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ris (来不及说再见),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z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21日18:44:0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本文转自http://chem.bu.edu/~wangyu/index2.html)

      尼采说到,“日神之梦,酒神之醉”,我觉得尼采说出了“用艺术
  拯救生命” 这样的话,就不该指责他是疯子,他说,希腊人之所以有
  这样伟大的艺术,并不因为他们是一个快乐和享乐的民族,而是因为他们
  如此敏感,如此的容易痛苦。。。第一次看到这段文字的那种醍醐灌顶
  的感觉,至今仍新。
                                                         .

      我其实一直很小心不去谈论与生死有关的话题,因为以我们现在二
  十几年对于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就妄论永恒,多少有些造作的感觉。所以
  我对于那篇文章本身,倒是也不很以为然的。然而生活态度问题,也许
  是不能回避的了。读大学的时侯看过一个剧本,Tennessce Williams的
  The Glass Menajerie,有这样的一段话:
                                                            .

             "I don't know my destination--
              but I'm trying to follow the right direction--
              I am more fainthful than I intented to be"

       觉得很受感动,我想我们已经过了那种否定一切信仰来肯定自己的阶段,

   我们比那时更有信心了,所以我们相信一些绝对的东西,相信真的有可以
   去追求的真理,为此我们感激而真诚地快乐。在这种追寻的过程中,有些
   人选择一种相对容易的道路,他们皈依了,去接受别人已经提出的一种解
   答;而另一些更坚强的人,寻找他们自己的道路,这中间有哲学家,文学
   家,艺术家。我常常被梵高感动,在那样痛苦而艰难的生活中,他总是那
   么热爱,那么浓烈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生命,是美的,是真理。

       然而不是我们每一个都可以象他们一样幸运,这里又想到Robert Frost的

   句子:

.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my promises,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是的,死亡是甜蜜的休息,然而在这之前,让我们背负我们所必须要
    背负的,走到我们所能走到的距离。以我们努力坚持的信仰,点滴洗刷人
    性中阴暗的一面,接近高尚,接近美。
                                   .

        我想生活诚然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做为一个生命,或者说一种生命
    力,是绝对的,因此甚至没有平等与否的衡量。我想大家都知道印度王子
    用自己的生命来向隼鹰交换一只鸽子的故事。热爱生活,就是热爱生活中
    的生命,如果我们生命的意义只在于追求自身的真善美,那是可贵但不高
    尚的,爱,最纯净的,在于将对于某一个具体对象的热情,上升成为对于
    生活,对于整个生命的更好的理解。简单地说,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因
    为新近有了一个恋人,觉得整个生活都美好起来,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都
    可以和自己一样的快乐。这样的感觉,应该说是很可爱的吧。另外,人生
    的价值,不在于最后能爬多高,而在于从我们的起点出发,可以走多远。
    所以,如果我们能感悟到每一个生命中的伟大与力量,便是无穷多种的美 。


        "死生契阔",原来生命的意义便是如此简单,然而时光荏苒,单调而永恒的

    摆动是如此的庞然而伟大,在这种摆动中蕴涵了一切为人的个体的纤细与
    波折,时间的巨辙轰然前行,缓慢但无可阻挡,然而我们的祖先在"死生契阔"
    后面却说出"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话来,何等的勇气和坚强,我想,这种爱情付

    予的对生命的感悟便是为人的 尊严吧。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