就够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经常流连于对似水年华的追忆中。特别是来到这里以后(这不仅仅是
思乡的产物,更是我的记忆的储藏增加了的缘故。如果说1999年的我有着1996年的生命的
话,那1996年的我则没有生命。)在半梦半醒的朦胧中,在思绪没有目的而漂浮起来的时
刻,常会有一点似曾相
识的感觉,让回忆之流骤然展开。像当我在秋天的林荫道上行走的时候,飘落的黄叶就不
止一次地让我回忆起母校在假日无人时,中庭里的大叶榕在日光和和风里,如樱花般飘落
的景象。那时候的风的触觉,树木的气味,日光的透明感,都清晰地呈现出来。(实际上
,这一景象于我之所以
有如此的魅力,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带来的更多的回忆,包括昔日的校园的生活,甚至更遥
远的童年。)或者在北方的夜的寒意里,重新感到晚上的课结束后和同学一起走进南方凉
爽的夜幕中,空气的清新。很多时候,一句简短无意义的话语,一个动作,一个音响,都
会让我返回到昔日的某
个时刻的记忆中去。在回忆之中我听到了昔日友人的笑语,看得到旧日景色的色彩变幻,
触摸得到某个记忆之物的温暖与光润。在回忆里这一团感觉的空气包围着我,而漂浮于哀
愁的水面。像Proust从盖尔芒特亲王的化装舞会里看到的物是人非一样,回忆牢牢地占据
着我对事物的看法。因
此当别人开口,我会预料着听到熟悉的乡音;当乍一见林荫的校道之时,我先会把它看成
母校的景象;开端的音符导向已知的旋律,入眼的色彩提示着过去的风光。然而我所实在
见到的却与记忆大相径庭,这使我迷惑与震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此才看到自己在时
间中走过的足迹,同时
也引起似水年华不再的哀愁。(也正是它在占领一切的回忆中顽强的揭示出当下的存在。
如果没有它,我就会永远地留在回忆之中。)因此对我来说,这揭示了当下和过去的距离
的东西,便是“时间”。也只有如此,我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我经常痴痴地盯着时钟
看,希望在秒针的摆动
中寻找到时间的证据,然而却总是徒劳。除非这一行动勾起了对之前类似行动的回忆,从
而把我带回似水年华之中。然而回忆并不因为时间而显得虚幻,毋宁说,时间(回忆)反
而使当下显得虚无缥缈。在回忆里,感受的真实,甚至不可以用“亲历”来形容。因为当
我从前经历着那个时刻
时,它并没有给我如此深刻的感受,而在回忆里,感受却纤毫毕现。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回
忆的美好的吸引力。我也常常回忆起许多令我后悔或羞愧的事,并且感到如此的悔恨与羞
愧,以致忍不住要捂住脸,或者叫出声来,以此打破回忆的包围,将它重新埋葬回过去之
中。而当我正在经历着
这些事的时刻,我却并没有感到它有什么了不起。
因此,时间是什么?我们常说“时间逝去”,这句话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出了时间的本质
吗?时间的本质不在于它的“过去”吗?而当我们以为自己了解了时间的时候,我们实际
是知道了什么呢?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一般对时间的领悟奠基于烦忙之中。说“现在是
几点”,哀叹“时间就
这样白白过去了!”,实际上不过是说:“(当下)应该作某事。”或者,“应该作某事
而没有作。”仅此而已。难道不是这样吗?这种在烦忙之中,为烦忙之事的计时,难道是
时间的本质吗。而如果烦忙着之时无法得到对时间的领悟,那么当我们在烦忙之中抽身,
无所求也无所欲地(也
就是抛却了一切的烦忙)独立于世时,扑面而来除了回忆,还有什么?(海氏认为如此导
致了对现成在手之物的观察,亦即科学的产生。但若陷入如此的观察之时,不又是在烦忙
了么?就像我盯着钟看的时候一样。)那么,时间不正是奠基在回忆之中吗?而将来和当
下,不也是在过去之中
有其根源吗?我们又怎么能把握“当下”呢?谈论着当下之时,当下便已经过去了。我们
只是靠当下的回忆来谈论当下而已。实际上,如果我们从未有过爱情的经历,我们又怎么
能去憧憬一个爱人,一位Beatrix呢?我们想着将来之际,我们岂不只是把回忆投射到将
来去么?将来不只是回
忆的镜子么?在事情进行的时候,我也会想到它的终结,想到它结束以后的物是人非,从
而产生对时间的感受。然而,我不只是把关于过去的终结之事的回忆投射来了么?即使是
“死”,那岂不也只是回忆的起点,是“生”的回忆么?因此,我要说,无论我们在日常
里如何计时,如何以为
已经理解了时间,“本真的”(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时间只在于回忆之中。
--
如果你相信生命
就执着生命
如果你相信爱情
就执着爱情
※ 修改:·Irene 於 01月09日10:13:16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