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hyoo (小鱼儿★&眯眼看天,风清云淡),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神圣的焦躁札记(z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15日23:09:21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悔恨产生于失望。失望则产生于虚度。
一年之中有收获的季节,一日之中也有春天和秋天。当一天下来,我们一无所获,失望
和悔恨会象黑夜向我们压来,痛苦就会啃咬着我们的良心,使我们睡梦中也不得安宁。

充实的日不会悔恨,充实和悔恨是互相排斥的。假如某天我们白活了,生命虚掷,两手
空空,一事无成,这天便会成为个体生命链条上的一个缺口,一个空白,一个小小的死
亡和缺憾。
一生无憾具体体现在每日无憾上。
从一事无成的角度看,一天哪怕我们完成一件最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它完成了,便可谓
完美无缺,这天便可谓充实。充实感产生了完美感。完美感则体现在可大可小的任一件
事上。只要是完美的,就没有大小巨细之分。结了一树果子,未成熟便被秋风夺去,不
可谓之充实;一棵小草结了一枚完好无损的果子,不可谓之不充实。充实即自足,自足
便没有大小巨细之分。
一个勤奋的人怎么会产生瓦莱里所称的“神圣的焦躁呢”?他过于追求大的神圣,却忽
视了小的微琐;他追求一生的那个辉煌终点,却荒废了一生,把生命变成一片废墟和荒
地。这样,到头来,他会发现他得到的只是个大的虚无,一事无成。他追求的那个最高
最宏伟的建筑只是悬浮在空中的最高一层,是空中楼阁,是虚无。
这种所谓神圣追求本身便是片面的,因为他没有发现:神圣和凡俗缺一则两者皆亡。神
圣和凡俗,大和小,巨和细,皆相互依存。故老子说,百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至微至细之物,皆可臻于神圣之境。就创作而言,只要你创造了一首诗,
能完美地表现宇宙各种关系的相互依存,再短也是绝唱,文字再少也是不朽杰作,和任
何长篇巨制相比也毫不逊色。何必以一生的代价,换取一座空中楼阁,虚无的巨构呢?

神圣的追求便是对泡影的追求,日复一日的失望象虫子啃咬着你的心,使你陷于绝望而
不可自拔。
神圣的焦躁的另一面是急于求成。假如你着手建造的是一座摩天大楼,只要你每天干着
,日日添砖加瓦,你就没有虚度,没有悬浮在幻想的半空里,这就是脚踏实地。相反,
急于求成,焦躁,却是不明事理,不仅每日败坏你的情绪,动摇你的自信心,还会摧毁
你事业的基础。急于求成和焦躁,是要付出些额外代价的,会干出一些如拔苗助长,欲
速则不达的蠢事。
庄子说:“适莽苍者,三飧而返,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干大事的更要有足够的耐心,超人的忍耐力。一天可以完成的和一百天可以完成的
完全不同,如果这两者所需的工是相等的,那么,前者也只能是草草粗成,完成了也是
废品。埃利蒂斯的《小小的类比》便表现了这个主题,创造和毁灭所需的时间成正比。
速成者速亡。创造得快,磨灭得也快。凡欲永恒不灭的欲传之后世的,不管规模多小,
不经过千锤百炼,则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因而,我们所谓的日有所得,不仅仅指创造一个新产品,或改造一个旧产品;锤炼一个
半成品,照样也是创造和收获。因为由旧变新,由残缺到完美,是一个旧产品向新成品
的飞跃。否则我们日日草就一些速成品,自以为在不断创作和收获呢?其实,它们早已
速朽为粪土了,到头来,你还是一无所获。

--
珍惜生命,远离颓废~~~~~~~~~~
小鱼儿, 冬天来了,你的窝垒好了没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