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Yu (遥想公瑾当年),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心灵、自我与社会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Sep 10 23:47:17 2000), 转信

灵、自我与社会
  
 听话(本站特邀编审)


    心灵、自我与社会
    [美] 乔治·赫伯特·米德著,赵月瑟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
丛,上海译文出版社,92.2第1 版,Mind, Self and Society ——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 ,by George H. Mead
(1863-1931 )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意义的存在取决于这一事实,即在第二个有机体的顺应反应针对
由第一个有机体的姿态所发动并预示的特定社会动作的结果。……意
义是一个对象的内容,它取决于一个有机体或一群有机体对它的关系。
它在本质上或根本上并不是一种心理内容(心灵或意识的内容),因
为它完全不必是有意识的,事实上,直到表意的符号在人类社会经验
过程中发展出来为止,它都不是有意识的。
    个体经验到他的自我本身,并非直接地经验,而是间接地经验,
是从同一社会群体其他个体成员的特定观点,或从他所属的整个社会
群体的一般观点来看待他的自我的。因为他作为一个自我或个体进入
他自己的经验,并非直接的、顷刻之间的,不是通过成为他自己的一
个主体,而是这样进入的:他首先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对象,就如其他
作为他的对象即在他的经验中的个体一样;而他只有通过在他及其他
个体所参与的社会环境或经验行为背景中对他自己采取其他个体的态
度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对象。
    我们所称的“交流”的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提供一种行为形
式,使得有机体或个体可以成为他自己的对象。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交
流,不是母鸡召唤小鸡的咯咯声、狼对畜群发出的嗥叫声、母牛的哞
哞叫声这种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在表意符号意义上的交流,这种交流
不仅针对他者而且针对个体自身。就那种类型的交流作为行为的组成
部分而言,它至少引进了一个自我。
    从日常的行为和经验中我们认识到,一个个体并非就是他的大量
言行。我们常说这样一个个体并非他自己。在结束一次会谈时,我们
意识到遗漏了重要的东西,自我的某些部分并非进入所谈的内容。决
定自我的多大部分进入交流的是经验本身。当然,自我的相当大部分
并不需要表达。我们对不同的人保持一整套不同的关系。我们对某人
是此而对另一人则是彼。自我的某些部分仅仅为与它自身相关的自我
而存在。
    说到底,我们用自我意识所指的是在我们自身唤起我们在他人身
上唤起的一组态度,特别是当它是一组重要的、构成共同体成员的反
上唤起的一组态度,特别是当它是一组重要的、构成共同体成员的反
应的时候。……意识与自我意识并不是同一层次的。不论是幸运还是
不幸,牙疼的人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牙疼的滋味,而这并不是我们所说
的自我意识。
    当然,我们并非只是人有我有:每一个自我都不同于其他任何一
个自我;但为了使我们能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成员,必须有一种共同的
结构性,如我所勾勒的那样。我们还必须是一个共同体的成员,要有
一个控制所有人态度的态度共同体,否则我们就不能成为我们自己。
我们必须有共同的态度,否则我们就不能享有权利。……自我只有在
与其他自我的明确关系中才能存在。
    人们信守诺言、履行义务;这便提供了自尊的基础。不过,那些
是我们与之有关的共同体中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品质。……不过在所
有这些问题背后是这样一种认识,即,整个说来,我们比其他人做得
好。深入研究这些优势十分有趣,许多优势微不足道,但在我们看来
却举足轻重。……我们费很大气力掩盖这种情境;而实际上我们是极
为满意的。
    先有个体,然后由于某些个体的控制而产生社会。这是一种陈旧
的理论,它的某些方面仍在流行。
    自我批评本质上是社会批评,受自我批评控制的行为本质上是受
社会控制的行为。(注略)因此,社会控制,不仅不会扑灭人类个体,
不会湮没其有自我意识的个性,相反,实际上它乃是个性的基本要素,
与个性不可解脱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个体之所以作为个体,作为一个
有意识的个体的人存在,正是在于他是社会的一员,参与了社会经验
与活动过程,并因而在他的行动中受到了社会的控制。
    如果人们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情境:一个组织完备的群体作为一个
单位而从事某件事,便能获得一种作为集体工作经验的自我感,而且,
从一种理智的观点看,这无疑比单纯抽象的睦邻高级。集体工作的意
义在这里发现:大家全都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工作,每个人都有一种共
同的目标观念,这一目标解释了他正在发挥的特殊作用。
    如果没有反应,人不可能对他同情。这表现了同情本身的局限性;
它只能出现在一种合作过程中。
    一个人必须在他自己受到别人赞赏的个体创作中发现他的自我;
个体所完成的东西本身必须是社会的。就他是一个自我而言,他必须
是共同体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他的贡献必须是某种社会性的
东西。也许他所发现的是一个理想,不过它具有其价值,是因为它属
于社会这一事实。某人可能在某个方面走在他的时代前面,不过他所
提前的必定属于他所属共同体的生活。……但是那些构成自我的东西
只是那些可以分享的东西。
    然而,任何建设性的动作都超出了康德原则的范围。从康德的观
点出发,人们假设那个标准存在;但是如果某人自身忽视它却指望其
他人实践该标准,康德的原则将使他暴露出来。而在不存在标准的地
方,它不会帮人做出判定。在必须做出重申和调整的地方,便有了动
作的新情境;对某人的动作原则作简单推广也无补于事。正是在这一
点上,康德的原则失了效。
    康德原则所起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在某些条件下某种动作是不道
    康德原则所起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在某些条件下某种动作是不道
德的,但它并不告诉人们什么是合乎道德的动作。康德的绝对命令假
设,只存在一种动作方式。如果是这样,则只有一条路线是可以普遍
化的;于是对法则的尊重将成为以该方式动作的动机。但是如果人们
假设存在可供选择的动作方式,人们便不能利用康德的动机来确定什
么是正义的。
    如果想要成功,人们通过实现某个目的所必须的步骤来关心该目
的。在此意义上,结果存在于动作之中。一个采取一切步骤来实现某
个结果的人在这些步骤中看到该结果。正是这一点使人成为合乎道德
的或不合乎道德的,并把一个真正打算做他说他想做之事的人同一个
仅仅“抱有好意”的人区别开来。
    用杜威的话来说,合乎道德的冲动应当是那样的冲动,它们“不
仅增强和扩展它们直接由之产生的动机,而且增强和扩展其他能带来
幸福的倾向和态度”(杜威与塔夫茨:《伦理学》第1 版,第284 页)。
    因此,从冲动本身的观点看待幸福,我们可以这种方式建立一个
标准:目的应当能增强动机,它将增强冲动并扩展其他冲动或动机。
    动机可由目的来检验,根据是,目的是否增强冲动本身。

    爱的本性--从柏拉图到路德,第1卷
    [美] 欧文·辛格著,高光杰、杨久清、王义奎译,高光杰校,
云南人民出版社,92.6第1 版,The Nature of Lover ,by Irving
Singer美国著名的爱学专家,现任马萨诸塞工学院哲学系教授


    爱与欲望不同,它并不完全具有目的性。在人类生活的整个结构
中,爱对具有目的性的看法可以起到润滑油的作用,它通过新的利益
来增强人们的目的,这种利益又预示着新的满足;……具有目的性的
看法也是可信赖的,它不会令人顾虑,就象存在银行中的钱一样。爱
是不注重实际的,它有时近于疯狂的行为。当我们允许爱干涉我们的
目的性习惯时,我们就是故意开生命的玩笑。要是没有爱,人生就失
去了价值;然而要是没有目的,那么就没有人生。
    爱的创造首先是自我创造。由于情感反应,情人们自身产生了异
乎寻常的能力。即一种为了给予和评价价值而使用他们的情感、言辞
和行为的能力。凭藉评价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的作用,每个人都会使
另一个人的价值得以提高。
    虽然情人们会犯判断错误,有时深受其情感的影响,但爱本身并
不是虚幻的。情感失常的行为对于爱来说是偶然的,而不具有决定性。
由于爱主要不是一种认识方式,故它不是一种产生错误的方式,只有
评价才是一种认识方式,并且情感总是对正确使用的评价加以干涉。
因此,爱是一种富裕想象力的给予价值的手段,这种价值在其它方面
则不存在。
    他的爱不是把她与理想并列的方式:即使她有缺点、她与某些或
所有的理想不可要产生差距,但他仍把她当作一个特殊之人加以关心。
情人利用其想象力并没有看到由另一个人所导致的理想客体的理想,
而宁可说是发现了,好像那个人本身就是理想的行为方式。这是什么
意思呢?就是说,爱人不能将理想人格化,以至她会使情人想到理想。
    与人不同,理想从来都是难以捉摸的,因此,它们应该是导致预
料不到的令人满意的事物的先导。
    由于他的美德而爱他则是忽视了使他成为其人的许多特性,把另
一个人当作人来爱意指:即使这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善良的,那么仍赋
予他的个性以价值。
    母爱不是典型无条件的,是全部的保护和整个的包围,决不能被
控制或被获取。正相反,母爱由她需要她的孩子而他们也需要她的方
式所限定。如果它不能被获取,那么就没有孩子必须扩展他自己以便
获得母爱。……但是作为一种创造其他人类的人类,实际上的母亲也
把要求和期望强加于人。她同样和父亲一样是一个权威。


  
--
周瑜将小乔揽于怀,颇为自豪地,“登台号令威严,跃马勇冠三军;上能报君侯知遇之厚
恩,下可荣妻荫子。吾平生之愿足矣……”小乔:“妾平素敬爱将军才华,但愿能建立千
古功业,妾与儿女也觉得荣耀万分……”小乔说着,将头贴在丈夫胸上。周瑜紧紧拥抱自
己的爱妻,眼睛遥望夜空明月,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的责任感……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