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er (天与地),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动物凶猛 2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May 14 13:11:19 2000), 转信
那时我十五岁,在一所离家很远的中学读初三,每天从东城到西城穿过整个市区乘
公共
汽车上学。这是我父母为了使我免受原来的一些坏朋友的影响所采取的极端措施。我原
来就
读的那所中学过去是所女中,自从开始接受男人入校后便陷入混乱,校纪废弛。为了不
受欺
侮,男孩子很自然地形成一个个人数不等的团伙。每日放学,各个团伙便在胡同里集体
斗
殴,使用砖头和钢丝锁,有时也用刀子。直到其中一个被打得头破血流便一哄而散。这
场面
使得所有正派学生父母心惊肉跳。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
的解
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
他们
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
诱惑
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那时我只是为了不过分丢脸才上上课。我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前程,这前程已经决定
:中
学毕业后我将入伍,在军队中当一名四个兜的排级军官,这就是我的全部梦想。我一点
不想
最终晋升到一个高级职务上,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那些占据高级职务的老人们是会永
生
的。
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对自然会轮到我。
唯一可称得上是幻想的,便是中苏开战。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我毫不
怀疑
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而我将会出落为一名举世瞩目的
战争
英雄。我仅对世界人民的解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父母把我和我的战友们隔离开来,从那充满活力的学校转到一所死气沉沉的学
校—
—这所新学校是当时全市硕果仅存的几所尚能维持教学秩序的学校之一——我会感到多
么无
聊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在新学校中很长时间没找到同志,后来虽然交了几个朋友。但我
发现
他们处于教师的影响之下。我是惯于群威群胆的,没有盟邦,我也惧于单枪匹马地冒天
下之
大不违向教师挑衅。这就如同老鼠被迫和自己的天敌——猫妥协,接受并服从猫的权威
,尽
管都是些名种猫,老鼠的苦闷不言而喻。
我觉得我后来的低级趣味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和当时的情势所迫大有联系。我那
时主
要从公共汽车上人们的互相辱骂和争吵中寻找乐趣,很多精致的下流都是那时期领悟的
。
当人被迫陷入和自己的志趣相冲突的庸碌无为的生活中,作为一种姿态或是一种象
征,
必然会借助于一种恶习,因为与之相比恹恹生病更显得消极。
我迷恋上了钥匙,从家里、街和别的同志那里收集到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钥匙,并
用坚
韧的钢丝钳成了所谓的“万能钥匙”为锁在家里的朋友们扶危济困,后来就开始未经邀
请地
去开别人家锁着的门。
我喜欢用一把平平的钥匙经过潜心揣摩,不断测试终于打开那处机关复杂的锁。锁
舌跳
开“嗒”的一声,那一瞬间带给我无限欢欣,这感觉喜爱钓鱼的人很熟悉,参加过第二
次世
界大战攻克伯林战役的苏军老战士也很熟悉。
钥匙难道不是锁在天敌么?
从这一活动中我获得了有力的证据,足以推翻一条近似真理的民谚:一把钥匙开一
把
锁。实际上,有些钥匙可以开不少的锁,如果加上耐心和灵巧甚至可以开无穷的锁——
比如
“万能钥匙”。我发誓我仅仅是开锁并不是做贼。在我溜撬的短暂生涯中,我没拿过价
值十
元钱以上的物品,即便拿也纯粹出于喜爱并非贪婪。那时候人们都没有钱,那些现在被
认为
是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当时闻所未闻。
我常去光顾的学校前的那片楼区大都居住着国家机构的一般干部、家里多是公家发
的木
器家具,连沙发都难得一见。我印象里最阔气的一家,大概是个司长,家里有一台老式
的苏
联产的黑白电视机,那外木壳子的。我的确想了一下将其搬走,随即便产生了一个念头
:这
是犯罪呵!
我可以作证,当时除了有一些政治品质可疑的干部,贪官污吏凤毛麟角。那些楼房
从外
表看都是一模一样的,五层,灰砖砌就;内部陈设也大同小异,木床、三屉桌和大衣柜
、书
架,新式一点的是米色油漆,老派的便是深褐色的。
上班时间,那些楼房常常整幢空无一人,我便在那些无人的住宅内游荡,在主人的
床上
躺躺,吃两口厨房里剩下的食物,看着房间里的陈设,想象着在这里生活的都是些佬佯
儿的
人,满足呢还是失意。
有几次我甚至躺在陌生人家的床上睡着了,直到中午下班,楼道里响起人语和脚步
声才
匆匆离去。
我有把握不会彼人擒住,那时人们在上班时间从不溜号,而且因为几乎不丢失什么
东
西,也没引起人们的警惕。
我走前有时还替过于邋遢的人家打扫一下房间,把未来得及的叠的被子叠好。我的
文学
想象力就是在那时得到培养的。
在这片楼区的旁边还有一片属于少数民族的回民聚居的平房,我从不去那儿。我的
故事
总是在夏天开始的。夏天在我看来是个危险的季节,炎热的天气使人群比其他季节裸露
得
多,因此很难掩饰欲望。那天下午,教师在课堂上讲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以及梯也尔的
为人
全班同学都昏昏欲睡,强撑着瞪大眼睛听教师讲课,至今我回想学生时代,最不堪回首
的就
是夏天下午的第一堂课,你只想自觉也偏要喋喋不休。那些年夏天两点到三点传授的知
识我
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可能因此错过了人生最关键的点化,以至如今精神空虚。
为了不使自己当众睡着,我在第二堂课离开了教室。
我溜出了校门,顶着烈日穿过楼群间的空地,钻进了一幢幽暗阴凉的楼内。
楼内很静,每层紧闭的房门里钟表走动的“嘀嗒”声清晰可闻。我开了几家门走进
去,
发觉这些人家我光临过,便觉索然无味。我打开了这幢楼顶层的一家房门,走了进去。
这家
主人的勤谨和清洁使我很有好感。简朴的家具陈设井井有条,水泥地板擦得一尘不染光
滑如
镜,所有的玻璃器皿熠熠闪烁;墙壁不像大多数人家那样乌黑、灰泥剥落,而是刷了一
层淡
绿的油漆,这在当时是很奢侈的。墙上没有挂伟大领袖的画像而是用镜框镶接了一幅黑
白色
调的杭州丝绣风景,上面是月光下浩渺的波光透透的湖水,一叶小舟,舟上有一个模糊
的古
代服饰的人影,一侧绣有一句古诗:玉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我很小便很赞赏人们
在窘
境下的从容不迫和怡然自得。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97毫秒