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asports (我有权保持沉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李银河:女性的现状与未来(绪论)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Oct 30 23:00:25 2000), 转信
《女性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李银河
绪论
这部著作是对迄今为止世界与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
及其未来趋势的全景式描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
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第
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
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涉及自由主
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第三,当代
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其中包括对妇女
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题,妇女回家问题,两
性气质问题,性与淫秽色情品问题,暴力、性骚扰
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等;最后,预测
了世界与中国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
从西方世界开始勃兴,如今已遍及全世界,妇女的
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妇
女仍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
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世界在男性占据
有利地位的状况下已存在了数千年,很难立即加以
改变。只有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指
望现状朝着有利于女性的方向改变;而这种努力应
当不仅仅由女性来做,还应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努
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现状。本书的第一部分
就致力于对世界与中国妇女的状况作全面的描述。
迄今为止,在政治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
薄弱的一个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
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
以为政治参与不是妇女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
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
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
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
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高政
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10%的席位;在许多国
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现状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
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
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
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高的,妇
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
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
女平等的强调与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
而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
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
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
倒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
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
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
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
所占的比例 该 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
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
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
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
其次表现为妇女就业结构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
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
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
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
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
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
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
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结构和收入水
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
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
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
妇女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
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
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
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高,正逐渐接近半数。但
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
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外,虽然中
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
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高妇
女的教育水平,使之达到男性教育的水平,还须经
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
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
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
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
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
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
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
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
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
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
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由于家
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
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
个文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
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
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
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
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
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
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
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针对
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
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
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
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过去
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
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
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
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
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
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
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
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
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
它在不言中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
为。印度寡妇的殉夫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
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
女的 】的 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
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
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
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
的意识形态,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
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
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
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
纪初年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
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
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
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
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
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并且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
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
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
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
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
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
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
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
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一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
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
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
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
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
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
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
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
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且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
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体制的不平等造成的。
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
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
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
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
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
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
不开受 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
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
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
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
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其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
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
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贬低的地位。激进女权主
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
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
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
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
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
派,其中最极端、最激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
性的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
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
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
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
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
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
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
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
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
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
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
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
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
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
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
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
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
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略有一致看
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
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
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
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
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
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
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
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特殊保护的要
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
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
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
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
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
益。
正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
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
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
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
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
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
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
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
色分工的破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
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
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
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
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
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
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
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
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
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
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
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
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
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
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
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
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
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
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
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特性等等。她们主张,
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征,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
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
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
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
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
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
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
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
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
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对
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
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检查制度对出
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
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
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
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骚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
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
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一种探索性的阶
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
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警部队等
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
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
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
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
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
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
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
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
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
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
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
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
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
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
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
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
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
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
来的检验。
作者小传
李银河,1952年2月生于北京,女,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主
要作品计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
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他们的
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山西人民出版社),<<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性社
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及社会学论文若干。
书稿介绍
本书是一部使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世界与中国妇女的
现状与未来的全景性著作。它包括三个方面:第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公民权、政
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
观念等;第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和第二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理论流
派,其中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
义流派;第三,当代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
展,其中包括对妇女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
题,妇女回家问题,两性气质问题,性与色情品问
题,暴力、性骚扰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
题等;最后,预测了世界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
景。
《女性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李银河
绪论
这部著作是对迄今为止世界与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
及其未来趋势的全景式描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
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第
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
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涉及自由主
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第三,当代
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其中包括对妇女
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题,妇女回家问题,两
性气质问题,性与淫秽色情品问题,暴力、性骚扰
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等;最后,预测
了世界与中国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
从西方世界开始勃兴,如今已遍及全世界,妇女的
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妇
女仍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
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世界在男性占据
有利地位的状况下已存在了数千年,很难立即加以
改变。只有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指
望现状朝着有利于女性的方向改变;而这种努力应
当不仅仅由女性来做,还应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努
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现状。本书的第一部分
就致力于对世界与中国妇女的状况作全面的描述。
迄今为止,在政治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
薄弱的一个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
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
以为政治参与不是妇女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
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
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
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
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高政
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10%的席位;在许多国
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现状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
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
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
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高的,妇
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
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
女平等的强调与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
而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
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
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
倒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
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
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
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
所占的比例 该 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
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
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
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
其次表现为妇女就业结构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
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
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
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
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
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
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
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结构和收入水
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
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
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
妇女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
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
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
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高,正逐渐接近半数。但
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
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外,虽然中
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
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高妇
女的教育水平,使之达到男性教育的水平,还须经
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
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
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
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
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
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
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
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
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
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
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由于家
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
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
个文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
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
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
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
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
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
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
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针对
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
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
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
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过去
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
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
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
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
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
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
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
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
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
它在不言中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
为。印度寡妇的殉夫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
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
女的 】的 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
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
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
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
的意识形态,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
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
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
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
纪初年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
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
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
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
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
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并且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
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
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
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
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
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
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
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
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一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
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
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
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
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
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
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
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
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且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
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体制的不平等造成的。
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
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
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
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
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
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
不开受 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
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
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
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
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其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
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
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贬低的地位。激进女权主
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
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
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
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
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
派,其中最极端、最激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
性的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
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
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
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
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
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
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
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
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
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
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
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
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
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
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
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
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
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略有一致看
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
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
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
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
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
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
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
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特殊保护的要
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
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
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
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
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
益。
正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
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
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
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
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
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
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
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
色分工的破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
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
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
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
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
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
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
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
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
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
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
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
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
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
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
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
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
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
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
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特性等等。她们主张,
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征,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
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
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
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
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
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
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
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
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
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对
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
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检查制度对出
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
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
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
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骚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
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
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一种探索性的阶
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
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警部队等
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
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
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
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
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
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
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
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
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
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
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
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
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
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
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
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
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
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
来的检验。
作者小传
李银河,1952年2月生于北京,女,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主
要作品计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
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他们的
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山西人民出版社),<<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性社
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及社会学论文若干。
书稿介绍
本书是一部使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世界与中国妇女的
现状与未来的全景性著作。它包括三个方面:第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公民权、政
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
观念等;第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和第二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理论流
派,其中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
义流派;第三,当代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
展,其中包括对妇女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
题,妇女回家问题,两性气质问题,性与色情品问
题,暴力、性骚扰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
题等;最后,预测了世界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
景。
《女性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李银河
绪论
这部著作是对迄今为止世界与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
及其未来趋势的全景式描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
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第
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
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涉及自由主
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第三,当代
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其中包括对妇女
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题,妇女回家问题,两
性气质问题,性与淫秽色情品问题,暴力、性骚扰
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等;最后,预测
了世界与中国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
从西方世界开始勃兴,如今已遍及全世界,妇女的
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妇
女仍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
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世界在男性占据
有利地位的状况下已存在了数千年,很难立即加以
改变。只有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指
望现状朝着有利于女性的方向改变;而这种努力应
当不仅仅由女性来做,还应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努
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现状。本书的第一部分
就致力于对世界与中国妇女的状况作全面的描述。
迄今为止,在政治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
薄弱的一个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
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
以为政治参与不是妇女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
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
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
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
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高政
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10%的席位;在许多国
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现状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
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
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
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高的,妇
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
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
女平等的强调与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
而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
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
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
倒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
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
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
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
所占的比例 该 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
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
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
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
其次表现为妇女就业结构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
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
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
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
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
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
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
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结构和收入水
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
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
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
妇女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
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
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
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高,正逐渐接近半数。但
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
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外,虽然中
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
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高妇
女的教育水平,使之达到男性教育的水平,还须经
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
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
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
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
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
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
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
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
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
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
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由于家
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
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
个文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
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
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
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
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
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
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
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针对
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
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
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
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过去
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
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
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
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
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
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
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
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
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
它在不言中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
为。印度寡妇的殉夫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
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
女的 】的 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
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
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
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
的意识形态,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
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
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
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
纪初年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
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
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
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
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
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并且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
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
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
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
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
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
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
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
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一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
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
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
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
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
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
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
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
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且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
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体制的不平等造成的。
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
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
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
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
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
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
不开受 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
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
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
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
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其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
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
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贬低的地位。激进女权主
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
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
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
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
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
派,其中最极端、最激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
性的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
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
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
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
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
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
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
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
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
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
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
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
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
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
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
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
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
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略有一致看
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
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
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
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
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
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
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
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特殊保护的要
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
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
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
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
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
益。
正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
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
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
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
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
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
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
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
色分工的破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
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
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
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
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
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
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
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
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
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
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
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
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
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
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
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
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
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
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
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特性等等。她们主张,
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征,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
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
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
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
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
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
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
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
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
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对
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
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检查制度对出
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
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
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
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骚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
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
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一种探索性的阶
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
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警部队等
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
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
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
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
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
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
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
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
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
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
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
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
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
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
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
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
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
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
来的检验。
作者小传
李银河,1952年2月生于北京,女,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主
要作品计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
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他们的
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山西人民出版社),<<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性社
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及社会学论文若干。
书稿介绍
本书是一部使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世界与中国妇女的
现状与未来的全景性著作。它包括三个方面:第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公民权、政
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
观念等;第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和第二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理论流
派,其中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
义流派;第三,当代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
展,其中包括对妇女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
题,妇女回家问题,两性气质问题,性与色情品问
题,暴力、性骚扰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
题等;最后,预测了世界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
景。
《女性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李银河
绪论
这部著作是对迄今为止世界与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
及其未来趋势的全景式描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
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第
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
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涉及自由主
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第三,当代
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其中包括对妇女
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题,妇女回家问题,两
性气质问题,性与淫秽色情品问题,暴力、性骚扰
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等;最后,预测
了世界与中国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
从西方世界开始勃兴,如今已遍及全世界,妇女的
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妇
女仍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
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世界在男性占据
有利地位的状况下已存在了数千年,很难立即加以
改变。只有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指
望现状朝着有利于女性的方向改变;而这种努力应
当不仅仅由女性来做,还应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努
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现状。本书的第一部分
就致力于对世界与中国妇女的状况作全面的描述。
迄今为止,在政治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
薄弱的一个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
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
以为政治参与不是妇女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
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
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
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
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高政
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10%的席位;在许多国
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现状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
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
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
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高的,妇
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
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
女平等的强调与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
而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
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
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
倒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
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
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
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
所占的比例 该 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
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
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
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
其次表现为妇女就业结构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
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
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
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
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
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
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
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结构和收入水
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
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
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
妇女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
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
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
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高,正逐渐接近半数。但
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
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外,虽然中
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
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高妇
女的教育水平,使之达到男性教育的水平,还须经
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
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
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
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
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
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
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
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
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
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
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由于家
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
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
个文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
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
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
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
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
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
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
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针对
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
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
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
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过去
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
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
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
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
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
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
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
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
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
它在不言中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
为。印度寡妇的殉夫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
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
女的 】的 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
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
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
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
的意识形态,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
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
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
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
纪初年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
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
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
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
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
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并且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
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
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
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
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
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
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
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
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一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
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
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
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
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
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
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
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
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且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
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体制的不平等造成的。
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
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
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
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
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
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
不开受 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
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
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
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
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其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
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
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贬低的地位。激进女权主
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
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
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
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
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
派,其中最极端、最激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
性的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
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
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
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
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
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
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
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
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
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
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
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
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
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
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
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
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
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略有一致看
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
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
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
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
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
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
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
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特殊保护的要
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
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
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
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
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
益。
正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
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
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
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
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
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
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
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
色分工的破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
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
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
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
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
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
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
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
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
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
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
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
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
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
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
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
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
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
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
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特性等等。她们主张,
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征,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
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
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
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
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
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
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
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
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
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对
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
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检查制度对出
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
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
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
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骚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
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
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一种探索性的阶
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
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警部队等
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
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
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
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
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
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
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
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
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
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
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
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
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
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
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
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
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
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
来的检验。
作者小传
李银河,1952年2月生于北京,女,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主
要作品计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
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他们的
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山西人民出版社),<<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性社
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及社会学论文若干。
书稿介绍
本书是一部使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世界与中国妇女的
现状与未来的全景性著作。它包括三个方面:第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公民权、政
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
观念等;第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和第二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理论流
派,其中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
义流派;第三,当代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
展,其中包括对妇女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
题,妇女回家问题,两性气质问题,性与色情品问
题,暴力、性骚扰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
题等;最后,预测了世界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
景。
《女性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李银河
绪论
这部著作是对迄今为止世界与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
及其未来趋势的全景式描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
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第
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
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涉及自由主
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第三,当代
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其中包括对妇女
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题,妇女回家问题,两
性气质问题,性与淫秽色情品问题,暴力、性骚扰
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等;最后,预测
了世界与中国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
从西方世界开始勃兴,如今已遍及全世界,妇女的
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妇
女仍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
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世界在男性占据
有利地位的状况下已存在了数千年,很难立即加以
改变。只有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指
望现状朝着有利于女性的方向改变;而这种努力应
当不仅仅由女性来做,还应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努
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现状。本书的第一部分
就致力于对世界与中国妇女的状况作全面的描述。
迄今为止,在政治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
薄弱的一个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
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
以为政治参与不是妇女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
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
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
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
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高政
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10%的席位;在许多国
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现状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
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
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
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高的,妇
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
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
女平等的强调与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
而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
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
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
倒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
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
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
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
所占的比例 该 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
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
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
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
其次表现为妇女就业结构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
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
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
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
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
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
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
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结构和收入水
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
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
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
妇女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
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
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
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高,正逐渐接近半数。但
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
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外,虽然中
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
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高妇
女的教育水平,使之达到男性教育的水平,还须经
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
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
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
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
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
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
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
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
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
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
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由于家
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
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
个文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
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
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
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
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
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
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
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针对
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
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
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
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过去
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
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
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
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
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
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
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
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
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
它在不言中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
为。印度寡妇的殉夫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
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
女的 】的 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
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
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
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
的意识形态,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
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
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
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
纪初年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
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
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
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
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
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并且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
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
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
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
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
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
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
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
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一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
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
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
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
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
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
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
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
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且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
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体制的不平等造成的。
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
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
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
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
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
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
不开受 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
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
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
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
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其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
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
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贬低的地位。激进女权主
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
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
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
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
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
派,其中最极端、最激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
性的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
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
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
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
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
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
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
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
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
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
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
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
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
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
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
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
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
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略有一致看
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
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
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
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
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
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
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
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特殊保护的要
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
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
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
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
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
益。
正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
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
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
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
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
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
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
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
色分工的破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
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
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
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
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
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
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
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
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
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
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
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
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
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
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
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
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
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
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
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特性等等。她们主张,
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征,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
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
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
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
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
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
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
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
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
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对
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
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检查制度对出
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
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
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
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骚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
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
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一种探索性的阶
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
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警部队等
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
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
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
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
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
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
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
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
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
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
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
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
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
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
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
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
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
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
来的检验。
作者小传
李银河,1952年2月生于北京,女,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主
要作品计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
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他们的
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山西人民出版社),<<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性社
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及社会学论文若干。
书稿介绍
本书是一部使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世界与中国妇女的
现状与未来的全景性著作。它包括三个方面:第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公民权、政
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
观念等;第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和第二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理论流
派,其中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
义流派;第三,当代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
展,其中包括对妇女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
题,妇女回家问题,两性气质问题,性与色情品问
题,暴力、性骚扰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
题等;最后,预测了世界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
景。
《女性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李银河
绪论
这部著作是对迄今为止世界与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
及其未来趋势的全景式描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
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第
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
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涉及自由主
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第三,当代
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展,其中包括对妇女
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题,妇女回家问题,两
性气质问题,性与淫秽色情品问题,暴力、性骚扰
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等;最后,预测
了世界与中国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
从西方世界开始勃兴,如今已遍及全世界,妇女的
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与男性相比,世界各国、各文化中的妇
女仍处于较为低下的地位,虽然程度有所不同。这
是一个首先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世界在男性占据
有利地位的状况下已存在了数千年,很难立即加以
改变。只有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才能指
望现状朝着有利于女性的方向改变;而这种努力应
当不仅仅由女性来做,还应有整个人类的共同努
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现状。本书的第一部分
就致力于对世界与中国妇女的状况作全面的描述。
迄今为止,在政治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
薄弱的一个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
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
以为政治参与不是妇女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
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
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
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
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高政
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10%的席位;在许多国
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现状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
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
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
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高的,妇
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
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
女平等的强调与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
而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
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
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
倒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
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
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
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
所占的比例 该 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
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
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
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
其次表现为妇女就业结构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
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
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
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
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
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
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
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就业结构和收入水
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
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
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
妇女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
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
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
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高,正逐渐接近半数。但
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
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外,虽然中
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
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高妇
女的教育水平,使之达到男性教育的水平,还须经
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
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
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
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
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
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
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
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
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
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了不同程
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
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由于家
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
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
个文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
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
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
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
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
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
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
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针对
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
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
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
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过去
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
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
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
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
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
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
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
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
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
它在不言中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
为。印度寡妇的殉夫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
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
女的 】的 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
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
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
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
的意识形态,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
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
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
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
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
纪初年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
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
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
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
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
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并且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
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
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
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
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
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
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
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
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一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
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
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
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
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
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
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
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
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且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
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体制的不平等造成的。
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
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
行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
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
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
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
不开受 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
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
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
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
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其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
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
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贬低的地位。激进女权主
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
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
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
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
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
派,其中最极端、最激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
性的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
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
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
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
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
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
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
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
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
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
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
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
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
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
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
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
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
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略有一致看
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
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
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
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
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
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
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
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特殊保护的要
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
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
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
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
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
益。
正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
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
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
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
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
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
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
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
色分工的破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
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
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
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
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
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
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
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
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
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
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
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
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
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
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
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
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
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
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
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特性等等。她们主张,
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征,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
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
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
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
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
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
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
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
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
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对
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
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检查制度对出
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
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
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
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骚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
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
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一种探索性的阶
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
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警部队等
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
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
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
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
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
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
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
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
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
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
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
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
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
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
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
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
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
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
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
来的检验。
作者小传
李银河,1952年2月生于北京,女,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主
要作品计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中
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他们的
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山西人民出版社),<<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性社
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及社会学论文若干。
书稿介绍
本书是一部使用最新的资料描述世界与中国妇女的
现状与未来的全景性著作。它包括三个方面:第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公民权、政
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
观念等;第二,妇女运动,包括妇女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和第二次浪潮,各种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理论流
派,其中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激进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及其他女权主
义流派;第三,当代妇女运动新的关注点与未来发
展,其中包括对妇女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问
题,妇女回家问题,两性气质问题,性与色情品问
题,暴力、性骚扰与卖淫问题,认识论与方法论问
题等;最后,预测了世界妇女在21世纪的发展前
景。
--
令狐冲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喃喃的道:“根本无招,
如何可破?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斗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生
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6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