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at (——★船儿★——),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充斥中国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Feb  5 12:37:30 2001), 转信


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当今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充斥中国,并已将过去共产主义的道
德和正义一扫而空,如今在中国大陆社会中行善义举,已经成为罕见之事,在物质主义
横行的社会中,金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衡量一切的准则和价值。
  随著资本主义的入侵,一场新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大陆如火如荼的展开。伦敦“
金融时报”在一篇专文中说,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已在大陆建立起新的价值体系,金钱
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这篇报道说,凌乱的头发、深锁的眉头配上眼角的皱纹,刘金温(音)的忧虑眼神
,透露著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在他脸上所刻划的凿痕。廿年前,刘金温将共产主义信条
发挥到淋漓尽致境界,堪与六○年代的解放军英雄雷锋并驾齐驱。
  时过境迁,这位廿年前雷锋的最後安居地竟是北京一处破弃的房舍,没有任何的名
气,失去所有的尊敬。他的邻居把他当疯子,他仅有的两个儿子也冷漠以对。
  不过,刘金温那种极端无私的荒唐行径,只不过是要身体力行毛主席的信念“斗私
批修”。不愿眼睁睁看著洪水受灾户的苦难,他不落人後地捐出两万人民币;不忍心看
著孩童们无法入学,在他慷慨解囊下,把六十名贫穷的乡下学生送进大学;不希望人们
冒著暴雨及大雪等著公车,他自费盖了个遮雨棚。
  他报之社会以宽大仁慈,社会却没有泉涌相报。刘金温拥有的两间小餐馆遭到政府
部门无情地拆除,没有得到一毛赔偿;他所帮助过的学生,不但没有人感激回报,连向
他嘘寒问暖一声都视为太过麻烦。“我的亲戚与邻居只会咒骂我,他们说我是「雷疯子
」,比雷锋还疯狂。”坐在一张不知缝缝补补多少次的床单上,刘金温无奈地说著。
  这是一个无法与时并进的人所感到的悲哀,刘金温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充斥著物质
主义,以钱来衡量一切事物之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消费主义,让行动电话大厂易利信
、诺基亚及摩托罗拉,或各类名牌服饰Gucci 、Prada 、CD蜂拥而入这个以往的共产主
义天堂,刘金温所服膺的俭约朴素及利他主义早以成为过眼云烟。
  站在深得人心的知名跨国企业家,诸如比 亲让 前,共产党政府也只能黯然失色
,所谓社会主义时代的“模范劳工”,已非尊敬的称号而是讽刺用语。
  “向雷锋学习”早已被“向比尔盖兹学习”取而代之,企业家成为人人称羡的对象
,一度登上富比士中国企业首富的华为科技总裁任正非还是前解放军官员,资产净额估
计有五亿美元。鸡农出身的刘永好也是这个时代的新偶像,他创办的希望集团是全中国
最大的私营企业,他也是民生银行的最大股东。
  金钱正使传统价值观腐败,一个最好例子就是潜逃至加拿大的厦门远华案主嫌赖昌
星,他以轻松游走於官员及黑道间,玩弄数十亿美元於股掌之中的风云事迹,在大陆民
众间广为流传。一名北京居民说“他从贫农起家,像一只不起眼的麻雀,最後却能像孔
雀般灿烂地开屏,这一切都要归因於他的机智及勇气。”,他不平的说“他(赖昌星)
犯了什么错?这年头,谁不贪污啊?”
  老式共产主义所标榜的福利国家正被以金钱为中心的价值体系逐 角质 ,以往将教
育、抚恤、福利、养老等一肩挑的“单位制”,在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逐渐名存
实亡,使用者付费的观念开始建立,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是替有支付能力的人服务的
,而非忠诚的共产党员。
  「母 开放虽造就了新富阶级,但在大陆内地,年平均所得仍只有八百美元,更有九
千万人过著每日不到一美元的生活水平。坐在残破的家中,刘金温耳边不断传来邻近处
长安俱乐部的歌舞喧哗,面对自己的处境,这位“过气雷锋”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原载:索易每日新闻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